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与生活「照相与人生」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98更新:2023-05-02 23:54:34

历数开始喜欢照相到现在,断断续续也有了不少的年头,自认为还是一个门外汉,闲暇翻看自己的所谓作品,确实还没有一张拿得出手,自得其乐,能够自我标榜的片片。充其量也不过就是一个从踌躇满志到濒临退休,耳聋眼花,华发如期而至,“齿缺曰狗窦大开”的“喜欢照相的大叔”。

究其原因,懒惰,随意,缺乏执着,没有长性,浅尝辄止,悖逆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古训!实乃叶公好龙,专精不足也!

照相,就是把瞬间“凝固”下来的过程,美其名曰“摄影”,其实意思是一样的,“摄”就是“照”,“相”就是“影”,只不过摄影看起来听起来似乎高级一些,雅一些,唬人一些罢了,可能犹如“土话”和“普通话”的区别。

普遍意义上认为,照相偏重于记录,也讲究技术。摄影可以上升到艺术的高度来唬人。

喜欢照相多年了,细思极恐的是对于照相的理论感觉枯燥乏味,实在没有兴趣猝读,更不要说研究,所以照相技术一般,一直不能提高。

一般有了一点所谓造诣的行家里手,也就是所谓的“专家”说起自己比较熟知的本门功夫,总是闪烁其词,往往把简单的说复杂,浅显的说深奥,如武功秘笈般秘不示人,能够说出来的亦不过皮毛枝叶,隔靴挠痒而已,唯恐别人听懂了,学会了,有“会了徒弟饿死师傅”之虞。

亦如讲股评估推荐股票的专家,更如挖空心思巧舌似簧,巧言令色让你报名参加理财培训班的“导师”,还有现如今的各种“短视频”制作培训班,试想,如果有那么好的利益,他不会“闷声发大财”而苦口婆心,唾沫星子乱蹦,劝你跟着发财,是雷锋啊!

当然,凡事并不是绝对的,专业上也不乏良心专家。

头条快手等平台上看到过一个“内蒙摄影大叔”叫老徐的,利用短视频平台给人讲摄影技巧,并且以身说法,包括现场摄影和后期处理,可谓毫不保留,而他也是把这个作为一种爱好,一种乐趣而已。

因此,在人人可以拿出手机照相,人人都是摄影师的今天,更加显现出把照相作为一种自得其乐爱好的现实意义。

如果上升到摄影的高度,光圈,快门,白平衡,iso,后期的图层,色相,色温,饱和度,曲线,蒙版等等等等就太复杂了。

好在,现在的照相工具越来越智能化,自动识别功能已经非常强大,只要你拿起手机对准目标,就可以得到一张比较满意的照片,区别就在于构图上的合理与否。一般不存在脱焦,糊了的问题。

自然的才是最美的。当然,必要的后期,稍微的调整也是可以的,比如亮度,对比度等。原片直出需要在拍摄时对于机器设置和把控上的硬功夫。

当然这是指具备单反手动功能的拍摄工具而言的,通过各种设置可以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差不多的手机基本也有手动功能。

过去让人羡慕的长枪短炮已经慢慢被淘汰了,这方面的企业如佳能,索尼,尼康等都基本停产了单反相机生产。而在新型的微单上下功夫。

微单的出现差不多如数码相机取代胶片机,曾经风靡一时几乎人人皆知的柯达,富士,柯尼卡等等胶卷几乎在数码相机诞生后一夜之间就烟消云散隐入尘烟。

微单相机最大的特点是迎合了现代人从凝固的瞬间照片过度到活动的影像需求,是数字化的更进一步,用微单录视频确实比单反方便快捷简单了许多,而且不像单反那样拿起笨重,操作复杂。

其实随着手机上照相机功能的不断强大一般不是专业搞摄影的,手机照相机操作好了就完全够用了。随便的短视频也是不存在问题的。

玩照相久了,通过照相也会产生一些感悟。

对焦调焦需要准确,有句话说“聚焦而不散光”,用于比喻职场上的合作共事,处理正副,上下级关系,团队共同目标都非常贴切。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合适的色温色调色相犹如一个人为人处世,工作关系的处理,比喻凡事要有度,不能大红大紫,大红大紫后有可能就是黑。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志得意满光鲜亮丽时要把人当人,处于劣势,黯然退场时要把自己当人。

