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饰者郭法曾首部出演电影十天片中他干掉其妻所演角色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0更新:2023-01-18 09:19:57

前几天,笔者写了一篇介绍银幕与荧屏上刘少奇扮演者的文章,其中必然提到电影《大决战》里的刘少奇的扮演者郭法曾。

很快,一位影视资深影观众“辽宁老影迷”发来私信如下:

“您好,感觉郭法曾最早是1980年的《十天》,扮演敌副官。”

立刻从电影网上找到了《十天》。

这是广西电影制片厂于1979年拍摄的一部电影。1980年公映。这也是文革后,广西厂首次拍摄的一部电影。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上影厂的白沉。

日后白沉导演的最知名的影片,是龚雪、张铁林主演的1983年公映的《大桥下面》。

这也是上影电影从鼎盛期向衰落期下滑的阶梯状走势里,最后一批回光返照的电影。

上影的最后衰败的原因,是他们还沉迷在好莱坞电影的叙事传统里,也就是谢晋模式的手法中,其根本核心,就是靠编织巧合的故事,来罗列情节,塑造人物。

最终,这类电影因为情节的刻意化,内容的虚假化,影像的俗套化,而使观众反感。

谢晋能够把这种好莱坞电影的戏剧性方式,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但其他的导演往往缺乏这种功力,所以,必然一败涂地。

白沉导演在上影厂,也没有多少机会拍片,广西电影制片厂作为一个新组建的新厂,邀请他来拍片,可以说是一拍两合的好事。

片中的副导演郭宝昌,日后以编导《大宅门》而知名,而这时候,郭宝昌还只能在外请的上影厂导演的电影里任副导演。

郭宝昌1959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72年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一直没有拍片的机会,能在外请导演的电影里担任副导演,已经心满意足了。

当郭宝昌成了广西厂的顶梁柱的时候,他对第五代导演大开绿灯,通过西南边陲一隅,廓开一角,开启门洞,把陈凯歌、张艺谋、何群、张军钊这一类新生力量,释放到中国电影的核心舞台上,其功不可没。

而1980年的时候,郭宝昌还不得不跟在白沉后边拎小鞋。

《十天》的编剧李英敏,之前编写过电影《南岛风云》,而《南岛风云》的导演正是白沉,这样,白沉相继导演了同一个剧作家反映南国斗争生活的电影,也算在轻车熟路了。

《十天》的创作时间是1974年,文革结束后,原来的格调,显然已经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于1977年重新进行了改写。

1977年,广西厂终于有拍摄故事片的资格了,便把《十天》作为开业大喜的首部影片。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这部影片却很符合上影电影的风格,虽然它挂的是广西影厂的招牌。

白沉导演处理镜头,比较娴熟流畅,人物造型尚能真实饱满,剪辑过渡自然,谢晋式的煽情也能合辙押韵,现在看来,这部电影的节奏掌握的还不错,要比同时期这类战争片的可看性,要高许多。

因为白沉是上海导演,也把上海的演员带了过去,其中演一个半途就去领了盒饭的傻乎乎的坏蛋军官的,就是由程之来扮演的。

程之当时在开会的时候,把手放在窗台上,不慎窗户被风关了起来,轧坏了手指,程之本想推却,但白沉执意要让他出演,恰好片中的军官绑着一个绷带,阴错阳差,程之的伤情正好吻合剧情需要。

片中另一个医生的扮演者,也是上影厂老演员韩非。

除去上影带去的演员,广西本地的演员,也饰演了配角角色。

影片里演反派军官的赵文忻日后成了广西厂的看守导演,拍摄了一些半红不红的电影,维持着广西厂的正常生产,基本代表着广西厂的电影水准。

郭法曾在影片里扮演十恶不赦的吴副官。

而他的妻子何玲,在片中扮演一个牺牲了自己性命的接头人、地下游击队成员。

影片里何玲扮演的角色,正是死在郭法曾的手里。

这是多么的残酷。

影片里的郭法曾,一副小人得志的百出丑态,跟在上司后边,亦步亦趋,胁肩谄笑,而在执行任务时,却死心塌地,凶狠毒辣。

郭法曾的形貌上的特点,就是尖突的嘴,虚伪的笑,狡猾的眼神,都被郭法曾给强化出来了。

日后,郭法曾在演绎领袖人物的时候,这个特点,被郭法曾用技术性处理,给予了遮蔽,而由此呈现出的是一个演员的演技的深厚与学养。

而他的妻子何玲,在影片中扮演了一个刚正不阿的勇敢女战士,她来到接头的船上,准备等待前来接头的小游击队员。

但这时,郭法曾扮演的坏蛋来了,他识破了女游击队员的接头暗码,执意地要让女游击队员,解开头上的带子,这样意味着当初约定的预警标志无法展现出来,前来接头的孩子,将遇到灭顶之灾。

于是女游击队员,把系发带故意掉到河中去,最终,她引爆了船上的炸药,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战友,保护了宝贵的情报。

影片中,郭法曾与何玲有一段对手戏,生活中的一对夫妻,在电影中却是怒目圆睁,剑拔弩张,演绎出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相比之下,何玲要比郭法曾看上去顺眼多了,也显得阳光灿烂,而郭法曾却有一点阴暗与浮躁之感。

