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靖斐
7月9日,由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点影片《红船》正式上映,该片由黄亚洲编剧,沈东、王德庆联合执导。在此前的点映中,影片已积累了良好的口碑,也让大家对这部电影的票房有了很高的期待。 影片中的演员阵容非常强大,汇集了侯京健、陈都灵、王志飞、张桐、唐国强、余少群、俞灏明等老戏骨与新生代演员,青岛籍演员杨帆也参与其中。从《天涯浴血》、《跨过鸭绿江》《光荣与梦想》,到电影《红船》,还有接下来的《开国将帅授勋1955》……这位“资深”新演员,已经成了主旋律影视剧的常客。
记者:什么样的契机下,您接拍了电影《红船》?
杨帆:最早是王德庆导演给我打电话,让我在《红船》中演个警察署长。作为建党百年重点献礼影片,《红船》在演员配置上新生代和老戏骨兼具,加上张桐和侯京健都是《觉醒年代》的原班演员,我也是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能参演这样一部恢宏巨制,我感觉非常荣幸,也特别有使命感。
记者:接到这个角色是怎么考虑的?
虽然这次是演一个反派,但我的理解是,作为演员,应该是什么角色都能演,不管是正面还是反面,尤其《红船》中的这个警察署长还特别难演。他在警察署里算是最高长官,平常颐指气使,但这段戏又是要迎接上司,也就是俞灏明饰演的“处长”,而且上司这次是来问罪训诫的。在西中欧冠,警察署长的任务是紧盯陈独秀,但这次处长把“陈独秀离开北京已到湖南”的报纸甩过来……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警察署长脑中又要现编理由,还要在处长面前唯唯诺诺,又要拿捏好身份的那个“度”,内心戏非常多,但又不能表现得太过。这是我第一次实实在在感觉到,演戏的分寸真的特别重要。
记者:一来就拍这么有挑战的戏份,拍摄有困难吗?您是怎么克服的?
杨帆:这段戏很生活化,需要演员平常的生活积累,再在表演现场即兴展开。刚开始我把握得还不是那么好,沈东导演一直在看监视器,王德庆导演就来找我,给我讲戏、启发我,我一下子就领会了,就迅速地重新设计人物,拍了两三条,就过了。还是挺顺利的。
从演戏方面来说,这算是一个小小的跨越吧!别看在影片中我只演了两场戏,并没有以前的戏份多,但这个角色对我来说,真的不一样,让我体会到那句话: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哪怕只有一场戏,也得认真对待,不能有一点马虎。
记者:谈谈和搭档俞灏明的合作吧?
杨帆:其实在参演《红船》之前,我对俞灏明并不熟悉。还是儿子打电话谈到,他对俞灏明评价很高,我才在知道之前灏明的经历,也算是凤凰涅槃吧!他虽然是歌手出身,但演戏非常成熟,完全没有偶像包袱,入戏很快,特别贴合角色,我觉得在年轻演员里真的属于“演技派”。
记者:踏入影视圈,您一直坚持拍“主旋律”作品,是刻意为之吗?
杨帆:自从2014年参与拍摄唐国强导演的革命历史电视连续剧《天涯浴血》后,到现在一直围绕“主旋律”拍戏,感觉特别有意义。《跨过鸭绿江》央视热播,建党百年献礼大戏《光荣与梦想》也刚刚在央视收官,电影《红船》上映,最近还会有重大历史题材电影《开国将帅1955》登陆……每一部作品都让人热血沸腾, 参演这些作品,当然不是刻意为之, 但我对作品和角色的确有自己的标准和要求。值得一提的是, 在《跨过鸭绿江》中,我和大家熟悉的著名演员、导演唐国强合作,《开国将帅1955》中,我饰演陈赓大将,又要和唐国强老师合作。
记者:您合作的导演,风格有哪些不同?
杨帆:唐国强老师就像我的大哥,我去《开国将帅1955》报到的时候,他带我去试服装,亲自给整理领子,造型非常有感觉,我特别特别喜欢。王德庆导演是咱山东人,属于中生代导演,他也是从基层自己摸索摔打出来了,拍了很多主旋律大片,工作非常敬业、认真,而且不管对谁,都不会有一点架子。生日时大庆导演和沈东导演特地给我给我买了蛋糕,全剧组给我过生日;杀青时,两位导演又给我送上鲜花,特别温暖。
跟着好导演,我在演戏上也有了了很多体悟。我自己也是摸爬滚打几十年,有了社会阅历,才能在演戏上表达出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百态的感受。
参演电影《红船》的演员,他们在演技上都相当纯熟,而且也早早拿到剧本,拍摄前每个演员都下足了功夫,但大庆导演和沈东导演在现场要求还是一丝不苟,特别严苛、负责。
记者:接下来您在演戏上有什么规划?一直要演下去吗?
杨帆:最近还有一部戏正在筹备,我想在各种角色上都有所实践。接下来可能会尝试接不同风格的角色,多多磨练自己,比如接演古装戏,也可能会多向文戏靠拢,打磨演技。我觉得自己还不算老,心里还年轻着呢,五六十岁正当年,我还有很多梦想,期待自己能饰演一个让大家印象深刻的角色,还希望有一天能拿一个专业的配角奖项。当然不是说非得要拿奖,而是自己要一直往这个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