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反面角色「动画作品中如何通过情节设计确定反面角色的定位」

tvb影视大全港片资讯人气:420时间:2023-04-29 23:28:04

基于主题表现的人物关系设计

纵观国内外许多优秀的动画作品,其中对于反面角色的分类有许多种。

近年来随着动画作品的不断创新,反面角色的种类也一改往日的脸谱化、模式化,开始趋于“亦正亦邪”式的角色种类同时反面角色在剧本中的定位也逐渐饱满,一个优秀的人物身上一定是有着多样性品质才能够丰富剧本的主题。

所以在一部动画作品中,剧本写作以及人物性格属性甚至风格造型的设定都是基于主题表现来运作的,是根植于主题设定的核心之中来发挥角色的固有属性。主题的设定是一部动画作品创作的核心要素,主题的种类也与动画作品创作者所属的国家、地域以及民族文化有着密切关系。

同时基于主题设定的人物关系也有所不同。如由于日本国家历史文化的现实性,其动画作品以现实主义风格居多。

日本许多动画以普通人的视角来叙述一段残酷的战争与恢弘的历史。例如,宫崎骏的《风之谷》、《天空之城》以及高畑勋的《萤火虫之墓》等。

而动画电影《浪客剑心》是一部经典的以反战为主题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影片围绕着一场正义与邪恶的激烈斗争展开,片中大部分反派都在为维护日本的日本封建政权而斗争,以杀戮变革的反抗者为目的。

而美国动画电影大都有着强烈的“普世”价值观,宣扬自由、民主、个人价值的实现以及反集权主义的平等观念、法治精神。

例如美国经典动画电影《小马王》就有着强烈的自由主义精神,其中的反面角色卡瓦利上校,为了训练野马斯史比瑞特成为最好的战马,命令他的部下用一切手段驯服史比瑞特。

然而,史比瑞特一再反抗,最后他发现一颗自由的心是永远不能被驯服的。这其中卡瓦利上校扮演的就是阻挠史比瑞特重获自由的反面角色,若史比瑞特代表的是自由,那么卡瓦利上校代表的就是反自由、禁锢以及束缚。

由此可见《小马王》的人物关系设计是根植于主题的表现来运作的。综上可以看出,动画中反面角色实现创作法则的第一步,则是在剧作中确定角色的定位,并根据主题的表现设计角色关系。

这是动画作品剧本创作框架的第一步,使得剧作逻辑更加紧密,角色形象更加饱满,同时也是实现反面角色“合法性”的重要途径。

制造矛盾冲突的要素

动画与实拍电影都应该遵守传统戏剧剧本的创作法则。

在传统戏剧中,戏剧冲突是戏剧的核心与基础,高尔基曾说“除了文学才能以外,戏剧还要求有造成愿望或意图的冲突的巨大本领,要求有用不可反驳的逻辑迅速解决这些冲突的本领”。

而反面角色在戏剧中通过个性的释放,从而造成戏剧张力,使得戏剧矛盾达到动态平衡。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包含很多矛盾冲突的存在:生与死、爱与恨、名与利等等。

在动画中,故事是通过角色之间发生冲突从而推动剧情的发展,然而反面角色作为核心冲突点需要制造引起矛盾冲突的要素。在大多数动画电影中角色的设置形式都是二元对立式,极致的善与恶。

角色行为设定分工明确。例如我国传统动画《葫芦兄弟》、《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的反面角色蛇精蝎子精夫妇和混沌都是极致的恶的代表,在影片后期也没有人物翻转。

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阻碍主角前进的道路。随着动画艺术的飞速发展,动画剧作体系也得到了极大的创新同时受众审美也在日益提高。人们渐渐地不再为传统二元对立式动画买单,单调乏味的剧情显得冗长又枯燥。所以创作者们将新的视角放在角色设置上。

角色发生冲突的剧情才能够随之推动。矛盾冲突催化剧情的发展甚至能够使剧情发生质的转变。

细数近期的优秀动画中《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敖丙的角色就显得饱满又使人共情。

在早期的国漫中好人和坏人有着绝对的区别和界限,生于魔界的就是坏人,生在世家的就是好人,但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好人和坏人却没有那么绝对。

身为魔童的哪吒虽然顽劣但却想着拯救苍生做一个英雄,打妖怪的时候也会因为妖怪绑架了小孩子而不忍下手,反而是拥有灵珠的敖丙却一度黑化,不仅听从申公豹的指示,还险些杀了整个陈塘关的百姓,但敖丙也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坏人。他背负着龙族的使命,而申公豹在他耳边挑唆所以才致使敖丙作出了错误的决定和行为。

综上论述,在情节中确定反面角色的定位原则之二是要在剧本中制造矛盾冲突,而反面角色的多面立体设置能够使得剧情更加跌宕起伏同时悬念包袱也更加耐人寻味,这也是构建反面角色“合法性”的核心要素和途径。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123456@qq.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湘ICP备2023000517号

港剧

港片

tvb大全

动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