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血沃中华演员表「八十年代初电影血沃中华最先反映革命先烈方志敏」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9更新:2023-03-19 00:12:36

长 虹 熊 建 华

选自一一《 杏花楼 》

( 2020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

< 接上页 一 2 一>

我一看大事不好,赶紧从一只还未打开的衣箱里扯出一套黑警服套在身上,夹着裤帽,皮带,乐颠颠地跑到拍摄中心现场去找尹导。

尹导望着我,怔了一下:“ 你干吗?”

“ 尹导!我也当回群众演员,上上镜头,”我傻乎乎地笑答,

尹导眉头一皱:“ 乱弹琴,你起升么哄,当什么演员?”

在他身边的制片主任周广钰哈哈一笑,对我说:“ 你,小熊编,你扮警察?那我们不是把你大材小用了吗?”

“ 没关系,我喜欢……”

“ 算了!”尹导挥挥手:“ 快把衣服脱了,上什么镜?就算你上了镜,画面上还不一定能找到你呢,行了,我还有事要交你去办,留在我身边吧。”

尹导既然下了命令,我也无奈,只得遵从。最后,一位急切想当群众演员的小青年,硬是塞给我一包“大前门 ”香烟,换走了我手里的警服。我不会吸烟,便送给剧组其它人共同分享。要知道在那年代,“ 大前门 ”香烟是有钱都难买到的俏货啊!

拍摄开始了,随着尹导一声令下:现场顿时一片肃静。只见从远处的中山路西头,一队国民党军士兵押着装载着方志敏同志的囚车,缓缓驶来。前后两边数辆军用摩托车发出隆隆声响,扮演方志敏的演员是江西省话剧团演员魏新,扮演国民党的士兵俱是货真价实的正规军人。他们是来自解放军南昌陆军学院的学员,一个个仪表端庄,军纪严谨,一看就是支训练有素的军队……

这时摄影机开始摄影了,当年那时代的电影摄影机不象現代摄像机,是一种老式阵旧的机器,据说是当年“ 满映”日本人留下来老古董。不仅体积庞大,而且笨重,远远看去宛如象个小火车头,工作时需多人配合才能完成摄制工作。拍片时由两个人推着影机在轨道车上缓缓前行,为调节拍摄的高低度,还得时时保持机头平稳,当机头偏低,便要站上去一两人,偏高则减或换一个体重合适的小孩,直至平衡。

我还真没想到,这就是尹导留我现场分派给我的 “美差 ”。弄得我和其它几位现场剧务不时在轨道车上象孙猴子似的上蹿下跳,忙得不亦乐乎。

在以后的拍片行程中,我见上镜头无望,也便懒得去跟场,一个人溜到宾馆去与那些轮空尚未出镜的演员混在一起,交流谈心。从而结识了一些从长影来的演员朋友。副导演崔隐与尹导是一对长期合作的老搭裆。老演员任伟民演过许多影片,提他的名字别人大概不知道,但要提起长影60年代拍摄的影片《兵临城下》中那个做梦都想当官的小个子兵,那是如雷贯耳。此外,还有几位长影演员剧团的新秀,赵文瑜、陈国军、徐元奇等……可惜的是曾经与他们在一起留下的珍贵照片资料,因家中老房瓦破屋漏,被雨水浸湿,待发现时照片已结块状,彻底废了。至今想起,懊悔不已。

《血沃中华》从开拍到杀青,仅用了20多天时间,便封镜完工。速度之快,令人叹服,在拍片中尹导不仅抢速度,更重视质量,终打工夜以继日的的拼命工作,深受全剧组人员的尊敬与爱戴。

在离开南昌时,我去送行,尹导临走时给我留下一句话“ ……咱们长影再见吧!”

望着尹导消失的背影,我惘然若失。尹一青一一这位从演员奋斗中走出来的导演,曾在银幕上塑造过多种不同形象的角色,转入导演后,他刻苦认真,勤奋好学,在银幕上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尹导1946年参加革命,先后在解放军东北文一团、东北十二纵队文工团任分队长及演员,1948进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在新中国的银幕上扮演了许多不同的角色。50年代中期,从事电影导演工作。尹导对艺术精益求精,后由他执导的电影《海上神鹰》、《马戏团的新节目》《我们村里的年青人》(续集)、《车轮滚滚》等一批优秀的电影作品。从而尊定了这位电影艺术家的终生成就。

1989年4月,尹导因病逝世,享年63岁,那时因我外地出差,当收到长影厂治丧委员会发来的讣告时,已时过数月,对此,我深感内疚,恨自己在尹导病重期间竟未能与他见上一面,以致留下了终生遗憾……

1980年国庆,电影《血沃中华》正式搬上银幕,全国各地影院隆重上映,影片精湛的艺术创作与革命英雄主义浪漫的艺术再现,使该片成为中国电影发展史上永恒的经典。

( 全文完 )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