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词汇为凭借物「由词词汇说开来」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49更新:2023-05-01 18:17:37

#2022生机大会# 词·词汇

词 1.语言里最小之独立运用的单位,如:词汇、词书、词典、词句、词序、词组。2.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如:演讲词、誓词、词章、词律。3.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本可入乐歌唱,后乐谱失传,只按词牌格律创作)。如:词人、词谱、词牌、词调、词韵、词曲。

词汇 指一种语言里所使用的词的总汇,也指一个人或一部作品所使用的词的总汇,但不是指单个词。

“词”字词汇和成语还有:表示交际场合得体的言语多用“辞”,如“辞令”等。除过不易混淆的词汇外,还有:辩词、词汇、悼词、断词、度词(依词谱曲﹑歌唱)、遁词、贺词、判词、遣词、饰词、誓词、宋词、题词、雅词。成语有:百词莫辩、百喙一词、辩词巧说、才尽词穷、谄词令色、谄言媚词、陈词滥调、陈言肤词、词不达意、词钝意虚、词华典赡、词简理博、词简意赅、词人才子、词人墨客、词严义正、词正理直、大放厥词、烦言碎词、繁言蔓词、浮词曲说、各执一词、官样词章、豪词状语、借词卸责、绝词妙语、慷慨陈词、夸大其词、理尽词穷、理屈词穷、命词解意、念念有词、懦词怪说、遣词造句、强词夺理、砌词捏空、情词悱恻、冗词赘句、闪烁其词、骚人词客、诗词歌赋、饰词矫情、闲词赘语、雄词闳辩、玩词弄句、危词耸听、舞词弄墨(札)、析辨诡词、兴词告状、虚词诡说、言讷词谨、言讷词直、艳曲淫词、淫词秽语、淫词媟(亵)语、淫句骚词、一面之词、溢美之词、振振有词、枝词蔓说(语)、众口一词、属(zhu)词比事、;还有“冒昧陈词,有辱清听”。

辞汇 辞:1.优美的语言。2.告别。3.躲避。《第二批异形词整理表》称:“辞汇”与“词汇”是异形词,“词汇”为首选词。《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在只肯定“词汇”。“辞”的词语成语有:辞色、楚辞、高辞(高妙的诗作)、刻辞、说辞、外交辞令、修辞、巽(xùn)辞(委婉的言辞)”“巺(同“巽”)辞。成语是:卑辞厚(重)币(礼)、辩说属(zhǔ)辞、不露辞色、辞金蹈海、辞趣翩翩、词喻横生、淡辞如云、高谈虚辞、含糊其辞、厚貌深辞、假人以辞、假人辞色、尽辞而死、径廷之辞、口谐辞给、利喙赡辞、谩辞哗说、万死不辞、响不辞声、修辞立诚、玄辞冷语、淫辞邪说、溢于文辞、以辞取人、义不辞难、义不容(敢)辞、引嫌辞退、游辞浮说、游辞巧饰。

“词”与“辞”异形词。“词”与“辞”旧时多通用,今天有的词仍是异形词。

(一)“词”为首选的词语和成语有:微词(辞。隐含着不满或批评的语言)不同于“微言(1.含蓄而精微的言辞。2.密谋,密言,暗中进言。3.隐微,不显、委婉讽谏的言辞。4.指人所发出的细微语声。出处均略)”。成语有:辩口俐词(辞)、词(辞)不获命、词(辞)富居卑、词(辞)尊居卑、词(辞)多受少、词(辞)巧理拙、词(辞)微旨远、传闻异词(辞)、奉词(辞)伐罪、恶言詈词(辞)、含糊其词(辞)、何患无词(辞)、闪烁其词'(辞)、隐约其词(辞)、一词(辞)同轨、义正词(辞)严、以词(辞)害志、振振有词(辞)。

