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家长应该怎么对老师说「教师节的甜蜜烦恼家长想表示老师怕惹事」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更新:2023-03-20 23:47:57

专家建议:信任老师,清晰政策,家委会少掺和

教师节前夕,深圳一中学家委会在老师不知情的情况下,发动所有班级给老师买礼物,当地教育局介入调查。虽然最终证实学校和老师皆不知情,但这也反映出,在教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家长、老师都难免遇到这种“甜蜜的烦恼”。

家长纠结:

不表示怕冷落 想表示怕犯错

临近教师节,纠结的家长不少。“十月中旬有比赛,体育老师额外加班,真挺辛苦的。教师节到了,真想让老师感受到我们家长的尊敬和谢意。”广州番禺区某小学一位五年级学生的家长张女士说,碍于教育部门不准给老师送礼的规定,自己十分纠结,“怕送得不妥,给老师惹麻烦”。

有的家长反感送礼,又怕其他家长“有想法”。番禺区某私立小学学生家长陈女士说,从9月4日起,家委会就在筹备怎么给老师买礼物。每个家长收300元,一共1.2万元,准备在教师节当天给4位老师各买248元的鲜花一束,并让班上8位学生送上,群里没人反对。“谁都怕被家委会踢出群,这300元又不是大钱,交吧交吧。”但陈女士觉得,送花这种形式“不走心”:“孩子大可以自己制作卡片、手工作品送给老师。自觉遵守学校纪律、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才是真正的尊师重教。”

有的家长赞成送礼,但反感“摊派”。某公立小学家长刘先生觉得,送不送、送什么是个人的事。家委会组织送礼,最后老师只记住了家委会的人,其他人出了钱“连个响儿都听不到”。

一些有经验的家长则淡定不少。“以前家委会组织过给老师送水杯,都被老师退回了。此后,全班家长就没为教师节礼物焦虑过,让孩子画张卡片、做个手工小礼物送去,皆大欢喜。”四年级家长江女士说。

海珠区某公立小学家长宋先生觉得:“既然有这个节日,全班同学集中送一份小礼物,无可厚非。我一般建议孩子做明信片或者画画,不鼓励购买昂贵的礼品,自己制作的才最珍贵、最能表达心意。”

老师心声:

心意就是礼物 日常更为重要

老师们真正想过的,是怎样的教师节?

“教师节应该有教育的味道。孩子们一个标准的队礼、一句真诚的问候、一种认真的态度、一份快乐的成长……都是我们‘幸福的味道’。我们不追求表面的礼节、客套的话语。家长们的一份尊重、一份信任、一份理解、一次合作……都是我们最珍贵的礼物。”华阳小学副校长江赵梅表示,学校向家长如此倡议。

家长不送礼,老师就会区别对待孩子吗?答案是否定的。江赵梅表示,老师会用爱心尊重每一个孩子,用耐心相信每一个孩子,用信心培养每一个孩子,并请家长相信老师,这是老师们应该做的。

广州某中学班主任郭老师说:“学生表示敬意,我是不排斥的。但这几年听到好多老师被投诉的新闻,实在觉得如鲠在喉。本来很温暖的一个节,如今都说不清道不明。现在家长送我礼物,我都好有心理负担。”郭老师表示,与物质相比,她更喜欢的是心意,“比如有学生自创rap(说唱)在课堂上表演,有学生制作了视频,还有自制电脑小游戏。这些礼物很有趣,又不会让我有心理负担。”

对于家委会组织送礼,郭老师并不赞成。“孩子们的心意却被忽视了。”郭老师说,其实尊师重道应该体现在日常点点滴滴中,“我更看中的是,孩子在与老师有不同意见或做错事时,他们如何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这些时刻更能体现孩子是否真正尊重老师。”

法理人情:

怎样算是送礼 界定有点不易

2014年7月8日,教育部发布《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针对少数教师利用职务之便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行为,设立6条“红线”,其中规定,严禁老师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2018年,教育部发布《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其中第九条规定“不得索要、收受学生及家长财物或参加由学生及家长付费的宴请、旅游、娱乐休闲等活动”;2021年7月开始,广东开展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

为了避嫌,不少学校专门发布公开信,直接谢绝任何礼物。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规定,全体教师“不收家长任何形式赠予的礼品(包括鲜花、巧克力等),谢绝各种形式的宴请”;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也敬告家长:“同学们一声温暖的问候、一张灿烂的笑脸、一次开心的进步、一张亲手制作的卡片,都是最好的教师节礼物。”

专家辨析:

师生才是主角 家委监督办学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刘涛认为,教师是一种职业,严格意义上来说,家长其实是“外人”,不需要家长表达心意,家长也没有必要表达心意。他主张,老师更好地投入教学,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心意;学生好好读书,用更好的成绩回报老师,也是学生对老师的心意:“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明确相关红线标准和边界。”

知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建议,要摆正家委会的位置和功能。“家委会最重要的功能是监督学校办学,代表全体家长维护学生的权利。但现实中的部分家委会却异化为摆设、工具或联谊会:不发挥作用,以家委会名义做学校不便出面的事,由有头有脸的家长做家委会委员,搞好和校方的关系。”

他指出,由于家委会没有发挥监督办学的基本作用,导致家校关系并不平等,教师节送不送礼变为家长的“囚徒困境”就源于此。如果家委会发挥监督作用,家长也就不用担心不送礼会令孩子处于不利地位。如果教师歧视某位学生,由家委会出面向学校教师委员会反映,由教师委员会调查处理,如此就可构建起平等的家校关系。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