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中国纪录片全集,早餐纪录片完整版

tvb影视大全港片资讯人气:292时间:2023-05-01 11:14:04

影视作品中的音乐有着神奇的力量,有时我们或许记不得某个具体的情节,但音乐却能抽取其中最微妙、最有感染力的情绪,每当听到这首歌时,那些升华后的情感浓缩于其中,万千感慨融进音符里。就像《山河故人》中的《珍重》,如同片中沈涛的人生之歌,承载着她的诸多回忆与往事,甚至构成了她的世界本身。

最近在看腾讯视频纪录片《早餐中国》第4季时,和市井烟火、普通人故事一同响起的“单曲循环”,也给了我类似的感觉。

在《早餐中国》片尾响起的每一首歌,仿佛升华了故事的情绪。作为时间与声音交融的艺术,它浓缩着听者在每一次聆听当下的思绪。久而久之,每一首歌都成了一座记忆的博物馆。一个个关于音乐的回忆在《早餐中国4》中铺展开来,惹得人热泪盈眶。

他们的单曲循环,他们的《风雨无阻》

看《早餐中国4》时,于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这些每天坚守的早餐店主,组成了城市清晨的烟火,也见证着城市的变化和车水马龙。

而《早餐中国4》除了在挖掘每个城市独特的早餐美食之时,也在着力挖掘这些作为市井百姓的早餐店主如此辛劳背后的那些故事,选择用一首歌在结尾去抒发他们于奔忙之中沉潜起伏的人生体会。

导演王圣志认为“单曲循环”的部分是这组纪录片中最本真的东西,“这并不是我凭空想象的点子,最初我跟拍的时候,发现那些老板们每到午休时,都会非常大声地外放歌曲,能看得出来,这是他们一天中最松弛、最自由的时光……我渐渐注意到,那些歌曲和他们的人生有强烈的连结,是他们的少年、青春、爱情、命运的写照。那才是他们的故事,才是生活中粗粝但真实的部分,才是我想要表达的,最重要的东西。”

早餐是一种仪式,是一种秩序,也是一种生活、情绪和记忆的载体,而一首反复出现在生命中的“单曲循环”同样如是。

《早餐中国4》第一期的结尾,经营河南开封四味菜的店主在收摊后揉着制作第二天配菜肉丸的牛肉馅,“一百多斤,都是纯手工”,要是到冬天,手则会被冻得生疼、胀痛,“苦点,背后甜点,就可以了”。店主一边笑着说,一边响起了她最喜欢的周华健的《风雨无阻》——“提着昨日种种千辛万苦/向明天换一些美满和幸福”可能这就是日夜奔忙的店主最质朴的心声。

看到这一集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自己在家乡曾遇见过的一些面孔。我生于福建三明,那里有个全国闻名的“沙县”。对许多当地人来说,外出打工的途径就是去其他大城市经营一家“沙县小吃”。这并不是一个高客单价、高利润的行业,同样是起早贪黑,在异乡奔忙,他们组成了这座城里不小的一部分,像迁徙的候鸟般,每年只在过年时回到这里,看着生活似乎正在一点点变好。奔波的光都是希望的光。

这何尝不是一种“风雨无阻”,其中唱的不只是辛苦,更是在辛苦之中对美好的守望。

能让人在“风雨无阻”的日常中坚持下来的常常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比如第二期里,西双版纳糯米饭的店主提到自己去广州读书的儿子正逐渐长大、懂事,她的人生仿佛随着对下一代的希望而明媚起来,《明天会更好》仿佛是她心中希望之光的外化。

同样,第八期南京牛肉锅贴里随着曾年少轻狂的儿子也承担起父亲的责任,《光辉岁月》的响起讲述着几代人之间彼此理解、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的澎湃。

有时是过去的美好——比如第五期里,安顺油炸粑稀饭的店主和妻子一同怀念着从前年少时的无忧无虑,他们跳着舞欢笑着,《再回到从前》的出现点明了这种追忆往日美好的思绪。

还有时是相守的幸福——比如第九期北海蟹仔粉的老板和老板娘因为生活奔忙无缘“浪漫”,出现了些许隔阂,于是以《一生所爱》向彼此表白心迹。

第七期郑州鸡蛋布袋店主夫妇会为了赚钱焦虑,也正是《爱的箴言》唱出了他们相守的爱意,也唱出了他们对孩子无私的爱意和收获的幸福。

通过这些“人生主题曲”,《早餐中国4》已经超出了传统美食节目的范畴,变成了一种对街头市井与人文气息的守护,而音乐是其中感性的桥梁。它们在恰当的时候出现,既浓缩了店主们的心情与思绪,也为节目留下了可回味的余韵。这些歌正在替故事中的主角们说出心中潜藏的那些话。那是他们在辛劳之外最深的寄托。

