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公司发展史「漫威百年商业简史19392020」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763更新:2023-03-19 19:41:43

漫威,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存在,我们熟悉的是电影中美国队长、钢铁侠以及绿巨人等等超级英雄形象,但陌生的是这些现象级的IP从哪里来以及漫威为什么能够创作出他们,当我怀着这样的疑惑去研究漫威时,发现漫威不仅仅是一本超级英雄相册,更是美国近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文化投影与企业发展的缩影,关于从哪个地方聊起,思考了很久,因为关于漫威实在是有太多的时间线了。

第一条时间线是漫威超级英雄漫画出版的时间线,这一条时间线大约从1939年至2000年,他代表着在上个世纪最原始的画册时代,漫威是如何推出英雄获得观众认可的。

第二条时间线是漫威超级英雄电影上映的时间线,这一条时间线大约在2000年以后,代表了在大荧屏时代的现代社会,漫威是如何通过电影电视剧触及观众的。

第三条时间线是漫威这家公司的时间线,纵然超级英雄法力无边,但却只是漫威公司的提线木偶,甚至漫威也只是其他资本集团的提线木偶,漫威公司成立近一百年来,有数次被并购的历史和公司治理变更的历史,每一次状态切换都让漫威不再是以前的漫威。

第四条时间线是美国近现代历史的时间线,从二战到美苏冷战到美国上个世纪的黑人运动女权运动,漫威是如何紧握美国时代脉搏,通过创造超级英雄让观众不断高潮迭起的,这一条线是我们理解漫威作品大背景的关键。

虽然线条很多,但是把四条线结合起来,就是本期视频要与大家分享的内容了。

时间回到1939年,这一年德国纳粹通过闪电战吞噬波兰,英法对德宣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全面爆发,此时欧洲的战火尚未烧到大西洋彼岸的美国,这一年,一个名叫马丁·古德曼的美国出版商创办了名叫Timely的漫画公司,并且发行了一本画册,叫做marvel comics,这就是漫威所有宇宙的盘古级别开端,而马丁古德曼,就是漫威的创始人。当时间进入40年代,尤其是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以后,美国再也无法独善其身,开始加入抵抗纳粹的战争之中。在1941年到1945年美国参与二战期间,漫威推出了三位英雄,分别是霹雳火、海王纳摩以及美国队长,漫画设定的剧情中,霹雳火重创了纳粹空军,海王纳摩重创了纳粹海军,而美国队长在1941年第一期漫画的封面,就直接把拳头呼在了希特勒的脸上。

很难想象当时处在战争之中的美国人对这样的角色设定和剧情设定有多欢迎,不过数据表明,当时美国队长每期的漫画销量都有数十万册,而且军队士兵是最主要的购买群体。在战争时代诞生的漫威也因为描绘战争英雄,首次尝到了通过创造超级英雄与观众共情而获得的名誉和财富。此时的漫威的核心人物除了创始人马丁古德曼,还有漫画家Joe Simon以及Jack Kirby(杰克科比),当然还有Stan Lee(斯坦李),不过此时的斯坦李还只是一个20岁左右精神小伙,斯坦李凭借和漫威的创始人马丁古德曼的表亲关系进入漫威打杂帮工。

战争带来的漫威第一次高潮随着战争的结束也逐渐消退,1945年之后漫威也逐渐退出了战争剧情的创作,美国队长也进入了冷库,毕竟刚刚经历过战争的人们并不希望再从漫画中回忆起残酷的战争了。没有了战争的号召力,利润导向的美国漫画公司们自然将目光投向了最能吸引观众的题材,比如恐怖、悬疑等等,美国漫画杂志种类在1940年仅有150种,月均发行量1700 万册,而进入50年代,种类已经增加到了650 种,月均发行量达到 6800 万册。1951年开始,漫威紧追市场热点,开始出版一系列名叫strange tales的恐怖悬疑题材的画册。

商业往往就是如此,一轮行业整治代表着一轮行业洗牌,而一轮洗牌之后活下来的幸存者,往往就会成为那个在黑暗之后看见光明的人,漫威就是这样的人。

当时间进入60年代,世界格局的大环境以及美国社会内部小环境的变化,都让漫威敏锐的捕捉起时代的脉搏以及观众的情绪。60年代的世界大环境是美苏冷战,古巴导弹危机让全世界的人都绷紧的神经,军备竞赛比如各种黑科技,也让这个时代显得神秘,而60年代美国社会内部的小环境则是各种社会运动的兴起,期间出现了黑人民权运动,女权运动以及学生运动,围绕这些60年代的大环境和小环境,漫威在60年代推出了这些超级英雄。

