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 大事「人生大事悲欢离合里的死亡审视人间烟火中的爱与救赎」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15更新:2023-03-19 03:09:52

2022年11月,由刘江江导演执导的电影《人生大事》荣获第35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电影《人生大事》聚焦的是中国电影行业的稀缺领域——殡葬行业。整部影片以殡葬行业日常琐事为依托,主要讲述了殡葬师莫三妹和孤儿武小文从彼此对抗,矛盾激化,到最终走向相互拯救的动人故事。

该片以独特的视角描写死亡,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在生死轮回中展现人性之美,彰显人间温情。它不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能带给观众深刻的启示。因此,对其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解读这部作品,又有哪些价值值得思考,本文将从三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影片关于死亡的伦理态度。首先是直面死亡的教育意义;其次是殡葬行业窥视,表达对死亡的敬畏;最后是向死而生的豁达人生态度;第二部分是该影片人物形象的符号化。第三部分是该影片传递的爱与责任精神的社会意义。

人生大事,人生除死无大事。影片聚焦死亡,从不同的角度剖析死亡,通过不同人物,不同层面审视死亡,并且在此基础上融合各种文化元素,展开对死亡多手法的影像表达,从多方面呈现对于死亡的伦理态度。

首先,是直视死亡的死亡教育追问。死亡与生命乃是一体之两面,死亡教育乃是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维度,也是我们有所欠缺的维度。

在主题类似的影片《入殓师》中就有这样一句台词:“尽管死亡如同骄阳,我们仍可直视。”。死亡,一个对于中国人来说讳莫如深的词汇,它被认为是避讳的,肮脏的,消极的,我们对于死亡和生命价值的教育常常有所欠缺,但是死亡却不能不提,诚如影片中所说:“人生就像一本书,哪个都要翻到最后一页。”。而死亡就是我们每个人不得不提的最后一页。

我们无法回避死亡,正如我们无法真正避讳死亡。影片独到之处在于,用孩童的视角——孤儿武小文,讲述其在面对外婆死亡时的心路历程,从大闹殡仪馆对于死亡的对抗、被迫接受外婆死亡的号啕、到偷偷听外婆生前语录,独自流泪的成长再到带着外婆的爱继续乐观生活的阳光,让我们看到一个人,尤其一个不懂生死意义的孩童对于死亡的理解与探究,直视死亡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

孩童面对死、接受死、直视死的历程,既是自我成长与救赎之路,同样也是死亡教育的认知领悟之路。

其次,是敬畏死亡的殡葬行业窥视。该片主题新颖、涵盖电影行业稀缺主题,殡葬行业。莫老爷子说:“这一行,有能耐的看不上,无能耐的干不了。”。

在以殡葬谋生的家庭里,妻子早亡,长子因在江里捞尸丢了命,女儿半生孑然一身,幼子也因为自己的职业和自己隔阂很深,外人都说是做这一行风水差,莫老爷子说:“做殡葬是为了圣人心!”。

我们常常赞美医生、赞美教师、赞美万物,而对殡葬业的赞美少之又少。对于这个特殊职业的中国式家庭来说,死是自己日常必须面对的问题,正如影片中拼骨架、舒筋骨、清污垢,整理衣物的画面一样,在他们看来,死不是龌龊和回避,而是一种从容和敬畏,甚至说对于死亡的敬畏是一种传承,相信这就是我们对待这份职业应有的心态,这也使影片的主题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导演刘江江讲道:中国葬礼仪式向来被诟病繁琐,在看似繁琐仪式的背后,竟是这般严肃且浪漫的深情。

最后,是向死而生的豁达人生态度。“川端文学”中的死亡不单是一种世俗的悲惧感情,还是一种主动悲苦的生命态度,更是一种不灭的宇宙精神,所以,川端康成笔下的死亡是恐惧悲哀的,又是美奂美仑的。

该片想要表达的死亡,同样如此,死亡的价值是美的,灿烂的,甚至有生命力,这是一种向死而生的豁达人生态度。我尤其喜欢片中那个场景,莫三妹把爸爸的骨灰变作烟花盛开在空中时,烟花的光芒照到莫三妹的脸上时,我觉得可能就是死的含义吧!人生、生命、死亡像烟花一样,只是瞬间,但是只要死了的那个人曾经存在于心,它总会留下璀璨的光辉,始终给予生者希望和力量。

