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中国白毛女再登荧屏数位喜儿扮演者同台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789更新:2023-05-02 12:18:52

央视出品,必为精品。作为致敬经典的优秀综艺节目,《故事里的中国》将一个个经典故事再现,在央视播出后,一度引发收视狂潮。

节目选取的故事都是值得永远铭记的时代篇章,在新时代从新的角度再现巅峰之作。

一直存留在青年一代记忆深处的一些名字,“刘三姐”“焦裕禄”“雷锋”“白毛女”等等传奇人物,听到名字就会敬畏,回忆故事就会热泪。

而在中国建设探索期间的优秀歌剧作品《白毛女》表现出当时人民对新生活的向往。

《白毛女》正是在这个主题的指导之下完成的,歌剧首次出演就获得了广泛好评。毛主席更是予以肯定,在全国广泛宣传学习新歌剧新精神,所到之处激起热烈反响。

《故事里的中国》中的新版《白毛女》是完全没有流量明星的一期节目,节目形式是纯粹的歌剧,观众可以从中体会到中华民族歌剧的独特魅力,边歌边舞,动情动心。

节目尽可能还原创作状态,给观众带来最真实的生活感受。

永远鲜活的“喜儿”

《白毛女》在整个创作推广过程中不断完善着。在艺术创作前期,三名演员扮演的喜儿,林白老师、王琨老师、孟于老师尽可能还原喜儿的真实样子。

琢磨行为举止,努力将观众带回到喜儿所生活的那个苦难世界。

孟于老师99岁高龄也参与《故事里的中国》节目录制。白毛仙姑的故事编制而成的新歌剧,回忆当时活跃的文艺活动,孟于老师眼眶含着热泪。

她透露出整个创作过程的艰辛,为观众熟悉的《北风吹》片段,“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飘飘,年来到”,都是导演字句斟酌、词调顿挫都是千磨百炼的结果,短短几行字就被修改了二十多稿。

也正是有他们不怕繁琐一字一句斟酌的精神才有了如今有血有肉的喜儿。

将生命献给艺术,歌舞片段早已经熔铸在孟于老师的血液里。一开始孟于老师因为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对白毛女角色理解不够,“看他们怎么演出,我就怎么表演”。

这样的表达让孟老师觉得不足,她后来特意跑到农村,真真切切地体验农村生活,与农民同吃同住,深切体会到了农村人民生活的不易。

通过与被遗弃的妇女共情,感受她的凄惨遭遇,使得孟于老师戏剧创作的“白毛女”形象更加立体,人物也活了起来。

电影版的喜儿是田华老师扮演的,孟于老师也积极参与了配音活动。

《白毛女》由贺敬之先生、丁毅先生执笔,带着文人的魅力开启了《白毛女》创作。贺敬之“杨白老喝卤水自杀是我流泪写的”,董卿采访先生时先生动情地说。

“写的时候就是满脑子的人物形象在翻腾”,把生命都用艺术世界填满,一生都在回味。

《白毛女》代表着贺敬之等一代艺术家艺术人生的开启与民间文艺的崛起,装载着老一辈艺术家的纯粹与热爱。

现在我们依旧会被老一代艺术家艰苦的创作环境感染,不畏惧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感动。

精心雕琢,力求把作品表现到最好。不怕重来不怕摔倒一心一意为艺术,这是那个纯粹时代走过来的人的觉悟。

品味独具民族魅力的新歌剧

《故事里的中国》白毛女歌剧邀请了在中国各地巡演的原班人马,对原来的作品进行重新编排。雷佳饰演的是《故事里的中国》白毛女歌剧的喜儿。

中国杰出的女歌唱家雷佳老师也参与了在中国歌剧院编排的《白毛女》。《故事里的中国》白毛女歌剧再次给观众上演了一场顶级审美享受的视听盛宴,让观众久久陷入情境无法自拔。

中国歌剧不同于有完整情节和情节衔接电视剧电影,歌剧更多的是把角色的情绪夸张化。《故事里的中国》白毛女片段选择的是歌剧片段,这也给观众们一个了解歌剧的新机会,在歌舞说唱中沉浸到角色的情绪中,更好的回忆彼时,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故事里的中国》对歌剧进行细节的全新艺术化处理和表现配上完满的结局,精炼的语言,语气的抑扬顿挫,整个作品呈献给观众更多新鲜感。