现在再听到《风雨无阻》时,我脑中都是早餐店主质朴又坚定的笑容。

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我们有着确定的早餐和音乐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离开家乡多年,回到故土时,吃到记忆中早餐的那一刻,会感到一切仿佛没有改变。

某一家店的拌面曾陪伴过我高中求学的清晨,而某一家的油饼则是我睡过头时临时充饥的选择……一幕幕的回忆、当时自己的喜怒哀乐都随着一个个早餐摊浮现起来。就像我们听到音乐时会想起某一段聆听时的过往,吃到某一种早餐时,我们也会想起与这早餐相伴的时光。

《早餐中国4》中“每个老板都有自己的单曲循环”揭示了这样的连接。这世界有着太多太多变化的可能,在快速迈向不确定的时代里,我们需要一些让我们感到确定的东西,比如一首随时可以去回听、意义非凡的歌,一顿随时可以去吃、暖胃暖心的早餐……是它们让我们感到安心,让我们在这个变幻的世界里感受到一种来自回忆的温度和安全感。

前几季《早餐中国》节目中,很多早餐店主都是60、70后,听到那些经典老歌作为他们人生的“单曲循环”出现时,我也会想,若是早餐故事的主人公随着时代发展切换成80、90后,他们的人生主题曲是否会有所不同?

这也是我对《早餐中国4》产生期待的原因之一——或许,通过不同人群的人生“单曲循环”,能看出不同代际之间审美的更迭。或许节目会出现更多千禧年的回忆杀,周杰伦、孙燕姿、蔡依林、王心凌等人更贴近当下年轻人喜好的国民金曲,也会成为抚慰这一代人的回忆。

毕竟,早餐店也是有传承的,熟悉的味道,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守护,不同年代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单曲循环,但如此不一样的他们却传递着相似的市井之味,成为了这座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或许,不同代际的人拥有着不一样的单曲循环,这本身也是一种时间刻印的体现。音乐在这里又会成为一种时间的坐标,多么奇妙。

期待《早餐中国4》在之后的节目里,能通过音乐年代的不同体现出这样奇妙的传承关系。

纪录片与音乐,现实到人文

美食本身自带治愈的属性,看美食纪录片更是治愈的事,而好的美食纪录片则像听好的音乐一样令人享受。它不仅会用影像的方式去记录一些味觉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在其中,当我们看到大家沉浸于美食时,那种心无旁骛如同享受音乐的神情,真的很疗愈。而看到店主们钻营于美食制作时的那种专注,同样也能提供相似的疗愈感。

这是一种跨越了各种感官的“通感”,本身就是丰富的。

纪录片是用写实的镜头记录真实生活的艺术形式,而音乐则是人类感性的语言,比起理解故事所消耗的时间,音乐对观众的吸引力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往往更为迅速,“音乐是用来欣赏的”,美食纪录片亦然。视听结合不仅能弥补观众感官上的单调,也更能丰富展现节目想表达的情绪,从而激发观众情感共鸣,达到最好的艺术效果。

门德尔松曾说,“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得多”,《早餐中国4》片尾的单曲循环或许就是这一观点的实践。

短短的一集里,镜头要捕捉美食的场景、做法的传承、城市的背景、小人物的故事……要如何能让汇集起的复杂情感升华成为普适性的共鸣?要如何让观众心有戚戚焉?在恰当时刻响起的音乐总能带着它承载的情怀将这一切延伸完整,因为音乐不仅怀抱过镜头里那些主人公的心声,也曾怀抱过我们聆听时的心声,终于,记忆和情感的交汇在此形成了一种深层次的共情。

“单曲循环”环节的设计,升华了主旨,将纪录片的视角进一步地引向烟火与人文气息的层面,通过音乐的力量让更多人于其中找到共鸣,从而让视觉、味觉与听觉上的充盈,通过音乐留住了我们在这个当下的情感。

用“早餐店主的单独循环”连接画面,从早餐店街角转场至城市众生百态完善叙事,也用“单曲循环的变化”串联起纪录片中的一个个故事,从人文环境变化观察代际更替,给观众留下审美想象。

当开封四味菜遇上《风雨无阻》,当北海蟹仔粉遇上《一生所爱》,美食与歌曲之间看似无关的连接最后全凭借着人的情感粘合在一起,音乐指引着我们的想象补完了画面中的未竟之意,生出无穷的余韵回响。

所有的早餐都像一首歌,是我们在清晨反复回味的记忆;或许所有听过的歌也像是早餐,记录着我们于人生中沉潜的某个时分。

这就是《早餐中国4》,早餐破题,又远远不止于早餐。

THE END

作者:木一

编辑:阿舍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123456@qq.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湘ICP备2023000517号

港剧

港片

tvb大全

动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