再者,导演所要表现的死不只是辉煌,更是富有色彩,影片中夭折女孩的妈妈涂满彩色指甲油的双手,武小文为夭折女孩绘制的彩色骨灰盒都是回答,死与新生一样要有生命力,死并不灰暗,而是五彩缤纷,充满意义的。

《人生大事》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够获得观众的青睐,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鲜明的人物个性。影片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主题。这一点十分明显。首先,人物形象具有象征性。其次,人物形象也具象征主义特征。

通俗文学领域、特别是话本小说、神话故事里,产生了一批“叛逆分子”,或直接、或隐晦、或委婉、或片面地表现了一种叛逆的精神,其中就包括哪吒,孙悟空。在影片《人生大事》里,有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莫三妹,一个是武小文,这两个人物形象在影片中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符号。

莫三妹以“孙悟空”自居,他有些泼皮味道,不拘小节,身陷囹圄,被戴绿帽,不被父亲认可,因为职业身份而被压在了人生的五指山下;武小文着“哪吒”造型出场,无父无母,被奶奶抚养长大,奶奶死后,亲人不愿养,故手持一杆自制的红缨枪锲而不舍地寻找逝去的奶奶,她将自己武装变成了哪吒小大人的模样,炸了一身刺来审视人间。

主人公武小文与莫三妹,一个是小屁孩,不懂生死,不谙世事;一个是殡葬行业者,洞悉生死,非常现实。 哪吒大闹东海,武小文着一身哪吒装大闹殡仪馆,她因为不知生死而莽撞对抗生死,她身上是具有天真果敢的反抗精神的。孙悟空神通广大,莫三妹以齐天大圣孙悟空自居,他因洞悉生死而无畏生死,他浑身是充满责任精神的。

电影中的两个主角性格迥异,却有许多共性,他们的故事就像两条平行线交织而成的平行四边形一样相互连接又互相影响,搭建起他们各自的人物符号。这就是电影的结构形式。我们可以看到影片成功塑造了两个鲜明且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武小文和莫三妹。这两种人物形象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体现了中国民族审美心理的独特魅力。它们共同构成了影片的主题。

人物形象的深入人心还需通过矛盾搭建,人物关系的巧妙安排等多种艺术手法来完成。当两个性格都冲的人相聚在一起时,总是充满矛盾与对抗的,这些矛盾与对抗一次次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整部电影节奏很快,一环又一环的矛盾的发生与化解与死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然而然也伴随着对死亡的深入理解与剖析,时而真实,时而搞笑,时而也让人感动到泣不成声,不得不说,导演对于观影的紧凑感把控得很好。

导演刘江江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将生命主题展现得淋漓尽致。片中人物的悲惨遭遇,都折射出了人性的复杂和痛苦,同时也让观众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所在。该片取景于武汉街头巷陌,全片市井气息十足,市井环境下每个人各具特色,其中男主角莫三妹更是多面性格,曾经做过牢,有点泼皮味道,但却又内心豁达、公正善良。除此之外,在主人公身边有一群平凡得不能再普通的小人物,他们都身处底层,他们的经历和命运让人感慨与同情,他们身上展现的人性之美也让人赞叹。影片没有写大英雄的故事,而是聚焦市井街坊间的小人物,更具生活气息,也更让人动容。

在这片市井环境下,莫三妹和武小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爱与救赎”这对哲学命题。爱与救赎是一对矛盾又统一的矛盾体。爱是一种力量,能够化解一切;救赎是一种智慧,能帮助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主人公莫三妹与武小文之间的爱与救赎是双向的,并不只是从前不正经的莫三妹会因为有了武小文这个女儿而对生活上心,还体现在上幼儿园的武小文就已经懂得偷偷把外婆生前存的钱还给莫三妹,如果说父亲的爱是无私的,是充满责任的,那么女儿的爱就是赤裸的,是和盘托出的,他们在双向的温暖中,从不成熟中学会成熟,他们相互陪伴,相互成长,也相互救赎。

《人生大事》这部影片展示了人性纯真美好的存在,向我传达了深刻的社会意义。爱与救赎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而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才可能实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人应该如何对待别人,如何面对自己。这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关乎整个人类命运的重大课题,这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在全球疫情之下,死亡这一词汇日益深化,影片中也反映出当代社会中存在着某些现实困境,通过对生命本质的揭示,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探究以及对个体死亡的反思,为现代人树立起正确的生死观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同时也使观众看到了死亡带给人类的启示。从而达到警示世人的目的。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