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潘多拉星球灵感源于哪「重返潘多拉星球|中学生再看阿凡达得到的启示」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221更新:2023-03-20 09:58:59

◆ ◆ ◆

「阿凡达」影评

青梅才隽-第214篇原创文章

凡心所向,素履可往

闲谈《阿凡达》

听说《阿凡达》要出第二部,于是我决定再回看一下第一部——记得上一次看阿凡达还是12岁。话说不同年龄看同一个事物,体会真的很不一样。

《阿凡达》的世界像一个梦境,一个原始的、干净的未曾被人类打扰的梦境。那时候看并没有觉得什么,现在才意识到,它的后期制作极为强大,更为惊叹于他为我们所创造的一个梦境。

和以前相比,这次多出的感悟是从一些小角色身上的得到的。

比如那位学习了五年纳威人的语言,一直在考察本地生物的地球科学家诺姆。结果他还不如男主更快混入潘朵拉星球上的纳威部落。这次看的时候感觉还挺替他悲伤的,五年的努力却比不上一个门外汉的机遇。

可是生活就总是会遇到这样的不公平,你很努力地做了一件事很久,最后却成就了别人。

小孩子很少会遇到不公平,即使他们把一件事做糟了,最后至少还会得到一块糖果。我从金色的光明世界、黄金的孩提时代,走向了银灰色的少年时代。我是个四顾张望的孩子,走得不算小心,却很认真。我逐渐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平等,在一些事中,总有些人是上帝的宠儿,我开始学会放平心态,努力的不让自己在面对那些不公平的事时愤怒地破口大骂,但我不是圣人,只能……尽量的放平心态。

我看到了电影中诺姆对于后他入行,而先他混入部落的杰克的不爽和嫉妒,更注意到了诺姆的调整,诺姆的释怀。在地球人与潘多拉人的战争中,他也和杰克一样,在英勇地为潘朵拉而战。我觉得他是位英雄,放下不满,端起步枪的英雄。他直面了不公平,然后越过了他,越过了一个真实的自己,成为了一场战争中微不足道却又伟大的战士。

我继续思索着这件事,这也许还说明一张“谦虚的白纸”反而更好进行创作。地球科学者已经学了很久,他们认识的更多,懂得更多,反而容易出现自己难以察觉的自满。而且我认为,理性的科学者可能无法拥有纳威人的那种信仰,对他们的神——爱娃深深的信仰。

至于男主杰克,感觉没啥智慧,见到野生植物还爱乱碰,但他有一颗心,一颗坚强而勇敢的心。但加入潘朵拉的那威部落,拥有这一颗纯朴而坚强的心已经足够了。

下一个我想给大家分享交流的人物是格瑞斯女博士。她也是个科学者,一个坚守初心的科学者。全剧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她中弹后的那一段——

“我会想办法找人来帮你。”

“我是个科学家,记得吗?”格瑞斯虚弱地说,“我不相信童话故事。”

她被杰克抱到了爱娃的树下,她看着这神丽的景象,说:“我得采取些样本。”

这棵神树的根须缠住了她的躯体,纳威人开始为她祈祷,请求爱娃的帮助,这是很壮观的一个场面,他们围坐着这棵树,围着格瑞斯……最终格瑞斯安详地走了,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和她(爱娃)在一起,杰克,她真的存在。”

临死前还想着收集样本的富有科学精神的科学家格瑞斯,最后看到了神。我的理解是,科学家格瑞斯的死,象征着科学和对神的信仰结合到了一起——她是科学家,也是这片土地的信徒。

只要你相信,神就是存在的,而信仰,则是一种力量。挪威人信仰的是“自然之神,万物之母”——他们的爱娃,他们信仰他们的神,尊崇他们的神,保护他们的神,爱护他们脚下的土地,爱护他们自己的家园。

电影中有这样一句台词让我印象深刻,在埋葬死去的那威族人时,——那威族人说“所有的能量都是借来的,总有一天要归还大自然。”——死亡。生命和死亡都是必然的,每个生命的能量都是借来的,死亡,不过是把那借来的能量归还给了大自然。对我来说,这是我所见过的对死亡的一个很新颖、奇特的定义。

不同年龄的我看出了不同的韵味,品出了不同的哲理。《阿凡达》是一部很经典的影片,值得一遍又一遍地观赏,值得一代又一代人回味。

-END-

廖隽儿,广东省小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8岁创作长篇童话小说《琳茜尔传》,9岁写歌编舞,创建蜗牛乐队。多次获得征文、舞蹈、器乐类比赛奖项。发表几十篇文章于报刊杂志上。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