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歌嘹亮青春飞扬「从绒花到英雄赞歌红色经典在当代演绎中迎来第二春」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376更新:2023-02-07 15:20:24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由歌手王菲演唱同名主题歌,今年的姊妹篇《我和我的家乡》将老电影《上甘岭》主题歌《我的祖国》拿来做二次演绎——片头由群星合唱一版,片尾放出著名歌唱家郭兰英当年的原唱版。而电影《中国机长》,则把空政著名剧作家、词作家闫肃在1962年创作的《我爱祖国的蓝天》找了出来,并由歌手毛阿敏做了更为抒情化的演唱。大银幕前,敏感的观众都觉察出了一个新的趋势:之前的经典歌曲,正在逐渐焕发“第二春”,纷纷被挖掘出来做当代演绎。

《金刚川》的音乐总监于飞,之前刚同管虎导演合作了《八佰》的配乐,将爱尔兰民谣《伦敦德里小调》改编成片尾曲《苏州河》,多少也可算是这一“新唱”趋势中的“洋为中用”。

陈萨介绍说此次的任务简直是急急如律令,但之于音乐家而言,音乐本身胜过千言万语,“总得来说我觉得改编非常成功,不同的声部符合人声、小提琴和钢琴各自演奏的乐器语言,而每个独奏的角色所呈现的也都是铁血柔情的一面。”她介绍说,钢琴从一开始的人声清唱后就铺陈开了,在整首乐曲里充当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它有一种色彩感在里面。有的是比较铿锵的和弦,非常有力度类似于号角一样的音型;有一些则像潺潺流水的三连音。直到中间第三段solo出现的时候,它又以一种非常亲切的歌唱性的旋律呈现。整首曲子最后在一种激昂向上的进行曲的气势中结束,非常符合电影所要传达的精神气质。”

于飞在英国传奇录音棚Abbey Road。

把握革命气势 演绎致敬缅怀

澎湃新闻:谈谈此次《金刚川》的配乐,为何选择了电影《英雄儿女》主题歌《英雄赞歌》作二次演绎?

于飞:一开始广泛搜集意见的时候,我们也考虑过《上甘岭》的主题歌《我的祖国》,这首歌相对比较舒缓,当时也考虑过请我导师的朋友,大提琴家马友友来演绎。后来还是觉得《英雄赞歌》的气势和气质,同《金刚川》要传递的情绪更贴合。

澎湃新闻:此次电影主题歌《英雄赞歌》的演唱者是谭维维,能介绍下如何选定她来演唱吗?

于飞:这次选人时,大家商量过后还是决定启用稍微偏年轻一点的歌手,因为听过这首歌的大部分是老一辈,80后可能听到这首歌会有一些感觉和印象,00后基本没听过。具体到《英雄赞歌》这首歌本身,无论从音域还是从音乐气势上来讲,它都比较难唱好,需要歌手要具备相当的实力。谭维维之前演唱过《华阴老腔》,给我和刘炽老师的女儿刘云云留下很深的印象。她是个四川辣妹子,可以柔也可以刚。我希望她在演唱时,既要把握住原有唱腔上的革命气势,同时也要唱出我们今天对英雄的致敬与缅怀。

之于一开始先由她来清唱主歌部分,这是我在看了郭帆导演给我找来的很多抗美援朝资料片后决定的,那些黑白影像太惨烈了,远远超出一般人对战争残酷的想象。另外此次电影的立意也是“每一个牺牲都是有价值的”,清唱更能传递出这种敬意。副歌采用了大合唱的形式,包括请到片中的各种主演一同来演唱,大家在MV中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

澎湃新闻:流行 古典的演绎,说说古典,钢琴家陈萨和小提琴家吕思清。

于飞:我从3岁就开始学弹钢琴,国际国内这些钢琴名家基本还是了解的。陈萨作为中国第一位在国际最高水平钢琴赛上拿奖的女钢琴家,听说她明年还要做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评委。你知道,中国女性钢琴家里能获得国际奖项的本来就不多,她又是第一个拿奖的,这本身就说明了她的演奏实力。我一直也很喜欢她的演奏风格,不仅是才华,更佩服她日复一日的职业与执着。这几年社会上也经常在提女性力量,通过见面交流,我能感受到她骨子里非常刚强的一面,我认为她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把这首歌演绎得柔中带刚,动人心魄。