曝光要控制好度,过曝会失真,欠曝会失色,过曝犹如人志得意满的得意忘形,欠曝犹如人丧失信心裹足不前。尤其逆光条件下,操作起来不太容易,前景物体或者人物正常了,背景或者天空就会过曝,处理起来进退维谷,首鼠两端,要“面子”还是“里子”。

有句话说:在八楼向下看全是风景,二楼向下看全是垃圾。尤其自从开始玩无人机就看不见地上的垃圾了。充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你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就不同,心态也会不同。犹如看一个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是老祖宗告诫后人看人识人的圭臬,每一个人都有其长处强项,当然也不乏短板弱项。用人之长容人之短。

比较专业的话称之为近景,中景,远景。

拍照近景一般就是拍特写,比如头像,可以看清楚眼角纹,甚至于脸上的汗毛,潜藏在皱纹里面的尘埃污垢。

中景就是不远不近的距离和景物。

远景即视野能够看到的远处的景物,距离越远看到的就是大致的轮廓,犹如高楼大厦上朝下看。只看见风景,看不见垃圾。

如果一味近景拍照很可能会入吹毛求疵,求全责备之彀。

随着对照相的慢慢了解也会不断改变对于照相的认知。

过去看到一叶扁舟一渔翁在湖泊撒网,船头蹲着几只悠闲的鱼鹰,静谧的水面上雾气氤氲,或者金色的阳光把湖水映照成橙红或者桔黄色,感觉好神奇啊!山村的早晨,日出时分,耶稣光从树缝里斜射下来,打在掮着犁,赶着水牛,典型农夫装束打扮的老者身上,营造出非常优美的场景,由衷的佩服摄影师抓的机遇或者找的地方好,眼光独到,独具慧眼。后来通过揭秘知晓,都是掏钱摆拍的唯美图片,一下子感觉美之不美,震碎认知。假作真时真亦假!

这种假也还则罢了,起码需要在实地场景完成,自从开始接触PS,那才让人颠覆三观,质疑蕴藏多年的照相理念。足不出户,闭门造车,什么都可以P出来。

对于注重过度留痕等形式主义实在是太实用了,分身乏术的情况下,根据需要可以P上去。川剧有变脸,照片后期处理PS不单单可以变脸,还可以换衣服,变颜色。总共有七千多种功能,略知一二已经差不多了。

比如电视剧电影,那个戏子如果有劣迹了,需要封杀,就可以换成别人的脸,应付播出,以减少资源成本浪费。无论如何,假的总是假的,绝不可能做到天衣无缝毫无破绽。

犹如看过当今电影电视剧拍摄花絮后,知道演员骑马或者是有人拿着树枝在侧来回奔跑,英雄豪杰“抱着美人归”也是有人抬着走的“内幕”,马上大倒胃口,恨不能戒了电影电视剧。

玩摄影本来就是在起早贪黑,爬冰卧雪,上山扒洼的艰辛中体会的那么一点融入自然,享受自然的过程,享受的是那一份恬淡静谧,假如掐头去尾,其核心内涵倏忽间荡然无存。

科技越发达,人越退化,越懒惰,莫名其妙,潜移默化,已经成为一代不如一代身体素质的罪魁祸首。曾几何时有事找人需要步行或者骑车去,移动通信工具普及后,坐着,甚至于躺着就可以和人沟通。拜访朋友串亲戚家除了可以通过原始的走路无形之中可以锻炼身体外,通过面对面交流,增进感情,很不起眼顺手拈来的一点小心意,几斤水果,一个西瓜,亦可以成为简单共同的话题或者情感的润滑剂。

该走的路让手机代替了,茶余饭后,起早贪黑,按部就班去凑热闹般走路锻炼腿脚。更有甚者,花钱置办走步机,完成本应该在地上完成的任务。让天生接地气的双脚享受凌波微步,幻影游动的待遇。

自然美,甚至于残缺美,才是美中之美。完美本身就是不存在的,美中不足,好事多磨,才能有憧憬期望,激发更强烈的追求。

譬如摄影人拍日出日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会有三百六十五个不同的日出日落,阴晴雨雪,春夏秋冬各不相同。

假如每天都是牛车轱辘大红彤彤从东方升起的太阳,拍一张和十张一样,还会有摄影师存在吗?

摄影如人生,人生如摄影,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