就在同一年,广西厂同时投拍了第二部电影《真是烦死人》,郭法曾在影片里扮演一个露面很少的张科长。

《十天》拍毕后,担任副导演的郭宝昌终于媳妇熬成婆了,1980年,独立执导了《神女峰的迷雾》。

广西本地的演员,肯定要在电影里优先使用,但郭法曾显然无法担当英俊勇毅的男主演,而他的妻子何玲,凭着她的一脸正气、秀外慧中的天赋,可以毫无违和感地契合青春飘逸的女主角的人设要求。

男主角外请了曾经在《金光大道》中出演高大泉的张国民担任,在片中,张国民的眼睛炯炯有神,轮廓张弛得当,的确是一个看起来就赏心悦目的帅哥。

何玲扮演的女画家,有一点少女心,开始对男主角的警察职业很有偏见,冷脸相迎,但在故事的磨合过程中,她逐渐地认同了男主角的精神气质。

也就是说已经三十三、四岁左右的何玲,在电影里热烈地恋爱了一回,只不过,这一份恋爱,可没有郭法曾什么事儿。

《神女峰的迷雾》,让何玲名声大噪。

接下来,郭法曾相继在西影厂拍摄了《特高课在行动》、峨嵋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古装片《风流千古》。

如此拍下去,郭法曾这夫妻俩,基本在一堆平庸的影片中混一个脸熟。

郭法曾决定改行当导演,他的那个脸型在影片里不吃香。于是,在1982年广西厂拍摄的电影《春兰秋菊》里,他担任了副导演。影片的导演正是郭宝昌。

而影片的女主角是他的妻子何玲。当时何玲可谓称得上广西电影界的当家花旦,炙手可热。

而郭法曾与何玲都是天津人,从小学起就开始是同学,称得上是青梅竹马。他们都是当年下放调到广西来的,他们的根,在天津,所以,他们后来选择离开了广西,到北京去北漂了。

后来河北电视台要拍电视剧,缺少人才,郭法曾便和妻子调到河北,执导电视剧去了。

这也算是曲线回乡的招数。

何玲曾经在当年轰动一时的电视剧《新星》里担任副导演。片中的演员选角,剧中的场面调度,都有何玲的功劳。

也就在河北,郭法曾踏上了出演刘少奇的特型演员之路。

他的在广西厂的短暂的拍片经历,记录了广西厂早期拍摄电影的一段轨迹。

八十年代,广西厂以他们的剑走偏锋的拍摄思路,搅动了中国的影坛。

第五代导演率先在广西厂破土而出。在郭法曾执意离开广西,去当北漂的时候,张艺谋那一帮82届的电影学院毕业生,正满厢不情愿地来到广西厂。

当时广西厂颇为看中电影学院即将毕业的学生这一块肥肉,狮子大开口地提出要十二名毕业生,直接把电影学院给吓坏了。

这四个人是导演系的张军钊、摄影系的张艺谋、美术系的何群、肖风。

张艺谋们尽管去的时候,心情低落,但很快发现好处多多,那就是拍片不需要论资排辈,直接能够到片场去操练。

进厂第二年,他们就开始了拍摄《一个和八个》,并于1983年拍完。

但是影片拍的太过低沉,通审时没有通过,这样修修改改,直到1984年才公映。

这部电影为广西厂赢利44万元,而它的古怪的拍摄手法,可以说是震惊了影视界。

一时间,分在北京儿影的陈凯歌也坐不住了,在电影学院,他是公认的权威老大哥,现在小弟都拍出片子了,他能不着急吗?

但在北京,难得摊上有他的机会啊。陈凯歌很后悔,早知如此,当初跟着张艺谋一起发配到广西厂去算了。

他立刻整了一个剧本,寄给广西厂,希望能够执导这部电影。但广西厂对这个剧本不感兴趣,却给了他一本后来改名为《黄土地》的剧本。

陈凯歌借这部影片也站起来了。

所以广西厂是第五代导演的诞生地。

不过,这时候,郭法曾与何玲已经北漂了,相向而行,第五代导演的电影里,基本没有他们的什么事。虽然他曾经如此近距离地贴近过第五代冉冉升起的旭日,但他还真的没有福气去承受这震撼中国影坛的日出。

日后,《血战台儿庄》这一部划时代的中国战争片,也是由广西厂拍摄的。

其实,看起来很奇怪,广西厂怎么拍了一部发生地在山东的战争片呢?

主要原因,还是家乡观念在起着主导作用,因为这部电影表现的是桂系军队首脑,主导了这张战役的进程。

广西厂满腔热情地拍摄这部电影,也是一种出于为家乡扬名立万的动机。

而这时候,郭法曾与何玲,已经离开了在影坛上风生水起的广西演艺界,去闯荡他们的江湖了。

如果郭法曾依然留在广西演艺圈内,可以看出,并没有什么前途。

他很难被第五代导演看中,因为第五代导演的电影里,需要木讷的表情,而郭法曾显然不具备这样的素质。

很长一段时间,第五代导演喜欢使用的演员王学圻,是靠的木讷的神情,匹配了早期第五代导演的缓慢的纪录片的运镜风格。

直到王学圻被第五代榨干了油水之后,他的本身的演技才被释放出来,在电影里显示出他的功力深厚的演绎技艺。

郭法曾选择了特型演员之路,实际上是坚守了电影戏剧化的演艺道路,应该说,结合他的个人的资质,这是一条适合他的个人质素的最正确的选择。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