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舌尖上的中国还有什么纪录片「纪录片除了舌尖上的中国还有哪些好看有趣有思想的好作品」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04更新:2023-03-19 17:44:29

2012年5月,《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此节目一出,就掀起了全民观看纪录片的热潮,可以说是中国纪录片史上相当有分量的一笔。有社会学家说,一个国家爱好看书和看纪录片的人数反应的这个国家的国民文化素养,

【另,这次没有选取高分榜上寻常的《地球脉动》、《海洋》这样同自然相关的纪录片,而是选取了一些不一样的纪录片,也是希望大家看到,纪录片并不是单纯的用4K相机拍摄自然风光,纪录片可以现实,可以使人捧腹大小,也可以有思想。

话不多说,Let's Go !】

【现实生活向】

1 . 《大同》(又名《中国市长》)

这部片子叫《大同》,是因为它记录了山西大同面貌的焕然一新,它又叫《中国市长》是因为它还原了一个市长的内心和品格,同时亦叙述了一个国家在摇摇摆摆中走向新时代的样子。

先来说说大同。大同位于山西北部大盆地的中心,是中国九大古都之一,文化底蕴丰厚;是“北方锁钥”,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作为国家特批的历史文化名城,大同有过繁盛的曾经,亦有过摇摇欲坠的低潮。纪录片所记录的,就是那段日子里的大同。纪录片开始时,我们看到的大同污染严重,设施陈旧,问题多多。

整部纪录片有着格外细腻的质感,于是平铺直叙中平添了一分诗意,让人在看到现实生活的同时,又不会因为太贴近生活而感到平淡厌烦。

2 . 《请为我投票》

该是由陈为军导演的一部纪录片电影,故事发生在中国的武汉常青第一小学。三年级一班用民主选举的方式,全班的同学将从三名候选人中选出他们下一届的班长。为了竞选班长,三个小候选人及其背后的三个家庭都卯足了劲,使出了浑身解数,极尽所能。虽然是在讲孩子的小故事,却也反映了成人世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个班集体里的故事、前因后果、戏剧性都被两台摄像机用镜头真实地捕捉到,甚至不需多加剪辑。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百味杂陈。以小见大的讨论了孩子、家庭教育,性格成长甚至政治思想。

同时,除了本片中运用丰富的电影语言和艺术效果,剪辑师格外出色的业务能力也让整部片子呼之欲出,无比鲜活——孩子们第一次听到“民主”、“投票”是一张张迷茫的脸;给孩子们出主意时家长的一言一行以及不同特写镜头之间流水般的转换都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本片的客观性。

总之,58分钟的影片,看了不会吃亏。

【人物传记】

1 . 《苏东坡》

[写在最前面,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传记类纪录片没有之一,]

该纪录片由央视纪录片频道、湖北广播电视台和黄冈市人民政府共同打造,每集30分钟,共6集(《雪泥鸿爪》、《一蓑烟雨》、《大江东去》、《成竹在胸》、《千古遗爱》、《南渡北归》),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大量的史实结合苏东坡的作品,讲述了苏东坡的一生。

除此之外,本片中不论是念白,历史场景的重现,动起来的名画还是配乐都有着令人心醉的意境。可以说是可观性和深度以及文学价值都高的一部纪录片了。

(此处私心作祟,多放几张图)

受到母亲的影响,我很久以前就对苏东坡感兴趣,读过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读过《苏文中合注》等,只是那时仅仅是在兴趣的引导下,将这些当做是文学积累。直到看到这部纪录片,我才认为我真的很喜欢苏东坡。喜欢他与同僚登高时的机言巧辩;喜欢他贴身市井,不远庖厨的生活气息;喜欢他在雨中徐徐自若,吟出一阙《定风波》;喜欢他至死不渝的文人心性。

所以,我真心实意的相信,如果你看了它,你也会像我一样爱上苏东坡,爱上他独一无二的魅力。

2 . 《《女神嘎嘎:五尺二寸》》

本片是由Chris Moukarbel执导,纪录Lady Gaga第五张专辑Joanne制作和发行过程,以及她为超级碗中场表演的准备的个人向记录片电影。有人认为,作为纪录片,该片所记录的区间短地有些不合格,但是私以为,它是少见的客观真实记录一位国际巨星生活,工作的纪录片,带领我们窥见万众瞩目的明星镜头背后的一面。

作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巨星,Lady Gaga没有沉溺于自我感动,这部片子不是粉丝专属,它不矫揉造作,直接而又真性情。它平静可观的叙述伤痛,毫不掩饰讲述她付出的努力,也敢于在镜头之外说出真心话而非泛泛之谈的官话套话。于是它在讲述的同时,也引发了的无数观众的共鸣,像Gaga的歌曲那样,给人以温暖的力量。

【人文地理】

1 . 列国图志

该片是由探索频道和其下属的HD剧场联合打造的人文类电视系列纪录片,于2006年10月1日开始首播,目前共有11集,该系列剧还将陆续上映,预计将有超过20个国家会得到展现。

