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混乱错误百出舌尖3看得我尴尬癌都犯了难怪评分那么低

tvb影视大全港剧资讯人气:65时间:2023-01-02 04:19:13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三》,豆子扎扎实实的从鸡年等到狗年。

可是,豆子兴奋的打开电视机,发现全是锅和灶——美食呢?!!

小豆子又连着看了好几天——直到看着鱼腥草补心、手工口红依次登场,终于忍不住对着电视机大喊:

我等了这么久,你就给我看这个?!!

——满身硬伤的舌尖三——

有了舌尖一、二珠玉在前,舌尖三真的备受期待。

但是今年的舌尖三,作为一部纪录片,真的浑身硬伤。

内容、制作、文案,都是毛病。

(豆瓣评分每刷每低)

先说说内容,《舌尖上的中国》,其实名字的定位就很好,美食和人文的结合,两个方面都是很吸引人的。

舌尖上的中国一,从美食生长、制作之中发现乡土中国。

舌尖上的中国二,以各种感情为纽带,谈中国美食,比如思乡、传承……都是很好的主题。

舌尖上的中国三,名字起的都特别酷:器、宴、养……能说一个字决不说两个字,一个字之后,什么都靠猜。

(所以,前几集都没有讲“食”??)

分集之间,字与字联系起来,完全看不懂第三季的逻辑。

这分集剧情都是怎么安排出来的?

组合一起,您到底想说什么呢?

这样大音希声的设计,豆子也是可以理解的,既然凝练,就意味着内涵很丰富,可以发散的内容很多。

毕竟大而抽象的一个字,基本上可以囊括世间万物。

但是舌尖三,整体上不知所云,分集里更是乱七八糟,更别提每集不停出现的知识错误。

第二集,潮州的渔民没头没尾的提了一笔,仿佛那4分钟就是为了凑时长。

每一集讲过去,都是一片混沌:这到底是想说啥?

是啊,豆子也想知道,讲老师傅拜师收徒是图啥,姑娘们用淘宝套装自制口红又是图啥?

作为一部纪录片,知识错误多到观众玩起了一起来找茬,也真是丢人呐……

(吓得豆子猛擦眼镜)

“不好吃”,是对一个美食纪录片最大的否定!!

花里胡哨的东西玩的太多,对于美食的电视表达,最终效果竟然还不如天天饮食。

这里着重提一下第二集——《香》,和分集导演黄鹤。

45分钟里,声画不能对位的部分太多。

8分30秒起,开始讲潮汕地区的捕鱼和夜市。

一分半以后,又开始说家乡。

所以捕鱼和夜市是来凑时长的吗?这和“香”又有什么关系?

45分27秒开始,镜头一片漆黑,一直到45分50秒……尴尬的仿佛卡带了。

(我眼前的黑是什么黑?!!)

这样专业的水准,让豆子不禁怀疑,这位导演莫不是江南皮革厂的厂长转业。

——美食、旋律、情怀、商业的一锅乱炖——

反复研究以后,豆子发现:别看舌尖三内容上一盘散沙,其实核心元素都到的很整齐。

这部纪录片已经脱离《舌尖上的中国》想要表达的内核,更像是在商业诉求和宣传旋律插播美食和鸡汤的宣传片。

(八星八箭铁锅,只卖998)

舌尖三中,有意无意的展示着宗族尊卑的“古风”和中药进补的“传统”。

一切都以“传统”为“精髓”。手工的就是最温暖的,古老的就是最有价值的,原始的就是最珍贵的。

下岗大妈如何通过煎饼果子再就业,四川女婿怎么放弃医生事业跟着丈母娘学麻辣烫。

食物被淡化了,人被直接推到了台前。一切让一切都显得过于刻意。

解说中的知识性错误都不吐槽了。

衔接和抒情的部分前言不搭后语,毫无逻辑,比比皆是。

大概文案老师都是世间清新脱俗的莲花男女,只讲感情不讲逻辑。

可观众朋友们不是啊,所以我们尬啊。

现在豆子听到“大自然的馈赠”、“美食的温度和温情”这样的结构都不寒而栗。

不讲逻辑的情怀都是无病呻吟!!

况且一部纪录片,并不需要那么多的抒情。身负记录与传播的责任,难道不应该再作品中向观众传播科学饮食、健康生活的观念吗?

既然有机会面对前过观众,科普一下身边最熟悉的食物制作中经过了哪些成分变化,对身体和生活有什么影响,甚至随意一提平时烹饪中常见的误区,都有可能一点点的改变中国人的饮食观念。

豆子看到的舌尖三,是一部滥用情感、不负责任,毫不珍惜自己的表达机会的纪录片。

这样的《舌尖三》,活该豆瓣4.5,拍得再辛苦也洗不白。

(真•舌尖上的痉挛!)

——我们到底想看到什么——

你们一定不懂,眼睁睁的看着《舌尖三》把舌尖上的中国拍成舌尖上的痉挛,豆子的心有多痛。

(令人惊艳的舌尖一)

明明我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现代视角解读饮食文化不好吗?科学有趣怎么就不能和古典结合了呢?

给别说除了向后看,不提田园牧歌,还有那么大一片天地可以向前展望,那也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啊!

小豆子随便发散了一下,如果还有《舌尖上的中国》,我想知道我们最优秀的水稻品种是什么?那该是代表我们国家几十年来农业科技的骄傲。

袁隆平爷爷的杂交稻上了谁家的餐桌?它又是什么味道?

工业生产,工业收割,千里麦田风翻浪,再无农人擦汗忙,这难道不是舌尖上的中国?

外卖行业的飞速发展,给多少白领、学生等三餐带来更多的可能?让多少餐厅的收入增长?

随处可见的外卖小哥,他们的三餐又是怎样的?这难道不是舌尖上的中国?

基础建设的完善带来了快递行业的崛起,世界各地的食材是如何新鲜到达中国家庭的餐桌?中国特产有是怎样走到外国?这难道不是舌尖上的中国?

华人厨师是怎样走遍世界?优秀的厨师们如何将中餐创新推向市场?又有多少各国菜式进驻中国城市?

夜色如水,霓虹灿烂,当代的中国人是如何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多元美食中国。这难道不是舌尖上的中国?

(最喜欢舌尖二的这一幕,满满的宗师感)

豆子多么庆幸,真正的饮食中国比《舌尖三》团队眼里的广阔的多。

舌尖上的中国,起点在舌尖,落脚在中国。

放下无病呻吟,没话找话的矫情。

舌尖上的中国,也该是奔着更好的日子去。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123456@qq.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湘ICP备2023000517号

港剧

港片

tvb大全

动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