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电影1982「电影旧时光之1981电影阿Q正传是那一年的代表作」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76更新:2023-03-20 08:41:08

《电影旧时光》是一个系列文章,我们将从1980年至2020年的这40年中,每年选取一部具有代表性的电影来讲述,通过讲述电影的方式,带大家去回顾这四十年来电影文化的发展与变化。或许,还带着对于逝去的美好时光的几分怀念。

年代:1981年

代表电影:《阿Q正传》

概述:《阿Q正传》上影厂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的作品。它是一部相对严肃的作品。之所以用它来代表1981年的电影时光,一是因为它是中国首部参加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作品,并且获得了金棕榈奖提名。二是因为它所讲述的“阿Q精神”,至今不绝。

1981年,复苏和重启已经完成了开端,很多之前被抑制的东西,都已经开始了正常的发展。那一年,中国民航完成了到美国纽约航线的首飞。而国内也第一次举行了托福考试,因为害怕国内铅笔不达标影响机器判卷,考试的铅笔都全部是使用的进口铅笔。

而在精神文化方面,也同样是走完了复苏的开端,迎来了那个时代的流行元素。林青霞、吕秀菱等女星的中分长披肩直发成为“女神”标配,女孩们纷纷模仿。

而琼瑶的小说和电影,更是以席卷之势在内地蔓延。《窗外》、《聚散两依依》、《梦的衣裳》等典型的琼瑶故事,不知道征服了多少少男少女的心。

“琼瑶小说中那样的女孩”成为了很多女生努力的目标,也成为了很多男生关于爱情最美好的梦想。那一年的内地电影也非常多,爱情、悬疑、侦探、剧情、动画等等,几乎每个类型的电影,都涌现出了一些相当优秀的作品。例如《小街》,例如《人参果》。

在国内,国家也第一次提出了“五讲四美”的概念,将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了与物质文明建设等同的地位。所以在这样的发展氛围和生活环境下,光是从电影剧情和内涵来说,《阿Q正传》这部电影,其实并不能代表那一年的电影时光。

但思量再三,我们还是选择了《阿Q正传》这部电影,原因前文已经讲过,这里就不再赘述。

作为一部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00周年的影片,这部电影的剧组自然都是重量级的。导演是岑范,主演是严顺开。这两个名字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自然不需要再去过多的描述。

本来这部电影最初定下的导演是黄佐临,而主演则是赵丹,后来因为赵丹病逝,黄佐临也为此而婉言谢绝了执导这部电影。

当然,我们也没必要马后炮一般的去猜测这部电影如果如果由黄佐临来执导,赵丹来主演又会是怎样的光景。

我们只需要记住,岑范用这部电影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金棕榈奖提名,而严顺开作为一名喜剧演员,却是完美的诠释了阿Q这个人物身上那种悲情与喜剧结合的特性。初看一笑,再看则哀,这大概就是严顺开对于阿Q的演绎。

相对于如今很多粗制滥造的“电影”作品来说,那个时代的电影作品其实都是非常优良的。抛开时代对于剧情演绎和拍摄手法的限制,光论电影质量本身,毫无疑问那个时代就没有那种让人看不下去的作品出现。

而这一切的原因,其实就源于一个非常简单的词语:“用心”。

那个时代的人拍电影都是用心的,导演想的是怎样把这部电影拍好,演员想的是怎样把这个人物演好,整个剧组想的是怎样让观众觉得好看。

没人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商业利益上,也没人把重点放在名气炒作上,所以正是因为如此,《阿Q正传》才能获得了戛纳提名。

或许,会有观众觉得,《阿Q正传》能获得提名,和它以鲁迅先生的作品作为剧本改编有很大的关系。我们不否认这一点,或者说不否认鲁迅作品的优秀和文学性。

但从如今举不胜数的“毁原著”的电影改编来看,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并不能代表它就一定可以变成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这两者之间,依旧是需要那两个字,用心。

岑范在拍这部电影的时候,他把关键点落在了精神上,也就是说整部电影主要表达的,都是人物的精神层面。而诸如让阿Q鄙视的假洋鬼子,被阿Q追求的漂亮寡妇这些角色,其实都是在为这种精神服务的。

而对于擅长“精神胜利法”的阿Q,导演岑范最想让人感受到的,也是人们应该“哀其不幸”的一面。在他看来,这部电影首先是悲剧,然后才是喜剧,或许还掺杂了一些闹剧,但到最后,它则应该是一部正剧。

这其中最经典的一个例子,就是在拍摄阿Q“调戏”漂亮的大脚寡妇的时候,岑范他主演严顺开说戏,他认为严顺开应该表达出来的是阿Q在感情上的一种躁动,或者说是对于漂亮寡妇的“求爱”,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流氓行为。

或许正是这些从一个个细节出发的精神表达,最终成就了这部电影,也奠定了严顺开的演员地位。

而剧中最为瞩目的阿Q精神,其实已经成为了一种符号一般的存在。时至今日,我们在很多时候也会使用阿Q精神去形容别人。

本来,阿Q精神是鲁迅先生作品的里内容,但真正让所有国人知道和了解,并且这么多年一直被“传承”,则是《阿Q正传》这部电影的功劳。

所以我们才在前文里说,阿Q还是有后代的,并且子孙繁多至今不绝。其实这说的自然不是生物学角度的后代,而是说的这种“阿Q精神”。

曾经何时,阿Q精神是一种负面的代表,或者至少说也是被嘲讽和不提倡的。因为他是一种逃避现实,自我麻醉的手段。或许,当初鲁迅先生写它,还有着几分怒其不争的无奈。

但到了如今,阿Q精神似乎已经悄然发生了一种变化,有的时候,它并不是代表人们逃避现实和自我麻醉,也不是形容别人麻木不争,反而,他似乎成为了一种现代人减压的手段。面对压力巨大的现实生活,阿Q精神反而成了一种保持心理健康的手段。

而这,或许也是时代的一种进步吧。就像在我们今天讲述的1981年,那个时候的电影人非常用心,而各种文化的冲击和碰撞也在不断点燃电影创作的火花,所以那之后的很多年里,国产电影的旧时光,都一直是非常精彩的。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