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在21世纪的网络时代,每天各种繁杂的新闻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但是任何“爆炸式”的新闻都很难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存活超过一周。
这些承载了无数生命重量的新闻,挤在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网页里,迅速升温、发酵,然后就被我们遗忘了。
本片取材于2003年台北闹市一个父亲怀抱女儿准备跳天桥自杀的社会新闻,当时六家电视媒体热力直播,很多人都在讨论这件事,但是两日后,父女二人下落如何,跳楼原因为何,再没有媒体愿意浪费版面与时间。
(电影原型)
导演戴立忍选择给新闻里那个绝望的父亲一个前因后果,把“情与法”带到明面上来讨论。
故事讲述一个靠从事高危工作赚钱养家的单亲父亲李武雄(陈文斌饰)给到了上学年纪的女儿妹伢(赵祐萱饰)办户口,却发现自己居然在法律上不算亲生女儿的监护人。
妹伢作为私生女如果想办户口,必须要找到早就不见踪影的前女友,事情不算复杂,但是在户籍制度系统内无法解决。
因为李武雄拿不出户籍文件可以证明自己是女儿的监护人,妹伢不仅无法上学,据“社会局”的规定,没有户籍与监护权,父女同住也是非法的,两人将面临被迫分离的危险。
无钱无势的李武雄依照朋友的建议到台北立法委寻求帮助,然而来来回回的结果,还是要把女儿交给社会福利局。李武雄被一群“客气”的政府专员“公事公办”的从台北赶到台南,又从台南赶到台北。
走投无路的他怀抱女儿上了立交天桥,想用最后一搏换来和女儿的团聚,但是引来的不是同情,而是谈笑风生的围观,大批吃瓜群众完全不关心李武雄想用什么表达愤怒,也不理他究竟为什么抗争,只是乐呵呵的下了注,赌他究竟“跳不跳”。
多么可悲啊!是什么让我们变成了麻木又千篇一律的看客,又是什么时候我们的同情心也像电影画面一样失去了色彩?
法律大于一切,但法理真的越不过人情吗?
看着李武雄带着妹伢兜兜转转、奔波于各个办事处,结果却是白忙一场。
《我不能没有你》并没有直白的抨击体制,相反还极尽刻画行政人员的礼貌温和、立法委员的热情诚挚,描绘出了一个恪守法律的社会。
法律是维护人们生活和社会运转的基准线,是人们行为的最高准则,我们是应该尊法守法,但当一切都有了固定的“程序”,那些游走在社会边缘的人们就成为了一个“笑话”。
就像李武雄最终还是没有赢过法律,和爸爸分开后妹伢先后被四个家庭收养,这个倔强的小女孩成绩很好,也算乖巧,却始终不愿开口说话。
被告知不能得到任何女儿信息的李武雄,找遍了高雄所有的小学,在影片最后10分钟,爸爸终于打听到妹伢的消息,得知她两年没有说过话后,这个被生活折磨的稀碎的中年男人,哭的泣不成声。
他不断的说,妹伢很乖的。
对呀,就是太乖了,所以才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和父亲被强行分开的不满。
《不能没有你》没有刻意催泪,却处处都是泪点,就如妹仔内心最真挚的呼唤:如果没有你这生活那还会有诉说,如果没有你这生活那还会有更什么色彩……
导演戴立忍采用了黑白镜头来冷静的“控诉”社会不公,但所折射出来的事实却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所以我们看到了灰色的天空,灰色的海水,灰色的衣服,还有灰色的表情。
正是大量铺陈这种不算阴郁的灰色调,观众看的时候才更能体会小人物的艰辛和无奈吧。
可能正是《不能没有你》中戴立忍对情感收敛自持的把握,才让这部影片成为了46届金马奖最大的赢家吧,毕竟【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原著剧本】、【年度台湾杰出电影】【观众票选最佳影片】五个奖项,是观众给予这部只有100万预算的小成本电影最大的肯定了。
有哪些推荐的台湾电影?
谢邀!感谢关注奥斯卡,与你一起揭晓心中的谜底。
1、《赛德克·巴莱》
豆瓣8.7分,超10万人标记。国内最好的抗日作品。
画面精致,配乐动听,剧情紧扣人心,原住民独特文化风俗被展现的淋漓尽致。参与雾社事件的部族几遭灭族,但原住民精神永不灭:自由的野蛮远比奴役的文明更重要,无自由,毋宁死。
2、《最好的时光》
豆瓣7.5分,超6万人标记,张震和舒淇双双演技巅峰。
他费尽周折找到她,没有一句抱怨,两人只是痴痴地相对傻笑,相坐喝茶。一起出去吃碗面,各自呆呆地若有心事。她陪他在雨中等车,细雨绵绵中,他的伞从自己的右手换到左手,右手羞涩地握起了她的左手……
3、《血观音》
豆瓣8.2分,超10万人标记。文淇凭此片获得金马奖有史以来最年轻女配角。
荒诞,各怀鬼胎,里子面子在酒桌上与心里翻来翻去,当然也有导演刻意耍花招结合背景为了黑而黑的元素在。三朵艳红的表演火花四溅,结合本土的美术很出色,冶艳怪异。
4、《一一》
豆瓣8.9分,超17万人标记。从一个婚礼开始,到一个葬礼结束。
叙述一则简单的家庭故事时,真正触摸到“情感的精髓”,以四两拨千金的娴熟技巧交待了少女心事、童年困惑、事业危机、家庭纠纷,以及对宗教的慨叹和对时事的讽刺。
5、《卧虎藏龙》
豆瓣8.0分,将近20万人标记。李安导演带领中国电影走出国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比起表面的刀光剑影,人心的情感和欲望才是李安要表现的江湖。再大的力量也无法化解的内心挣扎,李安却表达得风度翩翩、意境圆融。最好的武侠片之一。
台词: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里何尝不是?刀剑里藏凶,人情里何尝不是?