针对黑人民权运动风潮,漫威推出了第一个黑人超级英雄黑豹

针对学生运动风潮,漫威推出了第一个青年超级英雄蜘蛛侠,

针对女权运动,漫威推出了第一位独立成册的女英雄黑寡妇

针对美苏冷战的黑科技,漫威推出了绿巨人,绿巨人原本是一位物理学家,在一次意外中受到放射线污染后变成了绿色怪物,这样黑科技情节也在现实中有着投射,比如美苏曾经都实验过换头手术,也都有着放射性武器的研制以及使用计划。

而针对登月等太空竞赛风潮,漫威推出了第一批太空超级英雄银河护卫队

当然这样的对应关系只是贫道自己的思考,并不是官方的解释,而如果你觉得这样的对应关系有那么一丝丝道理的话,你会从更多的英雄创作过程中发现更多的这样的对应关系。

而漫威在60年代推出的英雄,不仅仅有以上提到的5位,据不完全统计,漫威在60年代推出的我们如今仍然熟知的超级英雄,至少超过30位,比如1961年漫威推出神奇四侠,1962年漫威雷神,蚁人,1963年推出钢铁侠,奇异博士,X战警,复仇者联盟系列,1964年推出鹰眼,1967年推出惊奇队长,1968年推出幻视等等等等,如果你惊讶于我们如今熟悉的这些超级英雄都出自于上世纪60年代,那么我相信还有一件事会让你更惊讶,这些英雄,基本都出自于斯坦李和杰克·科比之手,你很难想象,在短短的10年之间,两人创作出了风靡未来半个世纪的超级英雄原型,这真的是神迹。

当然,如今我们更多的把斯坦李视为漫威之父,而杰克科比似乎鲜为人知,当然这一段斯坦李与杰克科比的超级英雄所有权之争也在之后数年里不断上演,而本期视频就不着重对这一部分进行分析了。

60年代可以说是漫画业在经历50年代低潮后的又一春,此时美国漫画产业的老大任然是DC,1967年DC的漫画月发行总量为700万册,而漫威的月发行总量为600万册,1967年美国的人口大约2个亿,这个发行量代表着每个月大约有3%的美国人都看过他们的漫画,此时的漫威已经俨然变成了一个IP摇钱树,这样的摇钱树也当然越来越被市场看见。1968年,一家叫做Cadence Industries Corporation的公司花了1500万美元从漫威创始人马丁古德曼手中买下了漫威公司,这是漫威公司第一次易主。

60年代就已经坐拥超级英雄宝库的漫威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为这些广受追捧的超级英雄编好故事了,而熟悉漫威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漫威编故事其实基本都遵循突然获得超能力,打反派,突然死去又突然复活,突然死去又突然复活,突然死去又突然复活,加入明星团体打反派,突然死去又突然复活,突然死去又突然复活,突然死去又突然复活的路子,所以本期视频就不对漫威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了。咱们还是着重来说行业和公司的变化。

时间进入70年代后,整个漫画行业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首先是美国民众的娱乐方式开始发生了变化,上世纪60年代末,彩色电视逐渐在美国得到普及,而相比于漫画,电视给观众带来的观感冲击是更强烈的,漫画也不再拥有像以前一样在人们娱乐时间的重要地位了。

其次是漫画销售渠道的变化,70年代后美国的大超市比如沃尔玛等逐渐兴起,小卖部或者报亭开始淡出视线,漫画企业面临新的销售渠道的调整,

而除了进军电视荧屏,面对销售渠道的变化,漫威也做出了调整,漫威逐渐将经销模式逐渐改变为了直销模式,通过漫画商店来吸引到真正的漫画铁粉,到1981年,来自漫威直销模式的销量已经占据了漫威总销量接近一半的份额,而直销市场的销量更是在1982年上涨了46%,1983年上涨了32%。