对经典题材进行新加工,旧素材的新表现。诸多细节都是符合当下人们所期待的“团圆、完满”主题。这是新时代人民所向往的生活,歌剧《白毛女》把结局修改成为完整的结局,白毛女和大春哥团聚,一起去报仇,走向新生活。

专业的歌剧演员的表演加上专业艺术家的指导以及演员极其有穿透力的词和语调,《白毛女》歌剧催人泪下。

人民艺术家郭兰英老师“唱就是说,说就是唱”,郭老师拼了命去教,“这是我对艺术应尽的责任”。

雷佳老师说至今还记得郭老师那扑通一跪,直接跪到雷佳老师心坎里。

正是因为这些德艺双馨的老一辈艺术家,将灵魂都熔铸于艺术,他们热爱舞台、热爱观众,我们才有机会欣赏到这么优秀的作品。

郭老师她也对新一代白毛女寄予厚望,希望代代“白毛女”能够继承过去的精神,热爱表演,勇攀高峰,敬畏艺术。

《故事里的中国》白毛女片段是整个综艺节目的里程碑之作,值得我们所有观众去致敬。央视的真实布景搭配上歌剧演员他们极富有穿透力的声音,浑厚的民族腔调。一开口就拉回了观众们对经典的记忆。

脑海中频繁唤起喜儿的名字,喜儿水汪汪的眼睛,对比之下给观众带来苦寒天气的别样温暖。

因为爹爹从怀里小心翼翼掏出白面就激动得流泪。这种获得白面的幸福在当今时代人们已经体会不到了,富足的生活完全不需要担忧获取食物。

而在那个时代白面揣在爹爹怀里四五天,就为了喜儿能够吃上一顿饺子。喜儿也激动着想要快点包饺子,这是他们对新年的仪式感。

爹爹带来红头绳是喜儿盼望已久的礼物。富足的孩子都带着漂亮的头花,而喜儿有简简单单的红头绳就欣喜很久。

女孩都喜欢装饰,这些装饰品都是寄予着人们对幸福生活憧憬。红色也是美好的祝福,红红火火把旧年的晦气去掉,向往新年的新生活。

贴上门神“大鬼小鬼进不来,要账的也进不来”,他们希望能过一个平安年。

一提到大春哥,喜儿就自然带有少女的娇羞。而在歌剧的最后,大春哥作为八路军给喜儿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份憧憬也转变成对新的阶级、新的政权的期待与欣喜。

“回家”,简单两个字包含无尽的苦难和委屈。这简单的诉求是白毛女半生的期待,多少往事涌入心头,终于见到了最亲的人。

《白毛女》这样的反抗压迫的主题能够在当今这个时代依旧有感染力是因为舞台上的矛盾冲突和情感的魅力。

原来红火欢喜的喜儿变成了满腔仇恨的白毛女,“冤魂不断我不死”,白毛女凄厉的眼神、发泄着白毛女的愤怒怨恨。

这样的艺术作品是震撼人心的,仅仅凭靠白毛女一个人就能够撑起来整个舞台,她愤怒地呐喊“为什么把人逼成鬼,问天问地都不应”。

感动恒久远

日本芭蕾舞剧《白毛女》也为这一段中国故事感动。《白毛女》改编为芭蕾舞剧作品的过程也见证着中日友谊,艺术是没有国界,情感是可以跨越语言进行交流的。

石钟琴老师、森下洋子老师,两位芭蕾舞者七十多岁宝刀不老,依旧用生命舞蹈。

白毛女演员的敬业表现值得我们尊敬。这场艺术之旅有重要意义,艺术生命长青。在节目的最后,五代白毛女同台合影,摄像机记录下每个珍贵值得纪念的瞬间,这些历史性的时刻都值得被观众们铭记。

《故事里的中国》对传统《白毛女》民族歌剧进行了取舍,分析结构、 语言、旋律、词,一切为了尽可能复现,导演最终选取了三个经典片段。

歌剧里一代代的演员们不忘初心地热爱舞台、热爱艺术、感动观众是《白毛女传承》传承的意义。

雷佳老师说“观众们处于新社会,对故事本身是有距离感的,要用艺术感染观众,感受身心献给革命事业的壮志豪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这是所有艺术的源泉。

“我就是鬼,我是屈死的鬼,我是冤死的鬼,我是不死的鬼。我要撕你们,我要咬你们”卓越的唱功、深情投入的演绎,《白毛女》在今天还具有强大生命力。

我们青年人该珍惜幸福生活,感受经典,主动接受主流艺术,为经典艺术作品点赞。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