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都有哪些派别他们都是谁发动的「法国大革命都有哪些派别他们都是谁」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49更新:2023-03-18 08:14:29

在开始梳理大革命的派别之前,我们首先要对以下几个前提进行一下解释:

第一,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大革命的历史不是“1789年不同党派来到巴黎,并依次争夺、掌握政权”,而是“不同的党派在大革命的进程中被依次创造出来”,在1789年,革命者中没有雅各宾派或共和主义者,罗伯斯庇尔和米拉波的立场没有本质的区别,按照1794年的标准,三级会议时的所有代表都是保守派,包括罗伯斯庇尔,他在1792年之前一直以宪法捍卫者自居,反过来说,斐扬派、吉伦特派都曾在某个阶段被称为代表激进的雅各宾派,因此修正派下了著名论断:不是革命者创造了大革命,而是大革命创造了革命者。

第二,大革命的各种派别存在当时称谓与后世称谓两种体系,比如在1792年,布里索和他的同僚被称为“布里索派”,而非今天我们所说的“吉伦特派”,后者是罗伯斯庇尔对他们的称谓,而布里索则坚决的反对这一称呼,此外山岳派、平原派、沼泽派的称呼在革命时极为流行,为了梳理便捷,下文中将一律采取后世定性的名称进行讨论,只有在没有明确定义时采用时人的称谓。

基于以上两点,下文的梳理不在于为每一个革命者安置好相应的政治位置,而是想要通过梳理革命派别,对革命者的变化起到相对模糊的画像作用。由于大革命是一个逐渐走向激进的过程,革命者的政治倾向也是逐渐激进的,所以在下文中我将按照不同党派出现的顺序进行叙述,而这一序列也基本等同于从保守向激进的右派到左派的序列。

1、保王党。此处的保王党指的是狭义上企图基本恢复绝对君主制和旧制度的派系,而非广义上赞同君主制的派别。实际上在大革命中真正的保王党非常罕见,最为典型的就是阿图瓦伯爵,其次是普罗旺斯公爵,也就是后来复辟王朝的查理十世和路易十八,而就像我们将在后面看到的,在革命者中即使是最臭名昭著的马卢埃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王党。阿图瓦伯爵是彻头彻尾的保守派,他在攻占巴士地域3天后就选择了逃亡,成为第一批流亡贵族。而普罗旺斯公爵则在1795年发表维罗纳宣言,承诺如果拥立他加冕,他将召开三级会议——当时路易十六已经凉了快三年了,罗伯斯庇尔都倒台了,我只能说:大人,时代变了啊。

2、王政派。王政派实际上是后世给予的称谓,在当时他们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明确的派别,他们的代表人物是米拉波、穆尼耶、马卢埃,三人的观念本身就差异极大,但是他们的共识在于他们想要在法国建立一个注重政治平衡的英国式体制,包括分设上下两院,赋予国王否决性的否决权以维持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的平衡,但是他们的理念从未在法国实施,代表们以490比89的绝对比例否决了他们的提议,无论下文中斐扬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存在多大的分歧,他们都认同法国式的政治理念:民族和国家神圣而不可分割。

王政派几乎是第一批爱国英雄,尤其是穆尼耶,他和巴纳夫由于在多菲内的议会经验,成为了第三等级的实际领袖,然而王政派几乎在大革命开始的半年内退出了革命的政治舞台,除了早亡的米拉波,穆尼耶在1789年10月的催驾事件中被民众吓坏了,于是他辞去了议员的职位回到家乡,并在一年后选择流亡,直到第二帝国时期才回到法国。至于马卢埃,他最臭名昭著的事情莫过于反对设置《人权宣言》,然而即使如此他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王党,他主张:“美国社会是由习惯平等的有产人士组成的,而我们的同胞是一大群没有财产的人……让我们努力工作,通过制度逐步缩小贫富差距,而不是轻率的将抽象的权利给予一无所有的人。”如果对比今日中国的政治环境,这位“臭名昭著的保王党”或许会被视为温和的自由派。

