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年度最惨主角只差一秒就能安全回家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10更新:2023-03-21 02:26:50

最近三年,我们在说世界电影的原创力正在下降时,常搬出疫情作为挡箭牌,但实际上这个观点在疫情之前就已出现。

在谈及2022年欧洲十佳电影时,跟其他地区的感受相似,很难,有好的,但又不够好。

现在,疫情已去,电影是否会复苏,还是个问号。

不管怎样,只要电影还被需要,还能让人沉浸、让人感动,那么创作它的动力就不会消失。

悲情三角

Triangle of Sadness

导演 鲁本·奥斯特伦德

主演 哈里斯·迪金森/查尔比·迪恩·科里克/伍迪·哈里森

类型 剧情/喜剧

国家 瑞典/法国/英国/德国/土耳其/希腊/美国/丹麦/瑞士/墨西哥

我骂全世界

[悲情三角]让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正式加入双金棕榈俱乐部。

这部戛纳之选,是鲁本的又一次社会寓言。

结构精巧的三段式故事里,场景从T台转移到游轮再行至荒岛。

每一段故事,都用身份的一再错位,狠狠嘲讽了人类社会。

是的,鲁本不是针对谁,他是在说,在座的70亿人,都有摘不掉的劣根性。2022年论嬉笑怒骂,它最尽兴。

第一段,在T台,或者说时尚界,男模的收入仅为女模的三分之一——男性少见地成了弱势一方。

第二段,在游轮,来自美国的船长是个马克思主义者,而来自俄罗斯的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富有资本家,他们争得面红耳赤。

第三段,在荒岛,富人和精英全都被打回原形,金钱在这里派不上用场;

而在游轮上处在底层的菲律宾女工,却因为会生火、会打鱼,成了这里的“船长”。

不光是三段式的大框架,在一个又一个具体的情节里,不同性别、阶级、意识形态的人们一次又一次地位互换。

诸如富婆一时兴起,要和船员身份互换,实则是傲慢地命令船员去游泳,打乱他们的工作进度;

又或者是出售手榴弹赚黑心钱的商人,发现卖出去的手榴弹炸在了自己手里。

啼笑皆非的荒唐情节,印证的是哪有什么绝对的好人坏人,你在他的位置上,能做得比他还狠。

人类的斗兽场永远存在,只是场外观看的权力从一群人流向另一群人,从一个人流向另一个人。

而且,一旦得到那权力,没有人舍得放手。

连原本弱势的菲律宾女工,在得到权力后也用这权力为自己谋好处,享受男色与统治一切的快感。

鲁本借此说的是,人类啊,烂透了。

不管你同不同意他的观点,这骂的,是真过瘾啊。

驴叫

EO

导演 杰兹·斯科利莫夫斯基

主演 桑德拉·德拉兹马尔斯卡/伊莎贝尔·于佩尔/洛伦佐·祖佐洛

类型 剧情 国家 波兰/意大利

驴眼看世界

沉默的镜头被赋予了小动物的灵气。

没有任何画外音解说,甚至片中人类的台词也少得可怜,但每个镜头,都像驴子伊欧有自己的想法。

“主观镜头”略微变形,被笼罩一层晕光,巧妙地呈现出单纯小驴眼中的世界。

它原本是一头马戏团的驴子,和女主人关系亲密,却不得不分离。

女主人哭着目送它,它也用圆溜溜的眼睛望着家的方向;

在赛马场,它无聊地啃着萝卜,看到马儿们不自在的样子,它决定捣乱,突然启动,打翻了一排奖杯;

被送去农场后,它决定离家出走,寻找女主人;

走到足球场边,它停下来看比赛,甚至在场外练了几蹄子;

重伤被救后,它又看不惯小动物被虐待,撂了坏人一蹄子;

好不容易被富裕青年捡回家,它又忍不住看着宅子的大门,想再次离家出走寻找旧主人……

最有趣的一段镜头里,伊欧在树林里夜行。配乐一派月黑风高,不远处还有狼嚎。

驴眼里,水流顺着青蛙的游动好像要深入秘境;蜘蛛拉出盘丝洞一样的罗网,一根根丝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猫头鹰,不,应该说夜枭怒目以视;狐狸徘徊在四周,监视这个闯入者的一举一动。

