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生中碰到过好多乞丐,形形色色。我常常想他们从哪里来,又会去往哪里?他们生病了怎么办?我总觉得他们的身上充满了神秘色彩。
我印象当中第一次遇到的乞丐是一个带着瞎眼儿子乞讨的老太太。她头发花白,拉着她的儿子。她的儿子拄着个竹竿,母子二人慢慢地走着。老太太讨到了吃的,总是先给盲儿子,再讨到吃的,才用自己所剩不多的几颗牙齿慢慢嚼着。
到了天黑,母子二人就睡在村外的小庙里,小庙仅可容身,却不能御寒,不知在冷寂的寒夜中老太太是否担忧身后事——自己死后,盲儿子该怎样活下去。
还曾经有一家三口——一男一女带着个男孩,穿着干净,来我家讨要食物,说家乡遭灾,全家出来找活路。
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中年女人,从一户人家出来,大概是渴了,看到雨后路上的泥坑中积了一汪水,就用手舀着那泥坑里的水喝起来。那水并不清澈,经她用手一舀变得更浑浊,她并不在意,不断用手捧着喝。
年幼的我觉得她很奇怪,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些好奇,是什么让她意志消沉而放弃了做人的尊严呢?她是和家人闹矛盾离家出走,还是遭受了巨大打击?那时看到她,小小的我就下决心,如果我举目无亲,成为乞丐,我就拾废品去卖,慢慢攒钱,过回正常人的生活。
上大学时,有次我去火车站也碰到过两个“乞丐”。那是两个中年妇女,走到我跟前说要坐火车回家,还差四块钱不够买车票,想找我借钱。她们两个信誓旦旦地说将来回家后会把钱寄还给我。
那时我上大学已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平时都是省吃俭用,不肯乱花一分钱,可是听到她们这么说,就把兜里的坐公交车的零钱给了她们。
回到宿舍,我把这件事跟同学们一说,她们都笑我上当了。她们问我那两个女人要了我的地址吗,我说没有。同学说既然说还,却没要地址,可见并非真心要还,肯定是骗子。
可我心存侥幸,觉得万一人家真是遇到难处了呢。直到我又一次去火车站,再次碰到了其中的一个女人。她没有认出我,继续向我说着一模一样的词。我既愤怒又失望,冲她嚷了句就大步走开了。
这两个女人虽非乞丐,可是精神上已是乞丐,她们骗取了我的信任和同情。最可恨的是,她们利用别人的同情心,那些知道受骗的人可能会因此冷漠起来,这对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来说太不公平了。
再后来,农村已经很少见到乞丐了,那些乞丐怕都是到城市讨生活去了吧。
记得有一次,我在一个商场前等人,碰到一个老妇人,她穿着八九十年代的格子衣服,已经过时了,但是很干净。她手里拿着一个茶缸,走到我面前,冲我伸出茶缸,里面装的是五毛一块的硬币纸币,原来她也是一个乞丐。她挺瘦弱,让我想到了我娘,我兜子有十块钱,都掏出来给了她。她向我千恩万谢后,走远了。
现在,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已经见不到乞丐的身影了,这算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