日本电影七武士的导演是「日本影史第一名片是怎么拍出来的七武士成功幕后的故事」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86更新:2023-04-29 02:34:47

武士呀……就像这风一样,不过是从这大地上吹拂漫卷,一扫而过……而大地,永远是不动的……那些农民始终和大地在一起,永远活下去!

——《七武士电影剧本》

关于《七武士》的电影分析已经车载斗量,今天我们从《七武士》幕后的电影故事来分析,它为什么成为日本影史排名第一的电影。

剧本

在完成了1952年的电影《生之欲》之后,黑泽明和著名编剧桥本忍就想拍摄一部时代剧《武士的一天》,想事无巨细地表现武士怎样度过一天,最后因为一个微不足道的错误在晚上剖腹自尽了,但因为需要考证的史实过于庞杂琐碎,所以后来放弃了这个故事。之后黑泽明又准备拍一部《日本剑豪列传》,想讲述日本历史上的七八位剑豪,结果写出来发现这是一部从头到尾全是高潮的电影,少了剧本必要的起承转合,最终也被否定了。两个剧本连续被废让人有些沮丧,一次制片人本木庄二郎说:日本“战国”时期有武士经常愿意替农民守夜,换取食宿。黑泽明和桥本忍认为这会是个好故事,于是将《武士的一天》和《日本剑豪列传》揉入了《七武士》之中,把考证用的资料和故事搜集也排上了用场,让桥本忍“自由发挥”,然后写出了长达500页之巨的电影初稿。

桥本忍与黑泽明

《七武士》的剧本创作用了45天时间。由桥本忍执笔,小国英雄进行审核修订,黑泽明则专心写人物小传。写作流程是黑泽明起头,先在纸上写下每场戏的开头部分,接着和桥本忍共同研究写好余下的情节,再把写好的稿子交给小国英雄过目,提意见,把控剧本走向。要是小国英雄觉得好才继续写下一场戏,否则就要打回重写。反复多次之后,《七武士》的剧本逐渐成型了,小国英雄身为编剧组的舵手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黑泽明为其中六个武士找到了历史原型,如七武士中的武士首领勘兵卫来源于上泉伊势守秀纲,五郎兵卫参考了塚原卜传,久藏参考了剑圣宫本武藏,这让人物有了坚实的基础。

黑泽明还为七个角色写了一个完整档案,包含了他们穿的衣服,喜欢的食物,过去的历史,他们说话的习惯,在战斗时的反应还有他能想到的一切细节。

不过介于武士和农民之间的角色——菊千代没有历史依据。菊千代最早的人物设定是有着黑暗过去的恶人,名叫“善兵卫”,是战国时代暴力的产物。但随着剧本的修改,善兵卫变成了菊千代,黑暗武士成了一个带有孩子气的热血男人,他野蛮、粗鲁、不守规矩,但内心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热血。黑泽明和桥本忍在创作剧本时认为,只有菊千代这样一个角色,才能将农民和武士两个有着深刻壁垒的阶层联系到一起。

菊千代是七位武士里性格最放荡不羁的一位,也是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位,黑泽明指定要有三船敏郎来扮演,认为他的表演才能赋予这个角色灵魂。而三船也的确完美地做到了。

黑泽明在片场以暴君闻名于世,但三船敏郎塑造这个角色时被允许即兴发挥,所以我们才能看到那个飞扬跳脱,剧中的搞笑担当菊千代。

黑泽明甚至为全村101名居民设计了一个花名册,并创建了一个家谱来帮助这些临时演员建立起他们的角色与彼此之间的关系。这在当时的日本电影界还没有人做过。

电影人物设定

电影发生的时间是1586年,按照菊千代拿出捡来的家谱推算,菊千代出生于天正二年(1574年),他现在“13”岁了(日本传统认为孩子一出生就是“一岁”)。这一年是天正十四年,羽柴秀吉刚刚就任太政大臣,天皇赐姓“丰臣”,到1588年,丰臣秀吉颁布“刀狩令”,收缴流落在村庄中的武器,这就与后来村中出现武士装备以及村民在之前截杀落单武士的暗示结合了起来。这个时候战国时代即将过去,但幕府时代还没有到来。天下初定,武士们效忠的领主没有了,他们也就没有了俸禄,成为了到处流浪的“浪人”,匪患横行,这也使农民到镇上招募“武士”为自己打退强盗有了可能,村庄与各个武士的命运线由此交织到了一起。

七武士群像

武士虽然只是“工具人”,但他们毕竟还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这其中当然不乏真正对农民的同情和正义感。《七武士》之中,每一位武士都代表着一种品德:勘兵卫——领导才能,七郎次——忠诚,五郎兵卫——睿智,久藏——武功,平八——乐观,胜次郎——希望,菊千代——正义感。这样的安排将武士群体多维度全方位的展现出来,体现出黑泽明对影片思想性的深刻挖掘。

黑泽明拒绝在东宝工作室里拍摄山村,并在静冈伊豆半岛制作了完整的布景。尽管东宝电影公司曾抗议这增加了制作成本,但黑泽明坚称“布景的质量会影响演员的表演质量……因此,我将布景制作得与实物一模一样。它限制了拍摄,但鼓励了这种真实感”。

细节把控

黑泽明被称为“片场暴君”,工作起来对细节的精益求精是他的典型风格。比如胜四郎和志乃的感情戏之中,黑泽明想要志乃的眼睛“闪闪发光”的效果。为此地面上用一面倾斜的镜子将光线反射到志乃的脸上。因为反复重拍,最后扮演志乃的津岛惠子的眼睛因为光线过度刺激而受伤。