[驴叫]用视听呈现了一个动物眼中奇诡的世界。

与之相对的,是动物眼中的人类行为无聊而愚蠢。

他们找几匹骏马当背景,咔咔一顿摆拍;为了一个球(足球),两帮人鬼喊鬼叫,甚至在赛后大打出手,小驴还莫名其妙地被拉入庆祝派对。

[驴叫]灵巧可爱,以独特的视听解构了人类世界的荒诞。

这个旁观者让我们在2022年用另一种角度,重新观察着我们和我们的世界。

亲密

Close

导演 卢卡斯·德霍特

主演 伊登·丹布林/古斯塔夫·德·瓦埃勒/艾米莉·德奎恩

类型 剧情

国家 比利时/荷兰/法国

寻找意义感

[亲密]的情绪流淌在两个小男孩主角的每个动作里。

他们并肩在花海里狂奔,依偎在床上侧卧而眠,把头枕在对方肚子上、靠在对方肩膀上。

一切亲昵的动作自然而然,因为他们是最好的朋友,彼此不设心防。

但进入初中,男性之间这种程度的亲密被视为“异常”。

有同学善意地问他们是不是一对,也有人恶意地叫他们“基佬”。

成人世界对性别形象的规定,入侵孩子的世界。

而后,他们亲密的动作,换之以避嫌的疏远。

仅剩的“亲密”,变成里奥为抗拒亲密,而和雷米扭打在一起。而里奥为重新获得“男子气概”,加入了对抗性极强的冰球运动。

他冲撞、击打,用被“男性气概”所容许的动作,重新获取主流认可,也永远地推开了最好的朋友。

全片就这样用动作叙事,因为动作不会骗人,也因为孩子们用动作表达情绪是先于语言的本能。

发生在孩童世界的设定,更加凸显出性别刻板印象的不合理、荒谬和残酷。

雷米终于不能忍受这份亲密的消逝,永远结束了生命。而里奥在思念中,孤独地消化着痛苦与愧疚。

冰球帮不了他,只是让他将痛苦发泄在运动中,换来一只受伤的手。

而他也再没有一个亲密的朋友或家人,可以诉说内心的罪恶感和孤独。

一份珍贵的友谊,在“男子气概”的规训下,演变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可在餐桌上,突然情绪崩溃、掩面痛哭的,也是父亲。母亲则是克制地和客人们道歉后离席,只远远留给人们一个悲痛的背影。

卢卡斯·德霍特继[女孩]之后的第二部长片,又一次用隐藏在肢体动作中的信息,与性别刻板印象做对抗。

它是极其私密的叙事,细腻的肢体表演与场景呈现着“亲密”的饱满感情,让所有人都会共情、心碎。

数2022最动人的故事,当然要为它留一席。

夏日细语

An Cailín Ciúin

导演 科鲁姆·拜瑞阿德

主演 凯瑟琳·克林奇/凯瑞·克劳利/安德鲁·班尼特

类型 剧情

国家 爱尔兰

后天的爱

[夏日细语]温柔静谧,但就是这样一部不动声色的电影闹出了大动静。

它是第一部进入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短名单的爱尔兰语电影,也是第一部在英国和爱尔兰的票房收入超过100万欧元的爱尔兰语电影。

简单的故事里,爱意缓缓倾泻出来,静静诉说着人与人之间的羁绊。

爱意并非天然,恶意却不需要理由。

母亲常常忘了给他们做饭,让他们自己随便拿块面包片就打发。

父亲粗鲁、爱骂人,嫌弃她累赘,他甚至连出轨,都是在接送凯特的途中“顺便”,毫不避忌孩子的感受。

姐姐们视这个安静的妹妹为怪胎,嫌她丢人,和同学一起嘲笑她。

凯特因为缺乏关爱,落下了尿床的毛病。

可这个夏天,因为母亲又要临盆,无暇照顾她,她被寄养在母亲的表亲家,反而有了一个机会收获爱意。

电影耐心地刻画着他们相处的细节。

养母细致轻柔地帮她洗澡;

临睡前温柔地给她盖好被子;

见她尿床了,没有责难,反而说我怎么这么糊涂给你睡老床垫呢?

