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铸诗魂电影掬水月在手日本首映礼在东京举办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71更新:2023-01-18 04:57:04

11月16日,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活动电影《掬水月在手》日本首映礼在东京举办。本次活动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亚洲共同体文化交流机构共同主办,由早稻田大学、南开大学、金色时代文化艺术协会协办,电影主创从北京、广州、台湾飞抵东京,与主办方代表、中日文化界人士等交流。

电影《掬水月在手》由陈传兴导演,佐藤聪明配乐。影片用隽永精致的画面、琅琅的诗词吟诵,含蓄、克制地记录了中国古典诗词大师叶嘉莹的传奇人生。电影于 2020年10月16日在北京首映,曾入围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纪录片金爵奖,并荣获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科教片。

《掬水月在手》2020年10月16日首映

11月16日,作为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活动,电影《掬水月在手》首次在日本放映。原国务院副总理、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刘延东,日本前首相、亚洲共同体文化交流机构会长福田康夫发来视频致辞,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文化部公参陈诤代读孔铉佑大使致辞,前驻华大使木寺昌人,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汪婉,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刈间文俊出席了首映式,祝贺电影在日首映。

刘延东视频致辞

刘延东在致辞中表示,叶嘉莹先生99岁传奇人生是中外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典范,《掬水月在手》这部电影承载着中日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诸多元素。叶先生所研究的唐诗宋词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一直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影片在当年拍摄时,中日双方的艺术家就多有合作。担任此片的主题音乐“杜甫《秋兴》八首”作曲的是日本音乐家佐藤聪明先生。相关音乐及吟唱录音、部分访谈均在日本完成。这部电影是一颗璀璨明珠,凝结了当代中国诗人、中国台湾的导演、日本的音乐人共同智慧和心血。值此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际,举办日本首映式及研讨会恰逢其时,实为两国文化交流的一桩盛事。

福田康夫视频致辞

福田康夫称赞该电影表现出了传统诗词可以穿越时代,寄情言志,延绵不绝。他认为日本人通过这部电影,能够理解亚洲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邃交融。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只是两国交流的一个路标。

在致辞的最后,福田康夫表示,怀想叶嘉莹老师的人生轨迹和人文交流的重要性,他愿努力将这一切传承给年轻一代。

陈诤代读孔铉佑大使致辞

陈诤代读孔铉佑大使的致辞,祝贺《掬水月在手》在日上映。孔大使在致辞中表示,这是一部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常识的优秀影片。文化交流是中日友好合作的重要领域,也是中日关系“以民促官”的典范。面向未来,希望两国文化界人士更加积极开展交流合作,为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陈来致辞

陈来回顾中日2000年交往历史表示两国民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奠定了中日和平友好的根基。唐代时阿倍仲麻吕与李白、王维等以文会友,结下了真挚友谊,他们的诗歌唱和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最为瑰丽的见证。今时今日由中日两国团队共同创作的《掬水月在手》纪录片,也将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当下中日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的典范,为中日民间友好往来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观众观看预告片

在观看电影后,主创团队陈传兴导演,出品人廖美立、毛继鸿,音乐制作佐藤聪明先生与观众进行了交流。

电影主创团队与观众交流

谈及此次在日本放映的意义,陈传兴导演回答道:“我们在拍摄时一直在思考,如何在两小时内演绎诗词,表现儒家的君子美德。在国内上映时,正好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苦难挫折,在看完电影后,观众的心境可能和以平和之心接纳苦难的叶嘉莹先生产生了一些共鸣,所以《掬水月在手》虽然是一部文学传记纪录片,但上映后却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讨论,重新发现了古典文化给人生的意义。中日间有共通的诗词文化底蕴,我们希望有更多日本年轻人也可以通过影片重新发现感受诗词的魅力、文字的美丽。”

电影用隽永的画面、叶嘉莹先生的诗词演绎出中国古诗词的美丽

《掬水月在手》的音乐设计日本作曲家佐藤聪明讲述了自己与中国古诗词的缘分。他说道:“大学时代我每晚睡觉前都会吟诵唐诗,所以这次导演邀请我用唐代雅乐乐器以杜甫《秋兴八首》为主题配乐时,我非常荣幸喜悦。诗人中我最爱王维,希望等新冠疫情平息后,我可以前往影片中多次出现的洛阳龙门石窟,举办一场以王维诗歌为主题的演奏会。”

在日青年人有感于电影创作了歌舞节目《春山夜月》

此次电影首映交流活动的最后环节是日方为这次放映会特意准备的原创节目《春山夜月》。该节目由旅日艺术家颜安指导,华人二代唱作人礼美创作并用中日文演唱。主办方希望通过这个节目向走过命运的千山万水而成就诗词人生的叶嘉莹先生和电影参与者致敬。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合唱声中,当天的首映交流活动圆满结束。

文:王朝阳

图片:王朝阳、国际儒学联合会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