比如在讲中国时,制作组选取了12岁的体操运动员、在上海打拼的外地民工、优秀的建筑工程师、认真热情工作的女警、传承家业的造弓箭师、上海的中产阶级女白领。

我们将随着镜头深入他们的生活,分享他们日常的酸甜苦辣。恍然间就好像我们真的生活在镜头所描述的那片土地。[虽然好像我们确确实实站在中国的土地上(笑)]

为什么要选取我们所熟知的中国作为切入点来讲这部纪录片?是因为想通过此告诉大家,这部纪录片在努力摘掉有色眼镜。例如,它没有像很多西方国家所认为的那样,该片在中国篇一开始,就承认了这个国家之巨大,发展之快,所取得成绩之斐然。虽然确实中西方观念确实存在差异,但作为切身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我们不难感受到导演在做出尽可能完整而非片面的呈现。我相信在拍摄中国时如此,对其他国家亦然。

2 . 关口知宏之中国铁道大纪行

作为一个在中国人,你去过中国的多少个城市,看过多少片风景?也许没有很多,可这个日本年轻人却走过了149个中国城市。

该片由关口宏志本人导演并出镜,分为春季篇和秋季篇两篇。纪录片中的他坐着绿皮火车,走了一条相当“死亡”的路线。

据说,此次节目的具体行程是由电脑通过计算得出的单程最长距离(即一笔画的最长距离,线路各站相连,但同一段线路不能重复经过)的路线。虽然拍摄任务堪称艰巨,但关口宏志始终保持着令人惊叹的活力和热情,同沿途中遇到的好奇乘客也会毫不介意的激情互动。

在长达十几个小时的节目中,关口做的最多的事,既不是和中国的男女老少畅谈中日关系,也不是到处参观各种名胜古迹,而是走街串巷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蹭饭。东西南北,各地美食一个也不放过。这位可爱的大叔就这样边走边吃的带着观众看中国——看中国的美食,看中国的男女老少,看他们的日常。节目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在NHK播出后让许多日本观众直呼“想要去中国生活”。

它让我们于平凡中自然生出一种感动。这是一种很奇异的感觉,从关口的镜头里我们好像看到了另一个中国,一个可爱惬意的中国。那些平日里琐碎的日常好像是被施了魔法的灰姑娘,一改往日的灰头土脸,变得美丽动人起来。那种想要一个人背包去往异国他乡的愿望和想要在路上结交无数个“露水姻缘”但又灵魂契合的朋友的美好祈愿,是我们所有人都曾梦想过的“流浪诗人”的精神。就好像前些日子突然火起来的【K3】和【K19】次列车,(这两趟列车从北京开往莫斯科,全程7692公里,途径46个站点,穿越亚欧。晃晃悠悠的绿皮车带着人穿梭在各异的美好风景中。)也许它承载的就是这样一种我们生而有之的浪漫情怀。

【哲思轻文艺】

1 . 尘与雪

该片由自然摄影师格雷戈里·考伯尔,13年时间,27次长途旅行走遍世界,拍下人、野生动物和大自然微妙关系结集而成。他的镜头充满诗意和灵气,他捕捉到的影像纯净无暇,没有恐惧和危险,有的只是在人和野生动物之间的爱和信赖。

于是这不再是单纯的动物世界的故事,而是人与自然交互的诗意。虽然影片中没有过多言语,但人与动物的肢体语言足以表征一切。羽变火,火变血,血变骨,骨变髓,髓变尘,尘变雪。生命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这是一次对自然的无上赞颂。我想如果这真的有天堂的话,那一定是雷戈里镜头中空灵静谧自由而又震撼的世界吧。

2 . 身份的焦虑

该片的导演阿兰·狄波顿(Alain de Botton)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他曾求学于哈罗学院和剑桥大学,通晓多国语言,饱览群书。他曾经写过的《旅行的艺术》被《泰晤士报》评价说”他们深信德波顿无处不在的智慧和机智将影响甚至改变对旅行的看法,并有可能改变日后的旅行心态和旅行方式“,他的作品不是尽心尽力的为了讲述主角的故事,而是将人物的情感体验和对生活的理解作为表达重点。

在该片中,阿兰援引艺术家、思想家及作家的观点与作品,抽丝剥茧般地剖析身份焦虑的根源并从哲学、艺术、政治、宗教等各个角度探索舒缓和释放这种焦虑的途径。一枝生花妙笔,伴以广博的学识和独特的视角,澄清种种心性的困惑和社会的壁障,让你不经意间峰回路转,解开心结,感悟人生更加丰盈适意的含义。

3 . 山地自行车之旅

该片由加拿大山地自行车摄影师Derek Frankowski和电影人Ryan Gibb联手执导拍摄,他们用了三年时间骑车走过,壮阔的原野,一望无际的稻田,曲折蜿蜒向远方的公路,讲述着骑行的文化和精彩故事。

这既是骑行者的骑行之旅,也是自行车发展壮大再慢慢消亡的历史之旅。它用充满张力的镜头,通过讲述自行车生命的轮回,昭示了我们生命、历史之轮回。豆瓣评分高达8.9。

纪录片中的一段台词

[另,有很多世界顶级的自行车运动员参与了拍摄,看他们在山野间飞一样的用不同技巧骑行,漫天的绿意里,人的心灵没来由的就会变得自由起来呢。]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