找一位钢琴家,再找一位小提琴家,这是我当初就已经想好了。主歌由歌手 演奏家三个人一起演绎,副歌部分是大家一起演唱。小提琴上,吕思清老师的业界地位也不用多说了,《英雄赞歌》是上世纪60年代的曲子,他这次来演奏特意找了一把有300多年历史的名琴,现场声音一出来,大家都很感动。我希望小提琴和钢琴都能传递出柔中带刚的感情,要让观众感受到一种隐藏的力量在其间,包括我们编曲时也是这样考虑的。

电影《金刚川》主题曲版海报

从左至右:《金刚川》总制片人梁静、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钢琴家陈萨等

国内音乐监制/总监“第一人”

澎湃新闻:能否简要介绍下自己,为什么会对电影配乐感兴趣,以至于以此为业?

当时杜比全景声这个技术刚刚到中国,大家还不太会录这个格式,我就决定辞职出国去学习,学习一些最新的东西。去到北美最好的一所教授音乐录音的学校,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这所大学也是白求恩的母校。后来也获得了一些音乐录音在国际上的奖项,比如137、138届AES录音大赛金奖。

我当时就想不如作为音乐监制,从头到尾做电影配乐这方面的事情。从国外学成归来后,由于之前在中影工作的经历,和许多导演以及他他们的工作室都有联系,也在主动问我愿不愿意帮他们做配乐。我作为音乐监制,第一部片子是《滚蛋吧,肿瘤君》,当时名字出现在片尾“音乐监制:于飞”。在电影《八佰》《金刚川》里我的头衔是“音乐监制”,出现在片头和片尾的字幕中。

澎湃新闻:国产电影何时开始正式设置“音乐监制”的明确职位?

于飞:我应该是国内音乐监制/总监“第一人”,原来国产电影里只有“作曲”的概念。对应到国外,音乐监制应该叫做music supervisor,他们很早就出现了。之前,我和陆川导演同迪士尼合作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他们的主创团队就有music supervisor这个角色在里面。

于飞同电影《八佰》片尾曲演唱者波切利在一起。

研讨电影《八佰》配乐,于飞身旁左边是导演管虎,右边是声音设计富康。

澎湃新闻:配乐的使用并非漫无目的,比如你提到《八佰》中的戏曲,《挑滑车》的戏词其实同电影情节呈现了一定的互文。

于飞:没错,《八佰》中的戏曲是参与叙事的,我们专门配合导演意图查找了相应的哪一段戏曲,之后进行重新录制,包括考虑到戏台上表演的成分。再比如说,梁静同侯勇饰演的一对上海夫妇的家,一屋子上海女性在屋里打麻将,背景有一曲上海老歌。我们专门查找了1938年之前的歌曲,最后选择的是一段1937年之前的爵士乐。《夜上海》这首歌或许更耳熟能详,但它诞生在淞沪会战之后,那就不能用。

澎湃新闻:我个人很感兴趣片中《丹尼男孩》这首歌的使用,那是一首爱尔兰民谣,内容是父亲写给即将出征的儿子,非常动人。我注意到这首歌在片中出现了多次,甚至在片尾重新填词为《苏州河》,由那英和波切利演唱。

这首小调吹奏之后,我发现它只在前面用了一次,没有做到首尾呼应,觉得比较可惜,这首曲子里传递出的思乡之情同中国守军的情感是有共鸣的。如果再用一次我就想找一个女声来清唱——我一直想在片尾去找一个很干净的女声,它出来以后没有任何的伴奏。因为《八佰》是个挺悲伤的故事,观影过程中不少观众会觉得心里很堵,却没有一个释放,我们希望在片尾有一个清澈的声音,让大家有所释放。

澎湃新闻:但最后我们听到的是男女对唱,而且是那英和波切利的对唱。

那英的声音一开始是隐忍不发的,似乎就是在诉说,她的声线本就有点沙哑,特别适合像是在讲述故事,当时对她的要求就是要以讲述的方式去唱这首歌。波切利是一位全球知名的歌唱家,他的声音是带有感召性与穿透力的,电影中他的演唱起到了一种呼唤的作用。我们为他变了一个调,他一上来也完全演绎出来了。我想说的是两位艺术家都非常敬业,他们是在不同的地方录制的,那英为此还录制了两次,为了配合之后波切利的声音,她又进棚录了一遍,力求做到完美。

电影《金刚川》配乐现场

钢琴家陈萨在《英雄赞歌》录制现场

电影和电影音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澎湃新闻:能否谈谈对于你影响最大的国外电影作曲家,是刚刚过世的莫里康内吗?