老床垫老得都哭了。

而养父,因为失去儿子的悲伤秘密,一开始抗拒着和她亲近,却在以为她走丢时发疯一样大叫;

为了修补关系,他无声地把小饼干放在她手边;他们会一起到湖边散步;他会给她计时,夸她跑去拿信时的速度飞快。

爱尔兰青翠的景色里,喂小牛、打井水、清洁农舍,一切农活和日常都因为有了爱意而生动。

在一个家里,孩子被当做牲口一般成群地散养。而在另一个家里,珍爱孩子的表亲却痛失爱子。

两相对比,凸显的却更是后者的温柔。

就像这个夏天的尾声里,凯特用她飞快的速度奔向离开的养父母,抱住养父。生父正走过来,满身戾气。

凯特先是慌张地说:“爸爸。”爸爸来了。

而后却把头埋进养父肩膀:“爸爸。”爸爸别走。

镜头里的爱与美,让它成为2022不可忽视的作品。

西线无战事

Im Westen nichts Neues

导演 爱德华·贝尔格

主演 费利克斯·卡默雷尔/阿尔布雷希特·舒赫

类型 战争

国家 德国

走出战争狂热

在说2022年德国版[西线无战事]之前,有必要提一下它的原著小说和好莱坞版[西线无战事]。

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文学和电影里的反战经典都绕不开这两部作品。

1929年,德国作家艾里希·雷马克出版了他前一年在报纸连载的小说《西线无战事》,一举成名。

小说根据他在一战时的经历写就:主角在学校老师的动员下,斗志昂扬地参军,奔赴前线,他的家人也以此为荣;

然而,地狱般的战场(尸横遍野、食物短缺、医疗不足,伤残士兵痛苦的呻吟不绝于耳)迅速击碎了年轻人的幻想和信念。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后,科技不仅让生产更高效,也让战争更惨绝人寰。

小说《西线无战事》用一个普通士兵的视角反映现代站争的恐怖,以及战争发动者的疯狂和阴谋。

它一上市就成为当年的畅销小说,其后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作为反战小说的经典读物留传下来。

1930年,好莱坞就将它搬上了银幕,电影[西线无战事]也很成功,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

它在德国上映时,遭到了纳粹党的反对,魏玛政府最终被迫取消了它的上映许可。

小说(电影)对依靠战争通往新世界的信念的嘲讽既不符合纳粹党的利益,也与陷入民族主义狂热的大众格格不入。

1930年版[西线无战事]

1930年版[西线无战事]自始至终以刻画年轻士兵在战场上的恐怖经历和心理转变作为反战的号角。

结尾,在交火的间隙,年轻的士兵被战壕外的一只蝴蝶吸引,放松了警惕。

他探出头,伸手去捉蝴蝶。

一声枪响,他的生命停止在了从地狱伸向美好的时刻。

他刚刚休假回来,既对前线的战争绝望,又对后方的狂热失望,不再相信鼓吹战争的阴谋,但又身不由己。

蝴蝶将他从战火里的非人性中拽了出来。

人终究不会对美好的东西无动于衷,而杀戮摧毁了一切。

2022年版[西线无战事]也保留了普通士兵的视角,但叙事的重心倾斜到了战争机器的冷酷上。

高位的统治者操控着它,让前线的士兵变成被恐惧、绝望和麻木支配的互相绞杀的工具。

战场上的死人如同工厂废弃的机器,难以掀起一丝悲伤。

他们身上有用的东西被取下,血迹斑斑的衣服、破旧的鞋子堆积如山,被送去清洗、翻新。

一道道工序流畅熟练,工业文明的成就以最荒诞的方式运转。

只要一直有人战死,衣物翻新就不会停止。

接着,这些衣物被送往后方,迎接它们的新主人——奔赴前线的新兵。

无知者无畏。

后方的战争动员激起了稚气未脱的青年,为国牺牲的热情。

他们相信战争是正义的,参与历史的自豪感让他们无暇顾及到了前线可能面临的惨象。

然而,从领衣服的一刻,他们的自豪感就受了挫。

发放衣物的人不想多看他们一眼、不愿多和他们说一句话,数不清的人在排队等待,上一个阵亡士兵的名字或许还遗漏在衣服上。

这些新兵,在见过战场、了解内幕的人眼里,只是可怜的战争机器里微不足道的零件。

恰如工业流水线上的螺丝钉,坏了就换新。

铁血的幻想被战壕里乏味辛苦的工作消磨殆尽,冲锋上阵更是惨不忍睹,子弹穿透身体,炮弹炸飞魂魄,坦克碾碎斗志。

面对面地厮杀,死前痛苦的呻吟,当这些如此具体地发生在自己身上和周围时,正义、自豪、幻想,全都烟消云散。

踏上前线的第一天,便是进了地狱的大门。

此时,胜利已不是用战争换来理想的新世界,活着,完整地活着,才是胜利。

这是一线士兵在战场上的恐怖经历,但新版[西线无战事]和1930版不同的地方(也是和原著小说最大的不同)在于,个体感受——1930版电影和原著小说最成功之处,让位于旁观注视。

