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 驱虫「惊蛰节气农村有各种驱虫习俗祝粮食丰收家宅平安」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783更新:2023-03-18 16:56:43

二十四节气自古以来就是老百姓用以指导农事生产的节点,惊蛰也不例外,它被视为春耕的开始。正所谓是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这个头若起得不好,那接下来整一年的农业都会受到影响。所以,惊蛰在劳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惊蛰”之名的由来,《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记载:“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出走矣。”惊蛰始雷,春雷惊百虫,将所有蛰伏的昆虫蛇蚁全都惊醒了,包括潜藏地下越冬的害虫,以及冬眠的毒蛇之类。

蛰虫一旦被惊醒,便开始四处活动,或为祸田间地头,或影响老百姓的生活,总之,会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农人们对于无处不在的毒虫是恨得咬牙切齿,为了避免其对庄稼的祸害,以及对家人的伤害,各家各户就会进行杀虫除虫措施,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种种习俗。

在惊蛰这一天,有很多地方会举行扫虫仪式。当天,农户们会拿上扫把,举家出动,到田间地头去“扫虫”,嘴里还要念叨着将害虫一扫而空。这一仪式就是意味着将为害庄稼的害虫全部“扫除”。

在浙江宁波一带的农民,尤为注重这个仪式,惊蛰这天还被当地称为“扫虫节”,以此仪式来祈福庄稼不被害虫所害,能有个好收成。

还有些地方,在惊蛰那天的晚上,会点燃大年初一敬神祭祖的红烛,在家中里里外外照个遍,不放过任何一处角落,边照嘴里还要边念叨“惊蛰蚁虫,一照影无踪”,以此来驱除那些潜藏在家中角落里的,刚惊醒的蛰虫。在江苏邢江就有这样的习俗。

在湖南和江西的某些地方,老百姓们还有在惊蛰当天在屋里燃放鞭炮的习俗,鞭炮大多为百子炮,燃放之后,口中念念有词“惊蛰惊蛰,爆得虫脚笔直”。他们认为这样能让刚醒来还未恢复元气的蛰虫,忽遇巨响惊吓而死。此举称为“惊蛰虫”,又称“爆惊蛰”。

有一些地区的农户人家,在惊蛰这天有吃炒豆等的习俗。

比如陕西一些地区,惊蛰日当天,人们会将浸泡过盐水的黄豆放在热锅中爆炒,豆子在锅里会噼啪噼啪作响,意指虫子在锅里被炒的蹦跳之声。

还有江西有些地方的农村,农户会在惊蛰日这天,在炉火烧得旺旺的锅里,放入谷种、豆种、南瓜子、向日葵子等进行干炒,炒熟后再分而食之,喻义将危害粮食蔬果的各种害虫都消灭,保五谷丰收。

广西某地有一瑶族,在惊蛰日,家家户户会炒玉米粒,以此代替虫子。炒熟后全家人要将其吃光,边吃还要边喊“吃烛虫了,吃炒虫了。”

惊蛰平地一声雷,惊醒了所有蛰伏的蛇虫鼠蚁,它们开始到处爬动,四处寻食。于是,惊蛰这天,老百姓们就会点燃熏香、艾草等,将藏在角落里的害虫熏赶到明处,然后再拍打驱赶。

发展到后来,人们认为这些害虫就是生活中各种小人的化身,久而久之,打虫就演化成了“打小人”。大家应该都看过港剧中“打小人”的情节,那是出于对某人的愤恨和不满。不过,国内有些地区惊蛰这天保留了“打小人”这一习俗,则是以此来祈福,驱赶家中霉运。

农谚云:“惊蛰清田边,虫死几千万”、“春杀一虫,胜过夏杀一千”。惊蛰时节,虫子刚醒,身体机能都还没恢复,也还没开始繁衍下一代,此时杀虫,效果最佳。所以老百姓的这些习俗都是有实际依据的。

朋友们,惊蛰日你们家乡有这些习俗吗?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