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实验剧场「80年代天津实验曲艺杂技团大集体里的大腕们」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44更新:2023-02-20 15:49:35

1979年,天津为落实文艺政策,成立了一个集体所有制的表演团体,即是天津实验曲艺杂技团。这个团隶属和平区政府文化科,定编80人,演员主要来自于原和平区曲艺杂技团、红桥区曲艺团、南开区曲艺团,是天津市80年代重要的曲艺表演团体之一。

团里有相声、鼓曲、书曲、魔术杂技4个队,相声队主要演员有刘文亨、王文玉、魏文亮、孟祥光、于宝林、冯宝华、田立禾、赵心敏、班德贵、寇庚儒、黄铁良、任鸣岐等,大腕不少吧。

比如刘文亨先生,原来在天津市和平区曲艺杂技团,是实验曲艺杂技团的首批业务骨干,并当选为天津市人民代表,他从这个时期,也就是1979年开始和王文玉合作。

1983年天津相声研究会成立,刘文亨先生任副会长(名誉会长是何迟,顾问是马三立老爷子、郭荣起老爷子,会长是常宝霆先生,副会长还有苏文茂、薛宝琨)。刘文亨1985年暂调天津市曲艺团,开始与于世猷合作。

鼓曲队主要演员有侯月秋(京韵大鼓)、阎秋霞(京韵大鼓)、张伯扬(单弦)、周文如(梅花大鼓)、二毓宝(时调)、刘凤霞(京韵大鼓)、杜凤兰(河南坠子)、张雅琴(梅花大鼓)、马希英(京韵大鼓)、魏文华(北京琴书)、张雅丽(时调)、王桂茹(铁片大鼓)、刘秀英(京韵大鼓)等。

弦师有韩德荣、张伯华、胡宗岩、杜元岭、韩玉山、张延生、张文华、王洪民、秦筱林等。

书曲队主要演员有姜存瑞、刘立福、郝艳霞、艳桂荣、陈凤芸等,弦师有贾庆华、张田润、周连旭等。

建团后他们编演了很多新节目,如:

相声《打金枝》(刘宝轩创作,刘文亨、王文玉表演)

《二重唱》(寇庚儒、丁润洪创作,魏文亮、孟祥光表演)

《要条件》(魏文亮、孟祥光表演)

京韵大鼓《陈毅探母》(张雅丽演唱)

单弦《郅郓拒驾》(杜放创作,张伯扬演唱)

梅花大鼓《夜走蟠龙谷》(张俊创作,周文茹演唱)

《绿绮琴缘》(张庆长创作,张雅琴演唱)

西河大鼓《将军泪》(刘琳创作,郝艳霞演唱)

天津时调《岳母刺字》(刘跃生演唱,二毓宝演唱)等,均由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并经常播放,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说鼓曲队大腕,要提提二毓宝,她是唱天津时调,1950年拜师时调名票王振清(王毓宝之父)学唱天津时调,对天津时调的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与王毓宝、魏毓环并称天津时调的"三块玉"。

这里给您说说陈凤芸,相声演员黄铁良之妻。她幼年拜左田凤为师学唱西河大鼓,后拜入田荫亭门下继续深造,她的表演感情真挚,演唱韵味醇厚,说表生动自然,是当代不可多得的一位说书大将。在其评鼓书专场表演过《砸銮驾》(传统书目《杨家将》节选)、《真假郝明》(倪钟之改编)和《智取城防图》(王文玉改编)。

陈凤芸

还有张雅琴,唱梅花大鼓,是卢派梅花大鼓第二代演员。

张雅琴天资聪颖,嗓音条件好,音色甜美浑厚,有“高调梅花”之称。她吸收了花小宝(史文秀)的鼓板技艺,鼓点到位、击板均匀。张雅琴是梅花大鼓舞台的佼佼者,堪称当代梅花之翘楚。

实验曲艺团 除正常演出之外,还排演了相声剧《法门寺》、曲艺剧《孝子》、相声剧《酸甜苦辣》、《路灯下的宝贝》等,

法门寺剧照,左起:班德贵、王世勇、张振圻、任鸣启、魏文亮、冯宝华

该团成立后,以长虹曲艺厅为主要演出场所;同时还在劳动、天华景、中华、滨江等剧场上演。相声队一度曾赴外地演出;书曲队曾在和平区文化馆、民族文化宫、人民公园等处演出。

80年代中期以后,鼓曲与相声两队不再合演,杂技也不再演出,如阎秋霞、侯月秋等在观众群体中享有极高威望的老艺术家相继退休、离世,后备力量断档,业务收入日渐减少,难以维持。又逢长虹曲艺厅拆除改建,一些中年演员相继调出、离团,导致该团最终于1990年2月撤销。

该团撤销前后,相继有刘文亨、魏文亮、张雅琴等优秀演员被天津市曲艺团借调或吸收。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