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电影真相「记忆最深刻的罗马尼亚电影它的背后竟隐藏着这么多的秘密」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95更新:2023-01-28 05:11:42

1978年新年伊始,由北京电影制片厂译制的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在我国上映,《人民日报》随后刊发署名基宇的影评文章《他们热爱沸腾的生活——罗马尼亚彩色故事影片观后》,为该片大造声势。

影片描写的是罗马尼亚人民自力更生造船的故事,内容近似于我国70年代初的《战船台》《第二个春天》。当时,罗马尼亚的造船业在欧洲名列前茅,但大型船舶的建造却远远落后于东亚地区,尤其是万吨级巨轮所用的大型螺旋桨还需要从日本进口。

《沸腾的生活》讲述的正是在黑海之滨的康斯坦察造船厂,厂长科曼顶住层层压力,排除一切障碍,依靠工人和技术人员的智慧,终于研制出了罗马尼亚自己的大型螺旋桨,不仅保证5.5万吨矿砂船试航成功,也为社会主义国家工业争了一口气。

1978年8月19日,华国锋主席访问罗马尼亚,专门将康斯坦察造船厂设为重要一站,并与罗方签订了散货船和细钢筋订单。实际上,我国当时已经能够制造这样的散货船,且质量和价格都不逊色,而细钢筋更是不缺,只是为避免进口散货船空驶回国而订购。

从这个角度出发,《沸腾的生活》称得上是一部相当成功的工业片,但对于大多数中国观众而言,真正吸引我们的还是影片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生活情趣。

这样一个故事是通过一个活生生的人来讲述的:科曼小时候在海边长大,喜欢骑马,作为一个丧偶的厂长,他要关心小姨子的对象问题,工人家里没有按计划发煤气罐也找他解决,他在车间看到留长发的青年工人,立刻给了长发青工7个列依,让他去买把梳子。

当然,令人记忆最为深刻的无疑是影片的主题曲。《沸腾的生活》是中国观众第一次通过电影接触到电子乐,这首主题曲出现在片尾处,伴着大海的波涛声和海鸥的啼鸣,轻快明媚的吉他牵引出一组电子合成器演奏的天籁之声,舒缓清柔,意境悠远,配合着主人公骑着白马在海边踏浪的慢镜头,充满了诗情画意,让那个年代的我们,心中一下子升腾起无限的美好。

至少在当时,很多人都以为这曲优美的旋律抒发的是主人公成功后的喜悦之情,直到2005年央视《电影传奇》栏目前往罗马尼亚采访了该片的主创人员,导演塞尔裘·尼古莱斯库才透露说,影片结束时,患有心绞痛的科曼厂长已经病发身亡,他在海边骑马的镜头,不过象征着他脱离了肉体的束缚,而获得了精神的自由。

不仅如此,《沸腾的生活》并不如我们想像的那般美好,联系到罗马尼亚这个国家后来的突发性转型史实,这部电影当可视为对齐奥塞斯库强权体系的一种警醒式的超前预示。

这就要从《沸腾的生活》的拍摄初衷说起,一切源自于1975年尼古莱斯库拍了一部富于争议性的电影《判决》。

尼古莱斯库是我们最熟悉的罗马尼亚导演,被誉为“罗马尼亚影坛的斯皮尔伯格”,他执导的《达契亚人》《勇敢的米哈伊》《一夜富翁》以及“警长系列”系列《清白的手》《最后一颗子弹》《一个警官的控诉》《复仇》《较量》和《单独行动》等不仅曾代表了罗马尼亚电影的最高艺术成就,也屡屡创下票房佳绩,尤其是拍摄于1971年的《勇敢的米哈伊》,被认为是罗马尼亚历史上最好的电影之一,有趣的是,该片的镜头还被斯皮尔伯格用在了他的电影《ET外星人》中。

当时,罗马尼亚是好莱坞在海外的拍摄基地之一,当古装史诗片《罗马之战》在罗马尼亚拍摄时,尼古莱斯库以副导演的身份参与其中,学到了不少驾驭大场面电影的经验。值得一提的是,《罗马之战》是江青最青睐的电影,姜文也因此把它用在了《阳光灿烂的日子》里。

与斯皮尔伯格不同的是,尼古莱斯库不仅能导而且擅演,身高1米85、外形俊朗的他在《沸腾的生活》中扮演的科曼厂长以及在《复仇》和《较量》中饰演的莫多万警长都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沸腾的生活》之前,尼古莱斯库拍的都是历史片,作为罗马尼亚知名度最高的导演,他这种漠视现实的态度令当权者很是不满。偏偏这时,尼古莱斯库拍出了一部以一次大战为背景的历史片《判决》,影片讲述一个从战场归来的农民发现妻子改嫁、田地被地主霸占,于是决定实施复仇计划,该片因为题材过于敏感而被禁映。

