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99更新:2023-03-19 11:27:40
当九零后都佛系了,90岁的她们还在拼。八零后开始追求岁月静好,80岁的她们还在勇猛精进。七零后已经中年危机了,70岁的她们却还活在人生的青春期。是的,今天要说的主角就是这些真正的大小姐们。
英国皇家戏剧学院史上第一位华人学生怎么样了?
周采芹
(1933年出生于天津,上海长大)
“上海的女儿”周采芹遗传了名媛母亲裘丽琳的美貌和京剧大师父亲周信芳的表演天赋,17岁的她,成为英国皇家戏剧学院史上第一位华人学生。
她凭借《苏丝黄的世界》一举成名,曾改编《第二春》的主题曲《Ding Dong Song》红遍全球,又因演出电影“007系列”,成为第一位华裔“邦女郎”。
人生如戏,事业达到高潮,人生却跌到低谷,周采芹40岁时遭遇投资失利,千万家财一朝散尽。她开始重返校园,潜心钻研舞台剧。
岁月流转,因为电影《喜福会》收获影坛新惊喜;而年轻一代熟悉她,则是因为她曾饰演新版《红楼梦》中的“贾母”一角。这位英国皇家戏剧学院首位华裔院士,更在2001年获颁艾美奖终生成就奖。
摄影师:刘俊
“我是一个自由独立的女人,我不需要结婚。我是一只豹,你看,豹子都是喜欢独来独往的。”
回想这85年人生的起起落落,出生在“跑江湖路上”的周采芹感恩这些经历令她变得强大,因为她“至今还没教会自己如何去相信命运。” 于是,她总是对自己的下一幕憧憬极了。
香港第一位签约海外唱片公司的歌手怎么样了?
潘迪华
(1930年出生于上海)
看过王家卫和李安电影的人,一定对这些银幕形象印象深刻:《花样年华》里和张曼玉欲言又止、以“味道勿要忒好”为标签台词的孙太太,在《色·戒》里教汤唯打十三张的那个她。《阿飞正传》里因为演活了张国荣的上海养母,潘迪华当年一举夺得金马奖和亚太影展奖。
从小喜欢周璇,长大后喜欢Lena Horne,她后来成为香港第一位签约海外唱片公司的歌手,她也是第一位在美国举办个人演唱会的华人歌手,被誉为“东方夜莺”。
月有阴晴圆缺,李小龙口中领先时代15年的潘迪华,在1972年倾力打造的中国第一部音乐剧《白娘娘》,虽有顾嘉辉做曲黄霑作词,一样“蚀”了100万,用她的话说是足足蚀去麦当劳道十二层豪宅;而和五十几岁便早早去世的儿子的关系也是她人生的最大遗憾:年轻时身为单身妈妈无暇好好照顾;她说如果不给儿子那么多压力,可能母子的人生都会不同一些。
摄影:冯海
她的为人和她的事业一样让人折服。在她晕倒住院、一只眼睛近乎失明的情况下,她亲笔告知我们:我出院了,可以接受采访。拍摄前一周,潘迪华的助理悄悄告诉我们,姐姐特意去做染了头发、做了facial,要漂漂亮亮地出现在杂志上。她讲究分寸,但更有温度和人情味。
第一批闯荡好莱坞的如何了?
卢燕
(1927年出生于北京)
母亲是“须生泰斗”李桂芬,梅兰芳则是寄爹,在梅公馆度过了近十年童年时光的卢燕而今依然会遗憾自己没有百分百付出后天努力而错过梨园行当。
作为第一批闯荡好莱坞的中国影人,她三十岁开始最艰辛的打拼,“一条过”的本领为自己赢得一片天。
她三获金马奖,四度演绎的慈禧角色更是很多人心中不可逾越的经典,在2016年还凭借在影片《侗族大歌》中的出色演出获颁休斯敦国际电影节“全景中国”终身成就奖。担任奥斯卡奖终身评审的她,为华裔影人在好莱坞的更多话语权不遗余力地努力着。
摄影师:许青
这位“眼睛里有星星”的老人依然在工作,似乎从不曾也永不会停下脚步。
第一位登上国际歌剧指挥台的中国指挥家怎么样了?
郑小瑛
(1929年出生于上海)
因为有着个性独具的中学体育教师母亲,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除了钢琴,秀兰·邓波儿会的,六岁的郑小瑛都要照着学,在家里高朋满座的聚会上为大家表演也是常有的节目。母亲的乌兹别克血统除了让郑小瑛收获了一头浓密卷发,这样的艺术熏陶也是练就了她独立、自信的坚韧性格。
从1960年代莫斯科国立音乐学院公认的最优秀最用功的学生,到年仅33岁就成为第一位登上国际歌剧指挥台的中国指挥、在莫斯科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丹钦科命名的国立音乐剧院指挥意大利歌剧《托斯卡》的公演,郑小瑛身为新中国第一位歌剧交响乐女指挥家的意义深远:开创边讲边演的“郑小瑛模式”,不遗余力普及歌剧艺术。
摄影师:许青
直到今年,89岁高龄的郑小瑛依然手握指挥棒,屡屡出现在各大音乐厅的现场表演中,也在为中国普及古典音乐不遗余力地发挥着个人作用。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里的少女感奶奶以前是做什么的?
