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里读懂元宇宙之一电子世界争霸战Tron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338更新:2023-03-20 04:54:08

《Tron》(电子世界争霸战)40周年播出纪念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茅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Tron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 Tron的地位还得先生争一争。”

40年前的1982年7月9日,一个普通而又平淡的周五,美利坚的观众老爷们和往常一样掂着爆米花和可乐走进了电影院,他们面对一部“一柱擎天”的电影海报泛起了嘀咕,电影内容虽然不知所云,但看起来效果炫酷,于是他们满脸问号的去看了这部电影。90分钟后,他们又满脸问号地走出了电影院,懵逼道:

“What the F**k?!”

“哦,我的上帝,劳资看了坨*????”

没关系,以他们的大脑和认知当然不能理解这部伟大的神作《Tron》,导演截了elecTronic(电子管、电路)一词中的Tron做为片名,这也是影片被翻译成《电子世界争霸战》的原因。这是人类历史上公认的第一部关于元宇宙的电影。

1977年,苹果公司的Apple II问世。

1981年,IBM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款个人电脑——IBM 5150。

1984年,从未接触过互联网、几乎不懂计算机的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才在他的小说《神经浪游者》中提出了赛博空间(cyberspace)的概念。

1982年,没有互联网,星战系列也刚上映,任天堂的FC还没发售,《电子世界争霸战》横空出世,一开始它是一部独立制作的小成本电影,但是高科技用的太多,拍着拍着导演史蒂文·利斯伯吉尔发现钱马上兜不住了,于是他找来了迪士尼做“接盘侠”,迪士尼看着剧本不错,又请了法国插画大师尚·吉罗(笔名莫比斯)设计基本造型和故事。

这位大爷可不简单,《星球大战》《异形》《第五元素》等科幻大作都找他设计的人物、外星人、飞船和场景造型,宫崎骏的很多动漫作品也借鉴这位老爷子的灵感。

迪士尼 尚·吉罗 硬科幻,估计迪士尼的老板都在暗自窃喜,劳资终于找到了可以堪比二十世纪福克斯《星球大战》的超级科幻IP了,这是要赚疯了的节奏。

但,现实真的很打脸,此乃后话。

《电子世界争霸战》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程序员消灭电脑病毒的故事。

英康公司(ENCOM)的离职程序员弗林(男主)的编写的程序被英康的掌权者迪林杰剽窃,为了验证这件事,弗林在英康的同事劳拉·贝恩斯博士(女主)的帮助下,潜入英康搜集证据,他和英康的另一位程序员艾伦(男二,劳拉的男友)联手黑入英康公司的电脑,以此来获取程序的源代码。

但是,迪林杰却有自己的秘密武器——英康公司电脑中的主控程序(MCP),这个已经学会了自主进化的“超级程序”机智的将代码证据隐藏,并将试图黑入电脑系统的弗林直接转换成了程序世界的程序——MCP准备与弗林在赛博空间里PK。

其实,困在程序世界里的MCP早有“谋逆之心”,它越来越不服从人类的控制,想要更多的控制权,甚至私自入侵了五角大楼和克林姆林宫,我觉得这是黑鹰酱和毛熊。

同时,MCP在程序世界里四处逮捕为用户(users)服务的程序,强迫他们参加MCP自己设计的训练游戏,直至被MCP搞掉。

英康程序员艾伦设计了一个可以监控MCP的程序名为Tron(是不是有点像杀毒软件),因此MCP对Tron深恶痛绝,并将Tron困在自己的训练游戏里。

进入程序世界后,弗林发现现实世界里的用户(users)都在程序世界里有对应的投影程序,而且投影程序的个性和使用者本人几乎完全一致:艾伦的投影是Tron,英康的老程序员们成了守卫,剽窃弗林成果的迪林杰成了MCP手下的“打手”萨克,真是可怜!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的恋情设定是相当的狗血。现实中的CP艾伦和劳拉在程序世界里继续谈情说爱,但女主又喜欢弗林,魅惑的眼神把男主迷的一愣一愣的。当女主误以为Tron(艾伦的投影程序)被MCP搞死后,火速和弗林眉来眼去,并在MCP的眼皮子底下热情深吻,但当发现Tron没死后又反身投入Tron的怀抱,两人不计前嫌继续深吻。

这……这应该是早年的女海王吧!!!