为了使修改后的《判决》能够上映,尼古莱斯库只好妥协,他接受了文化主管部门的提议,拍摄一部歌颂罗马尼亚在齐奥塞斯库领导下取得伟大建设成就的影片,这便是《沸腾的生活》。

尼古莱斯库请《多瑙河之波》的编剧及副导演弗朗西斯·蒙泰努撰写剧本,蒙泰努曾因公开上书举报一名部长级人物的官僚腐败而被开除出党,他与尼古莱斯库共同设计了科曼厂长这个人物,表面上他一心要建造出自己国家之前无法制造出来的螺旋桨,但其实他却是当时罗马尼亚专制体制的一个象征。

作为厂里的最高领导,他全身心地投身到工厂的建设中,以一种先验的超人的姿态,强硬地推行他的决策。他的最大苦恼,是这个社会跟不上他的思维,所以,他不得不通过自己的强力意志,推行他的判断与决策。

科曼厂长的对立方同样是专制制度的缩影,他们对科曼的所作所为做了上纲上线的定性,认为他滥用职权、独断专行、无视纪律,从而把技术上的争论转化为政治上的加罪。

只有在今天回过头去看,才能发现这部电影意在表现的是当时一种僵化体制下要有所作为所面临的日暮途穷的严峻生存状态,这种状态在罗马尼亚上世纪80年代后愈演愈烈,终于使与电影里的科曼厂长有着相似生存态度的国家首脑也走上了不归之路。

《沸腾的生活》于1975年在康斯坦察造船厂实地拍摄,只用了21天便拍摄完成。出现在片中的巨轮实为正在建造中的罗马尼亚第一艘十五万吨大型油轮“独立号”,该船长304米,宽46米,被视为罗马尼亚造船业的骄傲,罗马尼亚曾为它专门发行了邮票。

但尼古莱斯库却在船上看到到处都用粉笔写着“打倒齐奥塞斯库”、“独裁者去死”的标语,于是他开玩笑地说,“这艘船必遭厄运。”

果然,3年后“独立号”举行下水典礼,齐奥塞斯库总统夫妇亲临现场剪彩。按照古老的风俗,新船下水时要行“掷瓶礼”,如果掷出去的香槟酒击中船头摔得粉碎,就将预示这艘新船将永葆平安。可是那一天,从齐奥塞斯库夫人埃列娜手中飞出的酒瓶竟然完好无损。

于是,厄运在第二年来临。1979年11月5日,“独立号”在经过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发生爆炸,造成油轮上9.5万吨原油全部泄入海水中,整个海峡火光冲天。大火足足烧了两个月才得到控制,44名船员中仅10人生还,伊斯坦布尔有3万间房屋被烧毁。这次事故也给博斯普鲁斯海峡的生态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以致于在若干年之后,人们仍然可以发现那次事故留下的痕迹。

当然,这还不算完。1989年年末,罗马尼亚爆发革命,推翻了统治34年的齐奥塞斯库政权。12月26日下午4时,随着行刑队的枪声响起,齐奥塞斯库夫妇双双倒在血泊之中……

罗马尼亚革命期间,尼古莱斯库冲在了第一线,在齐奥塞斯库倒台的当天,他便出现在电视上向军队和民众宣布起义成功。1992年,他作为罗马尼亚社会民主党的成员加入了罗马尼亚参议院,但从政也耗费了他的大量精力,致使原本高产的他在上世纪90年代只拍了三部电影。

尼古莱斯库结过三次婚,但一生无子。他的最后一任妻子比他小了47岁,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最后来说说《沸腾的生活》的作曲家勒杜·哥尔第什,他于1947年出生在布加勒斯特,毕业于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音乐学院,是上世纪60到80年代罗马尼亚最出色的爵士吉他演奏家。

《沸腾的生活》是哥尔第什第一次涉足电影配乐,后来他还为尼古莱斯库导演的另一部影片《事故》作曲。

1980年,哥尔第什离开罗马尼亚,定居美国。2014年,罗马尼亚电视台曾赴美采访哥尔第什,却发现他已经成为洛杉矶地区的一位小有名气的房地产商人,从事这一行业已经10年之久,音乐对于他来说早已是过往云烟。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