吴彦姝
(1938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
17岁时被一场话剧生动感染到,回家后过了不久,吴彦姝看到报纸上的山西话剧院招生简章,赶紧报了名。考取仅一年后就成为话剧《刘胡兰》的主演,而后更成为山西话剧院担纲主演。
而今的她依旧活跃在银幕上,是《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里与老伴相濡以沫70年却仍带着少女感的奶奶,也是《相爱相亲》里让人潸然的姥姥。
吴彦姝曾因《搬迁》获得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却丝毫没有架子。因为有着张艾嘉眼中的“少女心”,80岁的她经常刷微博,逛淘宝,随手叫个网约车,玩着旅行青蛙,甚至能独自揣本护照出国拍戏。无怪她总会在电影里饰演善良可爱又有点孩子气的“奶奶”角色。
摄影师:黎晓亮
曾经以赫本为偶像的她,不曾想到人在80岁的自己还在拍戏,“戏比天大”,却一直铭记在吴奶奶心中。
中国古典舞第一人怎么样了?
陈爱莲
(1939年,出生于上海)
10岁时遭遇一场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父母因病双亡,从千金小姐一夜沦落为流浪孤儿,风餐露宿、饱尝冷眼的陈爱莲和妹妹一起被送进了上海的孤儿院。
在这里,年仅13岁的她被选上、坐火车来了北京,这不仅改变了她的命运,让她成为新中国第一代舞蹈家,也开创了中国舞蹈的新时代。
18岁就为中国古典舞第一人的她,不断创造着“第一”:第一个在中国开舞蹈专场的舞者,第一个主持成立了民营舞团,并第一个成立了自己的舞蹈学校,从未停下舞步。
如今,79岁的陈爱莲现在还在演舞剧《红楼梦》的女主角林黛玉。“林黛玉死的时候18岁不到,我明年就要80岁了,不敢想哦。”她用手指比了个夸张的姿势。舞蹈演员的年龄通常是个敏感的话题,体能和技术此消彼长,任是谁都会自问:“我还能跳多久?”而到了陈爱莲这里,就变成“我倒要看看自己能高水准地跳多久。”
摄影师:黎晓亮
直到现在她依然每天练功三小时以上,保持着作为舞台Diva的绝佳状态。始终活跃在舞台上的她,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年龄最大的舞剧女主角,成就永远不老的传说。
1980年代中国时尚的启蒙者怎么样了?
靳羽西
(1946年出生于广西桂林)
1986年,四十岁的靳羽西带着乌黑浓密的童花头加一抹鲜艳的红唇第一次闯入中国人的视野,她是1980年代中国时尚的启蒙者,当时,女人们纷纷涌进理发店,要求理一个同款“羽西”头。
作为羽西品牌化妆品的创始人,当年选中超模杜鹃作为代言人的选择可谓独具慧眼。
是欧莱雅(中国)荣誉副总裁,也是世界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制作人、作家,70多岁的她身份多元,依然全世界飞来飞去从不停脚。
采访前一天,刚刚从纽约回到上海的她连时差都没来得及倒便约了一众好友开彻夜派对。跟三十年前一样,她的时间表依然排得满满当当,没有一丝空闲。
“单身没什么不好,人不应该去凑合一段感情,年轻的时候把太多的时间浪费在恋爱上,不会有什么收获。比起恋爱来,更重要的是多走出去,看的世界越多,交际得越多,收获也会越多。”
摄影:冯海
而今,她依然是全上海最爱美的女人。她动作快语速也快,说话的时候眼睛会突然发光,也不掩饰任何厌倦和不耐烦的神色,像个备受宠溺的女王。记忆中的羽西,一直都在。
赫本的华人造型师怎么样了?
Jane Hsiang
(1940年代后期出生于德国)
1987年,她来到上海拍摄了一组时装片,凭借这组照片,她将欧美时尚杂志带入中国大陆。她是中国时尚行业的幕后推手,更曾大胆建议巩俐不要任何配饰和装饰,只穿黑色高龄套头衫拍封面。
生活上,她同样勤于思索,尤其在30多岁第三次离婚、经历了三次婚姻后,终于停下来思考自己到底要什么。
摄影师:冯海
也正因如此严格的要求,进入时尚行业50年,一个个风云人物走进她的生命,互相体验着精彩。我们为什么要致敬经典?
在带货小花和流量鲜肉大行其道的今天,很多人惊讶于我们为什么要拍一组“大小姐(老奶奶)”。
85岁的周采芹身体还十分柔软
当她们正值芳华、风头无两时,我们中的很多人甚至还未出生,但为何直到今天,我们不少80后和90后依然能记得她们的名字和在她们身上曾经发生的故事?当我们的制作团队辗转六座城市,终于在一个月内把这组选题完成,大家似乎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我们为什么必须要让这几个名字出现在本期的杂志封面上。
92岁的卢燕被我们称为“眼睛里有星星的奶奶”
靳羽西在向我们夸耀自己的小男友多么优秀时,神色依然像一个骄做的小女生;陈爱莲穿着五彩斑斓的长裙飘'进摄影棚的时候,身段姿态不亚于任何在场的年轻姑娘;卢燕顶着35度的酷热天气拍外景毫无怨言,一直在追问摄影师“您看看我这样拍美不美”;潘迪华在看完我们的版式后,放心地对我说,“我对摄影师说了不要修图,我是什么样子就拍成什么样子。现在这样,真好。
张爱玲曾说,对于年长者而言,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而对于年轻人,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我们希望透过这个专题,请年轻的你们认识并记得这些名字。也想和各位共勉:我们使用时间的方式,就是我们塑造自己的方式。
最后,感谢、祝福这些终生美丽的女人们。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