它更注重展现战场的宏观震摄性、恐怖感,表现恐惧和死亡带来的压抑氛围。

无论是讽刺,还是同情,它都常常把主角置于被观看的立场,将观众带入理性观察的视角,感受冰冷的死亡气息。

因此,影片用了很多静态和全景画面、推镜头、空镜头(拍摄环境),焦点不是单个人,而是全景式呈现战争从统治者、高级军官到普通士兵、从后方到前线的运转。

原著中前线与后方、统治者与士兵对待战争的疯狂与绝望的态度,在本片中通过后方繁琐的礼仪、整洁的环境、讲究的饮食,前线寒冷肮脏的环境、恐惧的面孔、嗜血的武器,对比呈现。

主角从怀着激情上战场,到绝望、煎熬、苟活,面对被自己杀死的人的痛苦呻吟,与后方统治者的野心,深刻反映出战争的荒谬。

新版的改编有其合理和优胜之处。

它把矛头既指向了国家机器,也指向了陷入战争狂热的大众。

后者从对战争和统治者的承诺抱有期待起,“小我”即消失了,代之以“大我”。

他们对国家(民族)赋予的荣誉倍感自豪,但到了战场之后,命如蝼蚁,饥饿、寒冷、传染病消磨了意志。

一次次冲锋陷阵、一个个倒下,到处是残缺的尸体、痛苦的哀嚎,没人会记住他们的名字。

荣誉不过是幻想。

对于国家机器来说,他们只是一种可被利用的资源。

残酷的战争里巨大的挫败感和恐惧,迅速把曾经斗志昂扬的青年折磨成了绝望的战争工具,但当面对面厮杀时,沉睡的人性又被激活:

从未谋面的敌人近距离出现在眼前,不再是一个抽象概念;

士兵先是因为恐惧和愤怒,一次次将匕首刺进对方的身体,接着对方痛苦的表情和呻吟,仿佛一下子刺激了他的人性;

巨大的泥坑里只有他们两个人,周围已没有炮火声,迫使他们厮杀的战争机器暂时消失了;

他们犹如回到了普通人身份,厮杀变得荒谬,士兵慌张而本能地要给对方止血、喂他喝水。

战争里的死亡对于不在战场上的人来说,只是一堆抽象的数字和荣誉。

一旦他们变得具体,对战争的光荣幻想便烟消云散。

然而,也有狂热的好战者,即使看到了种种惨象,也无动于衷,无法动摇他们对民族、国家的信念。

实现他们的信念则是要无数人付出生命。

新版[西线无战事]的结居是德法签订停战协议,生效时间定在中午十一点。

好战的将军虽然遵守了协议,但疯狂地想要为自己扳回一局尊严,夺回一点阵地。

士兵们正为停战而欢呼,却在此时收到了在十一点前发动最后一次冲锋的命令。

和平近在眼前,他们却要与死神再赛跑一次。

这次交火只是一场表演,演给那些依然支持战争的人看——他们战到了最后。

支持战争的人不会渴求十一点后的和平,也不会对平静的一天出现的美丽蝴蝶感兴趣。

新版和旧版的结局,主角死在了战场。相比之下,旧版更具诗意——主角因为想抓美丽的蝴蝶而死,而在新版中,主角则是倒在了和平钟声敲响前。

这种处理方式重点在于讽刺战争,主角的心境退居其次,即是前文所说的,个人感受的表达被观众的宏观审视取代。

总体而言,新版[西线无战事]是从宏观层面讽刺战争机器的运转,尽管很多地方的对比呈现略显刻板,但传递出的恐惧、荒谬的感受十分真实、具体。

这也是反战电影常见的视角。(未完待续)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