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老电影为什么又可以高清「为什么以前很不清晰的胶片老电影现在做蓝光却很清晰」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38更新:2023-03-18 16:35:21

那为什么同样一部电影,时隔这么多年后,竟然会变得如此清晰呢?这简直就是一件神奇的事情。

其实老电影都是用胶片拍摄的,然后一格一格底片修复,再扫描成数字格式。可为什么数字化之后的清晰度这么高呢?即使70年代的邵氏电影,数字化之后,洗出蓝光盘,画面也十分清晰。以前我们在网吧或者宿舍里下载的电影看起来之所以不清晰,是因为都是压缩过的。压缩后只得到片源容量的十分之一。

说到压缩还分几个阶段呢?电影片源都是哪里来的?当然早期都是来自光盘,后来流媒体发展起来,发行了网络版本。

1、画面模糊阶段 标清(分辨率352*240)

2、画面比较清晰阶段 高清(分辨率720*576)

3、画面超高清阶段 超清HD(分辨率1280*720)

4、蓝光画质阶段 BD(分辨率1920*1080)

这个阶段的片源来自蓝光DVD(光盘容量20-50GB)和流媒体,压缩后容量大概为光盘的十分之一。

一部分采用H.264编码,分辨率1920*1080;另一部分采用H.265编码,分辨率同样1920*1080.

5、4K蓝光UHD(分辨率3840*2160)

6、8K H.266编码 (分辨率7680×4320)

8K分辨率7680×4320刚好是4K的4倍,1080P的16倍。不出意外,视频容量将是4K的4倍,1080P的16倍。所以需要新的编码技术H.266,因为编码效率提升一倍,相应的容量减小一半。发现没,H.265比H.264节省一半容量,H.266又比H.265节省一半容量。每次分辨率的进阶,编码技术就相应的升级,以此来保证,光盘的容量永远够用。然后8K电影光盘用H.266编码容量在128GB左右,若依然采用旧的H.265编码,容量就需要256GB了。H.266压缩后是光盘的十分之一,应该在15GB左右。

没敢讲技术,不然就是长篇大论了,恐怕没人看得下去吧!

来说胶片,老的胶片电影,为什么还能洗成蓝光光盘,还很清晰?

常用来拍摄电影的胶片是35毫米宽,也有用70毫米的,但很少。普通35毫米的胶片,都是模拟介质,如果硬要往数字解析度的概念上套的话,差不多是4K的清晰度,所以做1080P的蓝光毫无问题,做4K蓝光也没有问题。到8K的时代,老电影就没法提供原生的高清晰度了。蓝光也只不过是原始胶片的一个采样样本而已。非要说分辨率的话,原始胶片是分子级的分辨率。大导演说过,胶片最高可以达到18K的分辨率。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