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听相声会对人的思维方式产生什么影响?

西瓜影视港片资讯人气:252时间:2024-11-02 15:16:08

我不算相声爱好者,我只是有强迫症,笑点太高还非要看喜剧。电视只有两个节目能看:今晚80后,笑逐言开笑傲江湖看了尴尬电视剧只能看喜剧,而且多是国外的。比起郭大爷,还是喜欢一些老名家老段子。相声(Crosstalk),一种民间说唱曲艺。相声一词,古作象生,原指模拟别人的言行,后发展为象声。象声又称隔壁象声。相声起源于华北地区的民间说唱曲艺,在明朝即已盛行。经清朝时期的发展直至民国初年,相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口技发展成为单口笑话,名称也就随之转变为相声。一种类型的单口相声,后来逐步发展为多种类型: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综合为一体。相声在两岸三地有不同的发展模式。中国相声有三大发源地: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三不管儿和南京夫子庙。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相声鼻祖为张三禄,著名流派有"马(三立)派"、"侯(宝林)派"、"常(宝堃)派"、"苏(文茂)派"、"马(季)派"等。著名相声表演大师有马三立、侯宝林、常宝堃、苏文茂、刘宝瑞等多人。二十世纪晚期,以侯宝林、马三立为首的一代相声大师相继陨落,相声事业陷入低谷。2005年起,凭借在网络视频网站等新兴媒体的传播,相声演员郭德纲及其德云社异军突起,使公众重新关注相声这一艺术门类,实现了相声的二次复兴。2008年相声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那天去看朋友的《茶馆》,就觉着他这王利发怎么都像一个好捧哏的。什么翻四辈儿啊,反七口儿啊,使得都怪熟练的。导致旁边的南方姑娘们都不知道我为什么跟他们笑点不一样。好的捧哏是可遇不可求。捧哏如果想要说好比逗哏的难,但是二者缺一不可。相声的包袱如果想使响了,铺垫抖翻缝缺一不可,哪一个环节没做好都不成,这需要捧逗之间的默契程度,谁离开谁也不成。当然了,一般的相声演员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无论是捧哏还是逗哏都要从基本功开始练习的,逗哏的演员也得能捧,捧哏的演员也得会逗。只会逗不会捧或者只会捧不会逗那在相声界里面叫作"瘸腿"。当然了,可能有的演员主攻逗哏,有的演员就天生就像捧哏的,可能就主攻捧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只会逗不会捧,或者只会捧不会逗。

那也得分是什么类型的相声了,看了几个答案,说的都不像是传统相声。小时候天天听传统相声,舅舅给姥姥姥爷买的磁带,刘宝瑞侯宝林马三立全集什么的,一套就是十几二十几盒,天天换着听。后来又开始每天早上听北京文艺广播的空中笑林,放的也基本都是传统相声,经常听到重复的老段子,不会像听现在的各种段子那样笑疯,往往也不怎么笑,但奇怪了,就是听不厌。对于思维方式感觉没什么影响,但渐渐发现自己和亲近的人说话时容易耍贫嘴,冷不丁说出来的话把我妈逗得一愣一愣的,不明白我是怎么想出来的。不过也仅限亲近的人,我平时是个安静沉默又蔫儿坏的小孩。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123456@qq.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湘ICP备2023000517号

港剧

港片

tvb大全

动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