3、斐扬派。他们的领袖是巴纳夫、拉梅特、迪波尔,并与拉法耶特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他们是大革命中著名的君主立宪派,但同时他们也是最早的一批雅各宾派,被米拉波视为可怕的激进分子,直到1792年战神广场大屠杀造成了巨大分裂后,他们才从雅各宾派中分离出去,成立了斐扬俱乐部。他们最伟大的成就无疑是《人权宣言》,他的寿命甚至比1791宪法本身或大革命更加漫长。然而我们也不能忘记,按照1791宪法,在复式选举结构中拥有第二层选举权的选民,只有3300万法国人中的5万人。罗伯斯庇尔在1790年1月激烈的批判他们:“你们的宪法是什么?是事实上的贵族统治……并且是那种最令人难以容忍的贵族,富人的贵族制。”总而言之,相比于王政派,斐扬派的君主立宪制立足于法国的统一理念,而非英国的平衡理念,相比于下文的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他们又是坚定的君主制拥护者,而他们的《人权宣言》和1791宪法则确定了一种政治原则:温和、秩序、精英。

4、吉伦特派。严格来讲,吉伦特派并不是一个派别,而是一个交际网络,威廉多伊尔甚至认为他们是被罗伯斯庇尔创造的,正是基于雅各宾派的不断指责,他们才不得不团结在一起进行抗击,诚然,我们可以基于他们对法律与程序的尊重将他们视为温和共和派,但是具体到个人,几乎没有理由将主动发起战争的布里索与支持女权的孔多塞视为同一个党派,除了温和共和派的整体印象以外,他们内部实际上没有太多共性的政治主张,毋宁于说他们是那种传统的古典共和主义派。

6、恐怖主义者。他们的代表人物是比约-瓦伦和科洛·戴布瓦,客观来说这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派别,而是当时广义上山岳派的激进分子,然而如果我们将罗伯斯庇尔视为典型的雅各宾派,那么二者之间的分歧明显大于共识。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关于对里昂的处置,在里昂投降后国民公会要求摧毁里昂,罗伯斯庇尔的助手库东无法接受,只是推倒了一些富人的房子,科洛戴布瓦和富歇代替了他,科洛·戴布瓦嫌弃断头台太慢,于是将罪犯扔进大坑,用加农炮和手榴弹进行轰击,一直持续到春天。在1793年9月,正是他们和丹东一起创造了恐怖,讽刺的是,在1794年,他们一个要求宽容,一个加入热月党并把恐怖的罪责都推给了罗伯斯庇尔。

7、热月党。热月党的纲领完全是以雅各宾派为他者反向建构的,他们唯一的目的维持秩序,他包括了此前的中立派、部分吉伦特派以及科洛·戴布瓦和比约-瓦伦这样的恐怖主义者,毋宁于说热月党实际等同于雅各宾派以外的所有人,他们的中立策略延续到督政府时代演变为既防止左派雅各宾主义又防止右派保王党的跷跷板政治,也正是在热月党时期他们彻底确立了精英主义的政治原则,按照1795年的宪法,拥有第二层选举权的选民只有3万人,甚至只有1791宪法的一半。

8、激进派。他们的领袖是埃贝尔,因此他们在当时也被称为埃贝尔派,他们是恐怖主义者在民众的对应物,他们以科德利埃俱乐部为根据地,组织了巴黎公社作为无套裤汉的群众动员组织,并一次次的要挟代表、要求扩大恐怖,大革命的恐怖时期实际分为两部分,1793年9月到1794年4月,恐怖是由激进派和无套裤汉主导的,而1794年4月到6月才是由雅各宾派主导的,事实上正是罗伯斯庇尔解散了巴黎公社,导致无套裤汉的游行再未成功过。

9、巴贝夫派。很多人将雅各宾派视为社会主义先驱,但是实际上物价管控只是雅各宾派的权宜之计,他们在本质上仍然是自由主义者,更配得上这一称谓的是巴贝夫,这位以格拉古为名的封建法学家主张废除财产制,并曾经领导一次运动要求均分财产。

以上大致就是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派别,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大概是:巴贝夫派、激进派与恐怖主义、雅各宾派、吉伦特派、热月党、斐扬派、王政派、保王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以1791宪法和1793宪法为代表的斐扬派和雅各宾派,两者确定了温和与激进的两种典范路线。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