(二)“辞”为首选词的词语有:辞(词)采(辞彩)、辞(词)赋、辞(词)令、辞(词)讼、辞(词)章、辞(词)藻、措辞(词);卑辞(词)、婉辞〔词。1.婉言拒绝。2.也作“婉言(婉转的话)”〕、猥辞(词)(李行健《常用字词辨误手册》(第616页),说:“根据‘辞’‘词’的分工和通用性原则,不宜写作“卑词”“猥词”)、文辞(词)。成语有:侧辞(词)艳句、侧辞(词)艳曲、理不胜辞(词)、丽句清辞(词)、清(辞)词丽句、清(辞)词只句、形于辞(词)色、形诸辞(词)色、“爻辞(说明《周易》六十四卦“爻”义的文辞。不作‘爻词’‘肴辞’)”、谀辞(《现代汉语词典》称“谀词”同“谀辞”;《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否定是异形词,仅用“谀词”)、一代辞(词)宗。

对于几个词的别议:这里要说的是,古今常用有“词家”(一般称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只收有的“词人”)和 “辞家(离别家园。指辞赋家)”两个词。还有“致词”与“致辞”,“致词”是首选词。其实,两者侧重点不同。致词中的“词”是指“言词、词语”;“致辞”中的“辞”是指“文辞、辞藻”。从色彩上说,“致辞”比“致词”更为庄重,主要用于一些非常正式、重大的庆典等。贺(祝)辞 亦作“贺(祝)词”(表示祝贺的话)之“词”“辞”同上。“颁奖词”和 “颁奖辞”, 与者两个词的词性是一样的。另外,“辞典(多指文学、文史、言辞类)”“辞海”“辞源”和“词典(多指专科、百科类)”“词海”“词源”皆有,词性和包含内容不同。

“辩说属辞”的“属”(用诡辩的的言论撰写文章)和 “属词比事”(排比史事,后亦泛指撰文记事)及“属有耳”之“属(撰写文章,连缀文辞)”同“著”,读“zhǔ”。

误例:①“词”误为“辞”的用词。

1)“词”误为“词汇”:陈国梁在《咬文嚼字(1996年第7期)载文《“词”与“词汇”》,写道:“《生活文摘报》(第43期)《论“小人”》,称:‘处于弥留之际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死不暝(应为‘瞑’)目,颇动的嘴唇艰难地吐出一个词汇:‘小人’。’文中的‘词汇’应改为‘词’。”2)误例“辞汇”国家原新闻出版署《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 》指出:“由于‘词’与‘辞’有些地方通用,‘词汇’容易误写成‘辞汇’。”

2)误例“辞话”:(1)《中国环境管理》杂志(1997年第1期)数字版,载文《新春辞话》。(2)《教育艺术》杂志(2006年第2期)载文《书学三境》,称:“《大众文艺》杂志(2011年第20期),载文《情景教学在语文中的运用》,将(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写成《人间辞话》。”

3)误例“宋辞”:(1)柯军在《安徽文学(下半月)》杂志(2009年第8期),载文《在目的论框架下的翻译——刍议苏轼的杨益宪译本》。(2)谢鑫名 程丽娜在《石家庄日报》(2007年9月15日第A5版)列举误例云,有报载文《把咱们的汉语教给老外》,写道:“最近几天,我正在收集唐诗宋辞。”

4)误例“题辞”:(1)《第二批异形词整理表》称:“题辞”是“题词”同义词。新版《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仅肯定“题词”。(2)《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中华书局2007年5月版)。

5)“振振有词”误解误用为“负面效应”:(1)赵丕杰《成语误用辨析200例》(第470页)载文《“振振有词”形容理由本不充分》列举误例:A.《国际金融报》(2009年8月20日)载文说:“对其引领经济复苏方面的政策失误振振有词。”B.谢礼波在《采•写•编》杂志(2000年第1期)载文《“振振有词”有贬义》,说:“《青海日报》(1998年6月7日第2版)刊登一篇题为《扫大街者》的记者采访文章,记叙一群环卫工人,为城市的环卫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却“受到社会上某些有偏见者振振有词、闲言碎语的歧视”。(2)使用勉强、别扭:宋桂奇在《咬文嚼字》(2001年第3期)载文《“振振有词”乎》,写道:“姜昆《笑面人生》多次使用的‘振振有词’欠妥,如:(第36页):‘杜老振振有词地替海灯法师念他的即席诗一首。’(第227页):‘这叫富贵鸡、也叫乞丐鸡。……大师振振有词。’”