《七武士》有着十分丰富的电影价值,以至于有个场景不太被人提起。但实际上它的开创性也许比其他镜头更多为后世借鉴:胜四郎以为志乃是男生,后来在撕扯中触碰到志乃的胸脯才知道她居然是女人。这个镜头在当时的好莱坞和日本电影里前所未有的,被后世借鉴的次数也许是《七武士》之最。

扮演利吉的土屋嘉男后来说,在拍摄武士小分队袭击烧毁山贼巢穴那场戏的时候,黑泽明要求工作人员在贼巢上面喷洒汽油,确保巢穴能完全燃烧,为此还有一部消防车待命。然而真正开始拍摄的时候,火烧得比预期的更快更猛,黑泽明大喊“继续!”土屋扮演的利吉不得不走近贼巢大门去救他的妻子,结果此时屋顶塌下来,热气灼伤了他的气管。因为火势太大,片场上方悬崖上的草都被烧掉了。在看样片的时候,发现饰演被杀死的强盗的演员全都趴在地上,像蚯蚓一样慢慢挪动,离失火的房子远一些,在场看到的人因为这一滑稽场景都拼命忍住才能不笑。

另一场磨坊被山贼烧毁的场景里,为了拍到黑泽明需要的理想镜头,这磨坊被重建和烧毁了3次。

本片原定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拍完,结果拍摄时间延长了四倍,从夏天一直拍到了冬末。特别是在拍最后一场名垂影史的雨中大战时,时间已经到了二月,开拍前不久还下了大雪,以至于剧组不得不给布景浇水融化积雪,整个场地都是泥泞。据说黑泽明看到地上的一层水和泥之后很高兴,但这也意味着演员不得不在又厚又深的泥浆里工作。因为戏里是夏天,但泥浆经常结冰,让演员穿着那时的凉鞋都难以拔动腿,不得不靠打斗的动作来保持平衡。三船在后来回忆说:他这辈子都没有这么冷过。黑泽明也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他在泥泞里一直站立了好几个小时,最后他的一个脚趾变黑坏死,终身罹病。

站在泥泞中指挥拍摄的黑泽明

扮演久藏、代表着武功的宫口精二说自己对剑道完全是小白,从没有学过任何剑术。但黑泽明说可以通过摄像机角度和剪辑来体现剑术,于是宫口同意了。还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剑术“地狱特训”,累得筋疲力竭,但他在电影里展示的完全是一位所向无敌的剑术大师。

不少《七武士》的影评说东宝电影公司因为拍摄本片周期过长、超支差点破产,但实际上1954年东宝电影制作了多大几十部电影,并且还是著名的《哥斯拉》诞生元年。没有证据表明东宝曾经因为《七武士》差点破产过,这一年东宝上映的《七武士》、《武士I:宫本武藏》和《哥斯拉》都在票房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直到今天东宝也是日本电影行业的执牛耳者。

其他你可能不知道花絮

菊千代出身农家,自己硬是要装成武士,他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所以在人物设定上,他拿的刀是一把大太刀,这种大刀因为太长并不利于作战,一般只在仪仗队中使用,所以菊千代拿着它走路显得很滑稽,突出了这一形象的矛盾性。

全片四十名山贼, 每一个山贼被歼灭导演都用镜头予以交待,但最后一名山贼在吓破胆逃跑之后就没有了下文,成为了一个小小的bug,也许黑泽明在表明:山贼是消灭不完的?

在拍完最后一场泥泞中的战斗之后,演员们都站在泥浆里浑身打颤,三船敏郎咬着牙说:我还年轻,还可以忍受,但是不要再来一次了。黑泽明则说:你现在就算求我,我也不会再来一次了。

最后的雨战里的摄制组,可以看出天气确实很冷

七位武士的扮演者里面,幸存下来的三位武士:勘兵卫(志村乔82年去世)、七郎次(加东大介75年去世)、胜四郎(木村功81年去世)截止82年都离世了;而片中战死的四位武士:五郎兵卫(稻叶义男98年去世)、久藏(宫口精二85年去世)、菊千代(三船敏郎97年去世)平八(千秋实98年去世)都活到了85年之后,剧中第一位战死的武士平八,在现实生活中是最后一位去世的。

本片获得日本《电影旬报》评选的日本百部电影第一名,2018年登顶BBC百佳外语片第一,目前权威电影网站IMDb TOP250第20位(日本电影第一)。所以,《七武士》是日本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没有之一。

没有显示的台词

最后,四位武士都被火枪击杀,没有一个人是死于刀剑、弓箭或者打斗之中,这预示着武士阶层的没落。在火枪逐渐取代武士刀的时候,武士们所坚持的那些对武道的追求,那些孤傲的理想,显得那么无力和苍白。就像片中最后的一幕:

三个落寞的武士看着正在欢快播种的村庄,面对眼前四位武士高高的坟头(菊千代的坟头插得是他那把只剩半截的太刀),他们也终于明白了,自己就如同这无根的风漫卷而过,自己的阶层也将是这一命运,而只有如同大地一般的农民才能更加长久地存在下去。

剧本中原本有这样一句台词,将武士和农民的比喻直接说出来,武士是风,而农民是深沉的大地,但片中却没有了这句台词,成为了一个隐喻。黑泽明取得了“言有尽而意无穷,有情尽在不言中”的艺术效果。

《七武士》剧本

这也是《七武士》的价值所在,因为作为观众,可以从任何角度、任何细节和任何层次上去感受到导演、演员和整个剧组人员纵贯全片的匠心之所在,体验到那种超越时代、技术和审美的艺术魅力。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