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情年代表「父母爱情里那些年代专属名言」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52更新:2023-03-18 19:20:03

《父母爱情》是我很喜欢的一部国产剧,无论是人物设定还是剧情发展都无可挑剔。

作为一部年代剧,自然有着那个时代深深的烙印,而其中的一些“名言”更是将那种时代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看过《父母爱情》的观众对这仨字一定不陌生,只要有人“消极怠工”,就会有另外的人用这三个字提出抗议。

磨洋工的意思想必很多人都能猜到,指不好好干活、拖延时间、懒散拖沓。

最初“磨洋工”叫“磨阳工”,也非贬义,是指古代建筑工程的一道工序。

中国旧式的房屋建筑,官宦人家一向讲究“磨砖对缝”。

磨工,就是指对砖墙的表面进行打磨,使之平整、光滑,相当于勾缝和打磨石类的装修。

1917年,美国人在北京修建协和医院,中国工人称之为“洋工”,也就把这一工序称为“磨洋工”。

在今天“磨洋工”已经成为了一个贬义词,但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其实是可以理解的。

在半殖民地时期的公营工厂里,对于底层工人的压迫可想而知,而工人们往往会采取磨洋工的态度去对付洋人的压迫,一来解除压力,二来争取更多的权利。

这句话出现于《父母爱情》第一集,江德福因为跳舞喜欢上了安杰,并且为了她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室友老丁劝他心动不如行动,赶紧出击。

江德福于是说:看你跟吃了灯草似的,说得那么轻巧。

“吃了灯草灰,放的轻巧屁”最早出自《老残游记》——

“我才说是这一案欠命的案定了,还有别的案子呢!我知道那一天是了期?像你这快活老儿,吃了灯草灰,放轻巧屁哩!”

烧完的灯草灰当然很轻,但能不能转换成屁,这就是另一码事了。

意为讥讽人说轻巧话。

这句话在剧里出现的频率很高,大部分是用来形容夫妻关系的,比喻一物降一物。

王政委就曾经这样调侃过江德福。

前半句“卤水点豆腐”是指做豆腐的一道工序。

卤水一般指由海水等咸水制盐时所残留的母液,是氯化镁、硫酸镁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卤水洒在豆腐浆中使豆浆凝固变成豆腐,一种物质能够克制另一种物质。

但卤水本身味苦有毒,人吃过后会死亡。

歌剧《白毛女》中,白毛女的父亲杨白劳就是因为还不上欠地主的钱,喝了卤水自杀。

同样的一种物质,与豆浆结合在一起能成为一种食物,而且人吃了不会有任何问题还能填饱肚子,所以说事物之间可以相互关联,也可以相互克制。

用这两句话形容夫妻关系倒是十分贴切。

安杰和小姑子闹别扭打仗,事后向江德福告状,顺便让他也说一下多管闲事的老丁媳妇。

江德福回复:我是铁路警察,那段不归我管。

“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这句话在很多民国影视剧中经常出现。

建国前各车站都设铁路派出所,这些派出所的铁路警察就负责自己管辖范围的相关事务,而不会越界管理其它范围的警务,不像地方的刑警、巡警及其它警种有较大的管辖范围,再有就是影射铁路警察只能管理与铁路相关的事务,权力较小。

今天的铁路警察所在的铁路公安处受铁路公安局和所在分局(总公司)的双重领导,业务上以铁路公安局领导为主,干部管理、后勤保障以所在铁路分局领导为主。

无论是职权还是待遇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是安杰的口头禅。

因为安杰能言善辩,总是有理,所以才有了这句“墨索里尼,总是有理”。

起先,我以为这句话只是为了押韵凭空生造的,后来才知道它也有出处。

这句“名言”出自上世纪六十年代阿尔巴尼亚电影《宁死不屈》。

电影的背景是1939年至1944年间阿尔巴尼亚人民反对意大利和德国法西斯统治的斗争。

“墨索里尼,总是有理,现在有理,将来有理”这句话是课堂上一名学生模仿调侃墨索里尼所说的,表示了人民对于独裁者的不满。

原意当然是指法西斯的强词夺理,在《父母爱情》中,虽然也有“强词夺理”的意思,但意义却大不一样。

又是一部阿尔巴尼亚电影的台词,电影名叫《第八个铜像》。

由此可见,在那个年代,阿尔巴尼亚这个中国的老朋友当之无愧。

中学课本上有这么一段话——

“1971年10月25日,在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联合国大会第1976次会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个国家提出的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阿尔巴尼亚位列第一,也证明了两国的邦交之好。

但可惜的是,后来中阿关系破裂,甚至有过一段不愉快的时期,很是让人唏嘘叹惋。

这句台词出现在江家孩子的对话中。

这是经典抗战电影《地雷战》中的一句台词。

在原片中,打入我军内部的汉奸探听到地雷战常胜的秘诀是“不见鬼子不挂弦”。

谁知他回去转述给日军时,也是这么说的。

“太君,八路说了,不见鬼子不挂弦。”

后来,陈佩斯朱时茂的著名小品《主角与配角》多多少少有点“不见鬼子不挂弦”的味道。

江家的几个小孩,对于“叛徒”这个字眼是相当痛恨的。

江卫东说,我可以当小偷,但绝不当叛徒;

江卫民因为时常告密,不仅被两位兄长唾弃,就连他妈也看不上。

在革命年代,有时候叛徒甚至比敌人更可恶。

事实也确实如此,回顾革命史,每次经历重大的变动都是因为内部矛盾。

当然,六七十年代的阶级斗争和革命年代的阶级斗争还是有所区别的。

那个时候告密成风、举报盛行、大扣帽子,所以人们对于“叛徒”自然很敏感。

“不当叛徒”正是那个年代最真实的写照。

在剧中,安杰提醒江德福应该积极进取,不能安于现状。

江德福说,我一个乡下来的穷小子能有今天,已经不错了,要是再提其他要求,别说D性了,人性也说不过去。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D性是凌驾于人性之上的。

当然,这毫无疑问是错误的。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D性既包含着对人性的充分尊重,更高度升华和集中体现着人性的光辉。

有的人把D性与人性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要么以D性否定人性,要么以人性矮化D性,这样的认识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这种错误一定要坚决杜绝。

在《父母爱情》的最后几集,江亚菲的感情戏份成了主线,而故事线的时间也推移到了九十年代以及千禧年。

安杰吐槽她的军官女儿,天天在外面吃喝,国家都被你们吃穷了。

这句话看似是一句玩笑话,讽刺的是当时的公款吃喝。

九十年代以及两千年初,那可是公款吃喝最猖獗的时候,由于监管不力,不管是干什么都把账记在了组织头上。

那段时间,也是贪污腐败最横行的时候。

2012年,十八大之后,国家反腐倡廉,对违规公款消费加大打击力度,风行一时的公款消费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其实,专属那个年代的“名言”不只这些,还有很多,这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几句。

很多人看《父母爱情》总是笑过、感动过,就没有然后了,甚至有一些年轻的观众对于那个年代完全不熟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希望我的这篇文章能起到微小的作用吧!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