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陈木胜,却不喜欢他的绝大多数电影作品,这是件很矛盾的事。在我的心目中,陈木胜只有一部代表作,就是这部《冲锋队之怒火街头》。其他的作品都是泛泛,但是,仅仅因为这一部电影就足以让我为陈木胜所倾倒。
在所看过的港产警匪片中,我认为《冲锋队》是最深得好莱坞动作片精髓的一部,在某些方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叙事风格清晰明了,剧情紧凑无隙,布局精巧,人物性格鲜明,动作场面流畅火爆,大小高潮此起彼伏,让观众从片始一路high至结尾。我始终认为这才是真正的陈木胜,不刻意追求复杂剧情,不过份将人物角色性格复杂化,不窝在儿女情长上鸡鸡歪歪。这部电影充满了直爽、乐观向上以及不屈的精神。没有阴霾,只有阳光---这是真正属于男人的电影!
影片在叙事上追求简洁明快,直来直去,一气呵成,毫不拖泥带水。这便是最典型的港产警匪片模式,它不需要挑战你的大脑,而是要挑战你的眼球和紧张神经,让你在九十分钟之内充满淋漓的观影快感。影片在情节铺叙的过程中更是做到了张弛有度,在细节处理上毫不含糊,各种小情节错落有序地穿插在主线叙事当中,比如EU队员在执行任务之前与家人通电话的温情脉脉,饭焦兄弟二人之间的误解和相惜的情谊,都对故事起到了绝佳的点缀作用,而后者更是从局部上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使影片的剧情显得张力十足。在戏剧冲突方面也是做足了功课,影片大大小小的冲突始终不绝,从头至尾无冷场。警与匪的冲突作为影片的绝对主线,上司与下属的冲突,警察与市民间的冲突,同事之间的冲突,兄弟间的冲突,接连呈现在观众眼前,让人目不暇接。
一九九六年出品的《冲锋队》从今天来看依然是香港警匪片不可多得的一部精品,也是陈木胜导演生涯中无法超越的发挥之作,其个人风格的最佳展现。反观他的其他电影作品,都是匠气四射,质朴不再,徒有其形,失之神韵。他和成龙合作的《我是谁》及《新警察故事》,因为要牵就成龙的个人英雄主义,所以在配角人物的塑造上放不开手脚,而以凌厉剪接取胜并擅长利用环境做文章的动作场面要让位给以挑战人体能量为主体的“极限运动”,导致其畏首畏尾,无可发挥。在《双雄》里他玩起了并不擅长的“催眠”以及双雄斗智这种“高雅游戏”,离自己的草根风格相去甚远,由于不是自己熟悉的领域,从而使作品的流于表相,不痛不痒。
最让我失望的还是直爽的陈木胜“扬短避长”学人玩起了深沉,拍出变态的《三岔口》,大搞多重性格甚至哭哭啼啼(要知道冲锋队中朱华标在得知自己最好的朋友殉职时都没有掉一滴眼泪),在人物内心的深度挖崛上并不到位,甚至完全失控,显得扭捏和不伦不类。照这样下去,我所钟爱的陈木胜将和最初的风格越行越远,这会是广大“冲锋队迷”的巨大损失。可是既然陈木胜依然在坚持拍摄警匪题材,那么我们就不应该对他放弃期待。谁能保证陈木胜有一天不会回归本色,带给我们新的惊喜?我想,一定会的!
生动形象的人物塑造是这部电影成功的重要一环,在这部影片中陈木胜一手打造的众生相可谓精彩至极:警是猛警,他们可以为了将贼绳之于法而不顾个人安危不理上司责骂越是危险越要前冲,飞车跳楼无所畏惧,但会为了某个怀孕市民的人身安全而停下脚步。匪是悍匪,他们可以嚣张到戴着手拷对警察唱京剧,可以光天化日之下扮成警察打劫囚车,可以招摇过市到国际刑警总部打劫自己的现金。
影片中各种人物性格迥异,朱华标勇猛果敢不拘小节,饭焦认真守纪一丝不苟,麦兜开朗世故聪明机智,Apple天真活泼生猛无畏,大丹唠叨搞笑为人义气,教授嚣张跋扈凶悍干练,小鸟斯文冷酷疯狂狠辣,龙哥不露声色智勇双全,重案组关SIR心胸狭窄假公济私。从宽容的上司到双重身份的卧底,从恶毒的小人到惺惺相惜的朋友,从轻佻的线人到滑头的公司经理,大小主角配角各具风彩,在嘻笑怒骂之中将观众牢牢吸引。角色的台词也是精巧又朴实,睿智幽默又不失平民化的亲切。“小李飞刀也不是经常参加飞刀比赛的。”“我这个月电话费不用交了!”这些台词设置都难免会给观众带来会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