6)误例“众口一辞”:(1)①董晨在《新华日报》(2011年12月27日第B3版),载文《评委众口一辞:新意很浓》。(2)王炯香 黄李水在《人民之声》杂志(1999年第2期),载文《热心为民做好事 众口一辞赞“红嫂”——记和平县人大代表黄惠红》。

②“辞”误为“词”的用例:

1)误例“楚词”:(1)谢志文在《文史哲》)(1957年第4期),载文《对楚词选的意見》。(2)《凉山日报》(2016年3月9日第B5版)载文《金阳碗碗糖 舞动的“甜蜜”》,说:“据史书记载,公元前三(3)世纪屈原《楚词•招魂》中‘柘浆兮’的文字记载……”

2)“词华典赡(文词华丽,用典周备)”误为“辞华典赡”“词华典善”:2014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第2场,成人听写团的百人正确率平均不到50﹪,不少人把“词华典赡”写为“辞华典赡”或“词华典善”。

3)误例:大(屡)放獗词:(1)误为“大放獗词”: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2014年3月6日),打出字幕:“他说没有带(应为戴)耳蜗,听不清,就大放起獗词来”。(2)误为“屡放獗词”:严森林在《兰州日报》(2013年6月24日第11版)的纠错文章云,有报载文《兰州抗战纪念亭续碑记》,写道:“当今日本的政客屡放獗词,阴谋推翻二战后的国际秩序……”

4)“托词”误作“拖词”:原《日新广告报》载文《醉翁之意在酒》,说:“李三毛,心里毛了,他吞吞吐吐地来了拖词。张警官发了脾气:‘别狡辩!’”

5)误例“外交词令”:(1)钱钟书《围城》:“辛楣自以为这个英文字嵌得非常妙,不愧外交词令。”(2)杂志两例:A.王心起在《思维与智慧》杂志(1986年第3期)载文《外交词令的语言逻辑特点初探》,写道:“这里所说的外交词令……”B.陈敦荃《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载文《托词——一种常见的外交词令》,写道:“作为一种外交词令,它的含义要广得多。”由“词•词汇•辞汇”说“词”道“辞”(之一)。

6)误例“爻词”等:2014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复赛第11场现场选手写为“瑶辞”。成人听写团64﹪的人听写错误,分别写成“尧辞”“尧词”“肴辞”。关建军在《晋阳学刊》(1985年第5期)载文《爻词中的一首情歌》.

③“词”与“辞”辨例:

1)辨例“婉辞(词)”:崔达送在《中国语文》杂志(2007年第4期)载文《论“词”“辞”类异形词的历史与现状——兼评《现代汉语词典》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规范化处理》,写道:“据不完全统计,‘词’‘辞’对应的异形词语有40余组,近百条之多。收人《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异形词有24组(从略)。对于这些异形词语,工具书意见不尽统一。比如,《现代汉语词典》称“婉词”同“婉辞”,是不确切的。应提倡使用‘婉辞’。……李行健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粗略地对异形词作了规范,有的观点与《现代汉语词典》是相佐的。”

2)辨例:微词(辞)与“微言”:孙冬强在《咬文嚼字》(2001年第7期)载文《微言≠微辞》,写道:“《扬子晚报》去年曾刊载希特勒情妇相册曝光的文章,其中说:‘凡有重要政客到访,希特勒必定让爱娃返回房间,爱娃对此亦颇有微言。’这里说的显然是不满情绪,应当使用“微辞(词)。”

3)辨例:“巽辞(委婉的言辞。巽:xùn。八卦之第3卦,又是64卦之一)”“巺辞”(巺:xùn,古典中同“巽”,在八卦里代表“风”)误为“巺词”“逊(1.谦逊之‘逊’。2.同‘巽’)辞”。“逊”虽然同“巽”,但“巽辞”为固定词.2014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复赛第11场,裁判组将“巺辞”作为“巽辞”的异形词,把“巺词”当成了误例。现场选手和所有成人听写团成员错写为“巺词”“逊辞”。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