《大佛普拉斯》:这部台湾电影揭露的社会现实,真实得令人害怕!
看国产电影,下意识的谨慎。总怕遇到没有味道的电影,嚼不动,吞不下。
这部《大佛普拉斯》让我惊喜,看完久久回味,不能忘记。
2017年10月于台湾上映,豆瓣评分8.4,是台北电影奖最佳剧情长片5项大奖最大赢家。
该片是台湾纪录片工会常务理事黄信尧导演的首部剧情长片,讲述台湾乡镇两级分化的灰暗社会, 看完让人震撼,这好像是所有社会的现状。
电影采用黑白色调,只有行车记录仪的那一头,采用彩色画面,那是底层人民想象的权钱阶级的绚丽生活, 带有极强的讽刺意味。
菜脯、肚财和释迦,生活在乡镇的底层,他们属于方言的世界。
菜脯白天吹号子做兼职,正式的工作是在黄启文的工厂里当夜班警卫,有10年之久。
为人老实憨厚,耐心服侍家中老母,在搭老母从医院回家的路上,老母还带着吊瓶,这个画面让人泪流不止。 何以为孝,这和富裕没关系,大概就是用心的陪伴和照顾吧。
肚财以前被关过,无父无母,阿嬷死后,他就成了一个无根之人。
在小镇上靠捡垃圾维持生活,晚上经常来菜脯的警卫室,外面的世界里肚财永远在点头哈腰, 大概只有菜脯一人供他欺负吧。
面对要收缴他垃圾车的两个警察,肚财终于进行人生唯一一次反抗,却落得送进派出所,没了垃圾车还上新闻的下场。
肚财没有抱怨,继续生活,仿佛之前经历的那些已经和他没有关系。
释迦是三年前突然出现在小镇上的,住在一个没人用的海防卫哨里,没人知道他的过往,连唯一的朋友肚财也只知道他每天晚上需要听着海浪声才能睡着。
释迦和别的流浪汉不一样,他每天都穿得很整齐,骑着自行车到处逛一逛,十分努力和勤快。在电影中基本没有台词, 永远沉默 。
在肚财的唆使下,菜脯偷拿黄启文旧宾士车上的行车记录仪到自己的小屋中播放,他们好奇老板平时的风流韵事。
对于他们来说,那是另外一个世界,一个他们惊羡又无法触及的灯红酒绿的生活。 视频只有车窗外的景象和车内的对话声音,却足够令他们兴奋。
无聊的视频有时会让他们打瞌睡, 却也让他们忘记时间,不愿停下 。
在听到老板和大三学生乱搞时,他们激动不已,那些对话和娇喘的声音,满足底层人们的情色幻想。
他们偷窥成瘾,想要发现更多躲藏在黑暗中的秘密,想象着那些充满色欲的生活。
老板黄启文身在权力阶级,拥有着令底层人民羡慕的地位和生活。官场上利益纠缠,看人说人话见人说鬼话。
夜场中,放飞自我,发泄性欲。那种胡作非为的生活至少是底层人们想要而不得的。
终于,肚财和菜脯发现更大的秘密,老板将跟随自己多年的叶女士杀害。
这并不让他两兴奋,反而惊恐的不知如何是好, 像丢了魂似的。
人们都说他们是见到了什么脏东西。
人有偷窥欲,偷窥那些在台面上说不得做不得的事情,对躲在黑暗的事情充满好奇。
像肚财和菜头这样的人,偷看老板的行车记录仪,发现不干净的事情后,魂都丢了,估计是没想到原来黑暗里还有这等事情,让他们一时缓不过来。
这是他们无法想象的人生。
这次偷窥,改变了两人本就凄苦的命运。
肚财因酒驾出车祸而死,但村里的人都知道肚财是不喝酒也没有那么多钱喝醉的。
失去肚财的释迦,依然每天骑着自行车到处逛,但好像没有目的地。
菜脯不再当警卫,在黄启文旁敲侧击地威胁下过着心神不宁的生活。
肚财死去后,菜脯第一次走进肚财的住所,在这里他看到的是一个陌生的肚财。
屋子里到处都是肚财在娃娃机夹到的娃娃,作为一个中年男子,肚财很爱夹娃娃的理由是夹娃娃很疗愈。
还有那些肚财私底下收集的美女图片,都是从报废的杂志中找来的。
这些都菜脯感到陌生,他好像从未了解过肚财。
电影中有一个情节,电闪雷鸣的一个晚上,释迦在旁边一个露天的游泳池里洗澡,周围没有人,他安静的冲洗自己的身体,让我感受到强烈的孤独感。
或许那是底层人的内心,空空如也,了无生趣,安静而惘然,只有自己,没有妄想。
肚财就这样在几个熟知的朋友的目送下离开,好像什么都未曾留下,更没有多少人会在乎。这或许是那些底层生活的人们的宿命。
而“做错事”的有权阶级,或许一手遮天,继续过着平时那样正常的生活。
电影无比真实,让人深深感受到底层人民的无力感。
他们或许想象过改变生活,想要更好,可是刺骨的现实让他们很快明白。
这个世界,好像不属于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