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阅文杯”第31届中国科幻银河奖颁奖典礼在成都举行,又一批优秀的科幻作品获此殊荣,颁发的十三项奖项反映了过去一年我国科幻文创作和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和未来方向。
颁奖典礼上,科幻文学与科幻影视成为热门话题。来自科幻出版机构、影视行业,以及编剧行业的从业者都认为,科幻文学为科幻影视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科幻影视也成为科幻文学的助推器,二者相互赋能。
中国科幻已从单纯的文学创作迈向产业化发展
设立于1985年的“银河奖”,是我国历史最悠久、最权威的科幻专业奖项之一,代表着中国科幻文学创作的最高水平,《三体》等国内顶尖科幻作品均获得过相关奖项。
《流浪地球》剧照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网络文学奖”的桂冠由作家火中物的科幻作品《千年回溯》(又名《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斩获,这也是阅文集团旗下作品连续四年获得该奖项。
“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网络文学奖”作品(主办方供图)
不仅如此,科幻产业嘉宾代表、阅文集团出版内容部高级总监陶云飞还在现场表示,刚刚经历过变革的阅文集团,今后也将加大对科幻题材的布局。
传统文学日渐走弱,科幻文学成为独特亮点
科幻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改编,成为本次颁奖典礼上的重要话题。来自科幻出版机构、影视行业,以及编剧行业的从业者都认为,科幻文学是科幻影视的基石和土壤,但科幻影视也是科幻文学的助推器,二者相互赋能。
夏卫国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在当今传统文学日渐走弱的情况下,科幻文学能成为独特的亮点。
拉兹也认为,在中国科幻发展历史上,科幻文学为科幻影视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个基础不仅表现在科幻文学作品改编为科幻影视作品,还表现在科幻文学培养了一批科幻爱好者。
“这是所有科幻作家做的最重要、最成功,也是最有成就感的事,让科幻在中国扎了根。”拉兹说。而科幻影视反过来也推动了科幻文学的发展。“科幻影视覆盖面更广,把科幻文学从粉丝群体扩大到普通观众,这是双向赋能。”
不过,科幻文学和科幻影视互相影响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负面影响。“影视是很浮躁的行业,是个巨大的名利场,科幻作家进入这个行业,会变得无所适从,创作的周期和作品厚度也会受影响。”夏卫国认为。
《流浪地球》编剧严东旭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说:“最近几年,一些科幻作家在写作时就考虑到影视化方向,也用到了相应的技巧。”这种趋势虽然值得肯定,但从编剧角度来看,严东旭有不同的看法。“作家在创作时可以不用考虑太多影视化,应该放手去写,让科幻编剧放手去做科幻影视的创作。”
每经影视获邀,已强势入驻网易号、搜狐账号、头条号、企鹅号、百家号、一点号等平台
|每经影视 meijingyingshi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