于飞:对我影响最大的肯定就是莫里康内,他对我的影响就是早期很多经典的配乐都是他做的,《海上钢琴师》也好,《天堂电影院》也好,对于我们这些喜欢电影音乐的人,他一定是个绕不开的人物。当然,约翰·威廉姆斯对我的影响力也很大,他和莫里康内算是同一时期的人物,像大交响诗参与电影配乐就是约翰·威廉姆斯首创的,他参与的片子,比如说像《侏罗纪公园》《星球大战》都是交响声。还有就是汉斯·季默,他把电子音乐与交响乐结合的配乐推到了顶峰,像他的《敦刻尔克》《加勒比海盗》,包括早前的《珍珠港》都是如此。

澎湃新闻:包括时下又一次被推迟上映的007系列电影《无暇赴死》,你怎么看待这一系列电影的配乐?

于飞:碧梨唱的同名电影主题歌已经出来了,我听了,相当不错,但还没有阿黛尔唱《天幕坠落》那么惊艳,也不如碧梨之前和哥哥一起创作的歌曲那么有突破性。但此次她和汉斯·季默携手跨界,还是给了我们很多启迪。007系列电影是个老牌IP了,近些年的动向就是要吸引更年轻的观众,所以制片人非常注意音乐市场的方向。从配乐角度,早期的John Barry开辟的爵士风到这次的汉斯·季默都是大牌。主题歌的演绎也是如此,每次合作的歌手都是格莱美奖的得主,基本就是谁最火,就用谁。电影中的007也承认自己老了,但电影本身的营销手段却是新的,他们希望能够有一个更新迭代的方式,让电影继续往下延续。这也侧面印证了电影和电影音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澎湃新闻:之前我们提到纪录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片中的配乐我觉得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中西合璧”,能否稍作回顾?

于飞:不得不说迪士尼在这方面还是很用心的,在做这样一部中国题材片子时,找的虽然是外国的作曲,但他们还是会尽可能地了解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七声调式,也去了解了一些中国音乐的韵律,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使用中国乐器上。其实这位作曲很擅长做人文纪录片类的音乐,但当时陆川导演对他的音乐就有点不太满意,觉得有点四不像,我就在中间给双方做协调,告诉作曲不一定非要丝竹音乐,但要让音乐本身不至于喧宾夺主令观众跳戏。后来大家一起商定,用不同的乐器去表现不同的动物的性格,设立了三个不同的主题,有熊猫主题,金丝猴主题和雪豹主题。使用的乐器有有笛子、扬琴,以笛子为主,还加入了一些敲击类的乐器,二胡也有。并不限于只使用中国乐器,雪豹用的就是大提琴。

澎湃新闻:我注意到你也得过一些海外电影录音上的专业奖项,有没有参与过其他一些海外电影项目?

于飞:在国外的时候,我们主要录的是音乐唱片。电影方面主要是跟迪士尼的一些合作,基本是在他们需要我去做某部电影的中国音乐顾问时。此前的《花木兰》前期筹备时,曾在内部给作曲做了关于中国音乐的培训。给他们介绍下音乐中的音乐元素,我认为所谓“中国元素”不在于一定要使用中国传统乐器演奏,还是要看乐曲本身的曲调和意蕴。再有就是花木兰是北朝民歌改编,我就建议他们那个时代有些乐器还没出现,所以最好不要使用。后来知道这是一部带有魔幻色彩的电影,不是一部历史正剧,所以也就无需那么教条。

我当时给他们提供了一些思路,比如可以出现一些大漠背景的音乐。再有结合历史地理和人文的考察,我建议可以使用一些带有民族色彩的乐器,比如马头琴。

而不一定非用古筝、二胡或者琵琶,过往外国人一提中国音乐、中国乐器就是这三样。

校对:丁晓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