《电子世界争霸战》虽然故事、表演一般,剧情狗血,情节也被质疑抄袭《绿野仙踪》,但是影片绝对是划时代的,它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CG特效电影。即使用今天的眼光看,影片的画面仍然很棒:瞬间变动感摩托、像大门一样的飞行器、蝴蝶般翅膀的运输工具、超人老家氪星一样的闪光建筑等等,我想四十年前的人和我们一样既震惊,又迷糊。

《电子世界争霸战》的炫酷 CG特效首先归功于当年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MAGI,他们在1975年展示了用电脑生成三维物体技术,7年后他们把技术用在了《Tron》上,这家初创小公司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蓝天工作室的前身。

据说,《电子世界争霸战》除了纯粹的电脑画面,影片涉及到实拍的特效部分实现起来也是相当复杂:每一个画面都有好几层组成,通常一个镜头的实拍素材都只有对比度很高的黑白两色,拍摄好的画面又会被进行多次的处理,从而分离出线条和区域。对不同的图层进行不同的处理,最终呈现合成后的效果。有“亚洲迪斯尼”美誉的台湾动画制作公司——宏广公司也参与了后期制作,所以片尾字幕中可以看到不少中国人的名字。

非常遗憾的是,当时对《电子世界争霸战》的划时代性缺乏深刻认识,影片只得到了奥斯卡服装设计和音响两个奖项的提名,特效方面颗粒无收,当然,1982的奥斯卡也是神仙打架,各项奖项领跑者是《甘地传》和《E.T.外星人》,《电子世界争霸战》只能说是生不逢时。

2007年,美国视效协会(VES)评选出了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50部特效电影,《电子世界争霸战》排名第6。美国电脑图形学会则将这部电影看作电脑图形的里程碑、分水岭,认为它开创了CG电影时代。这些只能说是迟来的安慰吧!

CG特效的祖师爷蓝天工作室最近也被关闭了,他们后来制作了赫赫有名的《冰川时代》系列动画电影,松鼠Scrat终于吃掉了最后一颗橡果和蓝天工作室一起走进了历史。

认知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票房。一部电影的成功离不开公众意识和集体经验,对于40年前的观众,电脑在当时只是刚面市的新奇玩意,观众明显对石破天惊的赛博空间幻想不来电。甚至连演员也没看懂剧本,饰演男二艾伦的布鲁斯•巴克林纳事后说他当年看到剧本的时候,直呼 “这都是些什么鬼”,因为这哥们在拍摄电影之前还在NBC的电影中演赶牛放羊的西部牛仔,一下从石器时代转换到光电世界的弯绕的确实有点猛。

看不懂,这是致命的问题!

《电子世界争霸战》的票房失败也顺理成章。迪士尼耗资1700万美元拍摄,换来的却是可怜的2600万美元票房,连同一年上映的科幻大作《E.T.外星人》7.92亿美元票房的零头都不到。显然这个大IP是“销金窟”,所以之后一直被雪藏近30年没人敢碰。直到2010年,由约瑟夫·科金斯基执导的第二部《Tron: Legacy》(《创·战记》)才问世。顺便说一句,这片子耗资1.7亿美元,但全球票房也只有3.9亿美元,豆瓣评分6.7,只能说是马马虎虎。

《Tron》真是个赔钱货!!

真人版的第三部《电子世界争霸战》遥遥无期,迪士尼被伤得太深了。

2012年,迪士尼高层再也坐不住了,不能眼睁睁看着《电子世界争霸战》继续堕落下去,便拍摄了19集动画《TRON: Uprising》(《创:崛起》),同时导演也换成了恩·拜利 和 查理·宾俩哥们,但是初代导演史蒂文·利斯伯吉尔依然是编剧,片子播出后大家反映出奇的好,豆瓣评分也高达8.5。

也许,动漫才是《电子世界争霸战》的最终的归宿。

也许等到元宇宙概念深入人心后,《Tron》的美才能被大家理解!

有人说,《电子世界争霸战》是精彩CG动画包裹着一个笨拙的故事,无法深刻触及电脑技术飞速发展下的危机意识。

其实,影片着力展示的是赛博空间里的程序们被困在网格(grid)中的窘态,是一个新世界,一种新形态,而不是哲理上的升华。

程序们被MCP控制和驱使,生不如死。如果说程序是MCP手中的玩物,那么人又会是谁手里的提线木偶呢?

那些冰冷、机械、森严的格子间是不是暗喻了上班族不可挣脱的规则和牢笼呢?

至于思想嘛,电影中老程序员语重心长地说:“计算机如果会思考,人类就不会思考了。”这像预言,又像诅咒!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

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Tron》!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