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卖焦虑”这四个字如今成了众多现代国产剧的代名词。
谈恋爱焦虑,结婚焦虑,生个娃焦虑,上学焦虑,老了退休也焦虑,只要说的是家长里短,就离不开这四个字。
今天介绍的这部ViuTV出品的港剧,主题虽然依旧是家长、孩子、学校的那些事,但温馨舒服,值得细细品味——
《反起跑线联盟》
女儿瑶瑶总是以各种理由,不肯回幼儿园。
无论Nora和丈夫怎么哄,女儿对上学始终抵触,一到早上,家里就鸡飞狗跳。
无奈之下,Nora只能帮女儿选择转校。
新幼儿园很特别,主张“开心学习”,在玩中学,不给孩子加负,就连面试都好随便。
校长问了瑶瑶喜欢做什么,爸爸的爱好,就把瑶瑶录取了。
当Nora以为一切都回到正轨时,校长发现瑶瑶一到上课就装肚子痛。
经过观察,校长发现,问题的源头竟是Nora。
Nora这才意识到,自己一点都不了解女儿,她的地位甚至还不如一个外人。
这个信息对于Nora来说,显然是当头棒喝。
深思熟虑后,她决定放弃升职加薪,辞职当一个全职妈妈。
然而,全职妈妈的路并不好走,对于Nora来说,家务活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在没有保姆的帮助下,全职妈妈的第一天手忙脚乱,菜烧糊了,衣服染色了,连用面包机都忘记插电源。
最后,全家只能叫外卖。
该剧是一部超现实育儿剧,每集一个主题。
将镜头聚焦在怪兽家长身上,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无所不用其极。
幼儿园的鸡娃内卷更是早早地被提到日程本上。
譬如老师安排孩子做手工,制作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世界,立即遭到几位家长的反对。
理由是,学不到任何东西。
可是当校长透露,这份手工有可能对幼升小有利时,整个班的家长就沸腾了。
为了拿第一,有的家长花高价买别人的高分作品;
有的家长出动公司员工,整了一套楼盘模型出来;
就连一向平常心的Nora都坐不住了,通宵达旦帮女儿画画。
然而当她把画作拿到女儿面前时,女儿表示一点都不喜欢,因为这不是她的理想世界。
这似乎是每个家长的通病。
在很多家长看来,孩子这些天马行空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是错误的,也不符合家长的标准。
于是,他们化身幕后枪手,孩子的理想世界变成了大人的世界,一份普通作业,成了家长之间互相攀比,明争暗斗的工具。
然而孩子的世界很纯粹,他们要的东西也很简单。
一份熊仔饼干,一瓶蜜瓜牛奶,就是他们的全部。
为何“鸡娃”会发展到今天这种程度?
网上有个段子可以说明一切,以内地一线城市为例,一个4岁的孩子,要有1500左右的词汇量,在美国是够用了,然而在海淀却远远不够。
在教育的内卷时代,所有家长和孩子都输不起。
这种内卷如同“剧场效应”,只要有一个人站起来看戏,后面的人也都跟着,最后导致全部人都得站起来看戏。
而“剧场效应”的最佳体现就是,幼儿园学习小学知识,小学学习初中知识,初中学习高中知识,高中学习大学知识。
就像《小舍得》里的夏欢欢,本来家里也没要求她补课,后来因为成绩差,欢欢感受到了来自同学的压力,主动要求补课。
同样,在这部港剧中,单亲爸爸Charles也是一个要求极高的怪兽家长。
在他眼里,孩子不论处于什么阶段,都要以学习为主,所以每次见到儿子,第一句话就是“作业做了没?”
Charles是地产公司的老总,财大气粗,住别墅,开豪车。
不仅对自己要求高,对儿子的要求也高,上面说的那个做楼盘模型的家长,就是他。
当他得知儿子的智商测评只有90分,可能无法进入尖子班时,他简直要气晕。
他不能接受,自己这么优秀,儿子竟然这么差!
然而,令他最不满意的是,儿子如今入读的幼儿园,每天就知道唱唱歌跳跳舞,自由散漫,一点正事都不干。
长此以往,儿子只会输在起跑线上。
为此,他想方设法让儿子变聪明,甚至不惜寻求偏方,逼儿子喝算盘汤。
是的,你没看错,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人士,为了儿子能拔尖,居然喂儿子喝算盘熬出出来的汤,很可笑是不是?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让孩子高人一等,哪个做父母的不是煞费苦心。
Charles这个角色,是当下大部分家长的缩影。
就像蒋欣饰演的田雨岚,拼命给孩子报辅导班,眼睛只有分数,每天把奥数、金牌班、FCE挂在嘴边,能考上这些班的就是王者,堪称“鸡娃界”的凡尔赛女王。
当Charles知道无法改变儿子时,他决定改变幼儿园,他要让整个学校变得积极起来,与名校接轨。
改革课程,势在必行。
可是,幼儿园也有很佛系的家长,譬如Nora。
她集合了一些不过分追求分数的家长,成立了“反起跑线联盟”,誓要捍卫孩子愉快的学习环境。
“鸡”“佛”之争,一触即发。
回到开头的问题,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制造焦虑、贩卖焦虑正在成为国产教育剧的财富密码。
但是有些剧,却和普通的我们相差甚远。
特别是《三十而已》中,为孩子能上好的幼儿园,顾佳能用一套房的价钱买个包。
在这样的趋势下,国产剧中的普通人逐渐走向失语的困境。
在看惯了这些千篇一律的国产剧后,《反起跑线联盟》反倒成了一股清流。
简单轻松的画风,没有尿点、没有哭哭啼啼的戏码、没有特意的煽情、很有港剧特色。
角色自我感觉良好之后,又可以继续面对生活,满满的正能量。
不得不说,这是港剧的又一进步。
回到该剧的本质问题上,究竟要不要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
在复杂的大环境下,教育内卷,无可避免,我们需要独立思考。
一名中国留学生曾发表演讲说,“教育不是长跑,而是一场铁人三项赛。”
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放手而不撒手,家长要做的,不是让孩子成为另一个自己,而是让孩子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