虽然这段时间漫威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但是竞争对手DC的行动却让漫威不安,因为DC找到了一个更大的屏幕,叫做电影屏幕,1978年改编自DC漫画的电影超人上映,并获得了1979年多项奥斯卡金像奖,此时的漫威当然嗅到了这一股味道,但此时的漫威仍然是Cadence Industries Corporation的子公司,背后金主并不同意斯坦李希望通过收购小型影视工作室来开展电影业务的想法,但是拍电影这一理想却始终埋在斯坦李和漫威的心里。而这个理想也随着1986年的一次收并购逐渐摆上了漫威的日程。1986年,New World Pictures公司花了4600万美元从Cadence Industries Corporation的手中买下了漫威,New World Pictures是一家来自好莱坞的公司,这似乎让漫威离大荧幕的理想更近了,但现实却事与愿违,1987年的美股大闪崩让这家公司在1988年无奈的将漫威以8200万美元的价格继续卖给了下一个东家,Andrews Group,这家Andrew Group的老板叫做Ronald Perelman,他是一名以搞杠杆收购出名,东边买西边卖的大哥。这位大哥并不关心漫画,关心的只是这一桩交易能够在未来给自己赚多少钱,为了让漫威尽可能多的赚钱,从1991年开始,漫威进行了一系列的资本操作,1991年漫威在纽交所上市,1992年花了2.65亿美元买了一家名叫Fleer的卡片制造公司,1993年花了700万美元获得了玩具公司Toybiz 46%的股份,1994年花了1.58亿美元收购一家意大利的贴纸公司Panini,与一家本土漫画经销商Heroes World Distribution,1995年又花了1.5亿美元并购了一家卡片公司Skybox。此时掌控漫威的人很明白,要想让漫威赚钱,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强势开发漫威的IP,不管是卡片还是玩具,围绕漫威IP开发周边产业就能赚钱,当时间走到1995年,漫威已经通过并购长成了一家有6个业务分支的综合性的娱乐公司,其中卡片业务占到了收入的22.4%,玩具业务占到了21.7%,贴纸业务占到了20.7%,漫画出版业务占到了17.8%,零食业务占到了10.9%,授权收入占到了6.4%,很难想象,在短短几年之间,漫威就从一家漫画公司就变成了一家玩具公司。膨胀的业务线带来的也是膨胀的业绩和膨胀的股价,从1991年上市到1994年,漫威的收入以接近50%的年均增长率疯狂增长,到1994年漫威已经是年收入5.14亿美元,净利润6000万美元的漫画界老大,股价也像窜天猴一样的随着业绩开始膨胀起来,股价从不到5美元,涨到接近35美元。这位强力收购漫威的Ronald Perelman虽然不懂漫画,但不得不说他懂如何创造业绩。此时的漫威已经俨然化为了华尔街之狼的工具人。

但中国有句话说得好,老天欲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

当华尔街之狼Ronald Perelman看到了漫威一发不可收拾的增长势头,他决定通过回购将漫威的所有权提升到80%来实现避税的目的(税务部门规定母公司可以share 其控股至少80%的子公司的net operating losses),为了凑齐回购的钱,Ronald Perelman通过控股的三个漫威套娃公司发行了总计接近10亿美元的债,这些债都是以漫威的股权作为质押的,也就是说如果还不上了,那么就要用漫威的股票来还钱。

可用脚想想,漫威过去几年每年都是接近50%的业绩增长,怎么可能还不上呢?

但现实还真不能靠脚想。

90年代中后期后,美国的整个娱乐生活发生了变化,在这一场争抢青少年的娱乐生活时间中,漫画面临着电子游戏带来的挑战,1995年诞生了实况足球,1996年诞生了古墓丽影、生化危机和暗黑破坏神,1997年诞生了侠盗猎车,1998年诞生了半条命,也就是反恐精英的前身。这一系列游戏的诞生简直是单身青年狗的福音,当然,也是漫画产业的灾难,在这一场时间争夺上,漫画毫无悬念的成为了那个被聚光灯抛弃的对象。

漫威穷了。

1995年,漫威亏了4800万美元,1996年漫威亏损超过4亿美元,1996年12月27日,漫威申请了破产保护。

此时在漫威这场破产重组争夺战中的利益相关方包括原来的漫威股东Andrew group,以及以一位名叫Icahn为代表的漫威的债权人。

经过一系列漫长的重组提案,否决,撕逼,妥协。

1998年9月27日,漫威原来的玩具授权公司Toybiz收购了漫威(Marvel Entertainment),而Toybiz则更名为漫威(Marvel Enterprise)

所以你的漫威已经不是原来那个漫威了,但你的漫威还是你的漫威。

在进入2000年之前有必要总结一下,2000年之前的漫威基本可以算作一个以漫画期刊以及周边为主要渠道接触观众的公司:二战期间因为战争题材发迹,上世纪60年代因为频出英雄进入黄金时期,上世纪70-80年代中期凭借电视屏幕和直销进一步扩大影响,而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漫威则像一个皮球工具人一样在不同的资本集团中被踢来踢去,大家都在馋他的IP,而工具人漫威自80年代则开启IP变现模式,以及从1998年斯坦李离开漫威为代表的一系列老漫威离开公司的事件开始,漫威似乎已经丧失了诞生新的超级英雄的能力了,纵然不同的编剧或者画师都在为60年代就出生的老英雄们继续编排着复杂的情节,但漫威曾经拥有的让斯坦李和杰克科比在60年代短短十年间创造出一个宇宙的能力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进入21世纪后,是漫威电影的时代,这一部分可能是大家都更为熟知的一段历史了。

最开始的漫威进军电影是将超级英雄授权给电影公司比如福克斯和索尼,比如福克斯获得了X战警的授权,于2000年推出了电影X战警,索尼获得了蜘蛛侠的授权,于2002年推出了电影蜘蛛侠。纵然授权电影都有很好的票房表现,但漫威仍然只是个工具人,比如蜘蛛侠坐拥十余亿的票房,但漫威只能拿到几千万的分成,2005年,漫威的授权业务已经成了收入最大的业务,2005年的授权收入为2.3亿美元,占当年总收入的近60%。

不过可喜的是,漫威搏一搏,单车变成了摩托。

2008年,漫威推出了两部电影,一部是钢铁侠,一部是无敌浩克,这两部电影确实是让漫威彻底翻身了,不仅是电影业务异军突起,电影也带来了巨大的衍生品销售收入。2008年漫威总营收6.67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了近40%,2008年第一次出现的电影业务一跃超过玩具和出版业务成为第二大业务,当年营收2.54亿美元。2008年的净利润也比2007年增长近50%,达到2亿美元。

钢铁侠、蜘蛛侠、X战警等等电影,显示了进入大荧屏时代后漫威IP的巨大潜力,2009年,迪士尼花42亿美元买下了漫威,这一次联姻漫威确实是加入了豪门,迪士尼早已不是那个傻白甜的米老鼠和白雪公主,早在2006年迪士尼就以74亿美元的价格将皮克斯揽入囊中,漫威则是迪士尼这一通IP收购战略的关键一站。

从2010年到2019年,迪士尼一共推出了21部漫威系列电影

而当你将这近10年的电影票房按照时间顺序放在一起,会发现所有阶段性的票房高峰都来自于复仇者联盟,而新英雄的单独系列比如蚁人和奇异博士,则对于公司来说是一个业绩风险,所以漫威的策略则是在同一年里,尽量发行多部电影,要么是用老英雄带新英雄,要么是用复仇者联盟带新英雄,通过复仇者系列和老英雄系列承担业绩托底的角色,再进而通过新英雄试验市场好感度,逐渐推陈出新,毕竟不可能出现第145部美国队长电影吧,不过也说不定呢。

当然,目前在已经发行的漫威电影中最新的新英雄是惊奇队长,而即将要发行的新英雄是上气,而惊奇队长的漫画推出于1967年,上气的漫画推出于1973年,所以照这个速度,电影的拍摄才刚刚到漫威漫画上世纪60年代末的英雄程度,漫威的库存还有很多。

不过事物的发展有规律,世界的发展也是轮回。

我相信漫威电影所讲述的故事,也是漫威电视剧早已讲过的故事,更是漫威漫画最开始讲的故事,不变的是故事角色和情节,变的是因为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呈现方式,而相信随着新一轮技术的进步,漫威的IP还将在未来以其他方式再次重复他们的故事。

暮年英雄死去活来的情节早就已经在漫画和电视剧里上演过了,而已经,或者正在,或者也将要在电影屏幕中上演。复仇者联盟承担了票房高峰对于漫威来说是喜事也是坏事,他找到了一个观众情绪的集中点,从而有了业绩托底,但对于一个爬到山顶的人来说,最困难的问题就在于,下一个山顶在哪里了。

漫威这近百年的历史就在上面这些文字中稀稀拉拉的梳理完了,当然关于漫威的事情还有太多可以说的东西,一篇文字实在难以详尽,在上文中漫威破产并购的故事一笔带过,但其实详细情况是十分精彩的(感兴趣可自行阅读文末的参考材料),以及斯坦李与漫威的故事、漫威加入迪士尼之后的故事,都足以另起一篇文字。

不过就到这里吧,毕竟就是个简史罢了。

小羊剪辑呐出品(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