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电影节把欧洲三大奥斯卡和金鸡奖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38更新:2023-03-22 00:06:39

3月12日,杨紫琼主演的《瞬息全宇宙》成为第95届奥斯卡最大赢家,消息一出也引起了国内社交网络的讨论,夸奖祝福的人有,拉踩贬低中国电影和中国女星的也有,为之抨击和理性看待的可以说是各抒己见。

这部电影获奖过后国内的舆论有一点大家很少讲,那就是电影衍生我们讨论的左、中、右等等等现实问题,还是很少人跳到宏观角度来分析一下美国奥斯卡。

这一届奥斯卡明显的小年,而且深陷政治正确和各种商业与立场的掣肘,但为何这次《瞬息》获奖还是能引起国内舆论的讨论。说到底,还是华裔题材在中国有话题,而奥斯卡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是美国文化的强势。

冷战时期的文艺交锋里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现实主义艺术和大众化艺术表达,这两块很长时间都是被苏联人和欧洲人分别占据的。 后来老美用马歇尔计划资助的艺术家,马歇尔计划不仅包括经济援助和协助重建,也包括了文艺专款。

为此搞了个新思路:“现实主义已死,大众化艺术已沉沦”

开始大力鼓吹和“复兴”各类难以形容的新流派,但这类新流派都有一个共同点——要让大众难以理解和接受。通俗的说就是把马塞尔·杜尚最巅峰的恶作剧——1917年的《泉》形成的一众流派挖出来当宝贝。

美国在这方面是下了很大“血本”的——在欧洲“入股”许多原有的艺术奖项(比如戛纳),还额外设立上百个奖项,比如柏林金熊奖,奖金从几万美元到几百万美元不等,专门鼓励欧洲导演们拍各种脱离群众的电影。

严格说来,文艺片对于电影艺术,电影的边界确实有开拓,奠定和引领的作用。

像20年代的法国和德国的先锋派,后来法国新浪潮,再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苏联电影对于电影艺术体系也起了巨大作用。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内地早期很多文艺体系,包括像导演、演员表演等都是师从苏联电影。

可惜的是,美国这一套太厉害了,即使现在依然有很多人买账。

你们给我去拍文艺片,拍文艺片我就给你们电影奖金,电影获奖,导演获奖,演员获奖,获奖后你们就是全世界电影行业的顶尖艺术精英。

艺术这个东西不像科学没有标准,受到政治思维,历史文化,社会环境等影响太多了。

以早期中国内地电影为例,8090年代张艺谋的文艺片,陈凯歌的《霸王别姬》等拿了很多奖,我相信观众都认可这些电影的艺术成就,但到了2022年《隐入尘烟》,再到获得戛纳短片最佳的《天下乌鸦》等。

说实话,那就真不是那些反感的网友多心,你说这是艺术就是艺术啊。专门拍贫穷、落后和愚昧的片子拍就叫艺术?

贾樟柯的片子还算直面某些现实主义,《天下乌鸦》是哪门子的艺术?

当我们说到这类电影在海外电影节拿奖如何如何,此时一定会有人跳出来说难道《战狼》《流浪地球》拿奖才对吗?

我们先不说全世界所谓a级电影节,拿奖的文艺片和赚钱的商业电影从来是两个赛道。主要是现在有些海外拿奖的电影,要美感没美感,要艺术没有艺术,要现实没有现实,就只剩下某种讨好了。

最关键的是,美国人自己的奖项没有落下现实主义艺术和大众化表达。美国电影产业一百年来的发达,这当中不乏影响深远的艺术片,但奥斯卡从来就不是个艺术奖,它还很大众审美。

比如这次《瞬息全宇宙》拿下了7项大奖,奥斯卡95年以来获奖最多的有三部电影,分别是1958年的《宾虚》,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2004年的《指环王3》都获得了11项大奖,全是商业大片。

好莱坞大片凭借着工业电影碾压全世界电影行业,在全世界各国赚得是盆满钵满,配合其文化意识,普世价值观横扫全世界。

2000年之前,苏联解体后电影当然就不说了,欧洲文艺片,日本电影和香港电影开始还能和好莱坞电影打个来回,90年代末被降维打击,全世界的市场全都是好莱坞大片的天下。

直到后来韩国电影,还有中国电影逐渐崛起,结果它们靠的是什么?压根不是什么电影艺术,还不是依托于工业化,服务本国观众的商业类型大片,跟2000年之前的日本电影,以及香港电影完全一样。

美国电影也重艺术,但主要还是依托于科技革命,大众文化和他们所谓的普世价值的去横扫全世界。欧洲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大导演,2022年9月去世的法国国宝级电影人,让-吕克·戈达尔。

引领法国新浪潮的电影大师,什么世界电影史排名绝对排在前列的大师导演。

但就是让-吕克·戈达尔,在1968年与特吕弗在戛纳电影节上阻挠放映,号召法国人抵制已经沦为资本家和社会精英玩物的“戛纳电影节”,最后直接导致当年戛纳停办。 然后戛纳红毯就开始向地中海肉铺转变。

2010年,美国给他颁发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此时他已是80岁高龄。美国方面通过电话、传真、邮件等方式一次又一次地联系他,但都没有得到回音。 后来法国文化部劝他出席奥斯卡颁奖礼。

但戈达尔通过夫人发表声明:“年事已高,不宜飞行,不能到场”,婉拒了

但美国人还是强行颁奖给他以示好莱坞与戈达尔已经“和解”,为什么这里要说“和解”? 因为戈达尔等法国“新浪潮”电影人跟好莱坞斗了一辈子,为的是捍卫法国及欧洲的文化主权,拒绝美国电影对欧洲的倾销。

为啥能够好莱坞大片倾销成功?就是因为欧洲电影人拍不出欧洲大众喜欢看的电影了。

2022年世界15个主要票房市场前十榜单,蓝色本土电影,红色为好莱坞电影

欧洲各国本土电影票房排行榜,跟中国港台地区一样,清一色全是好莱坞大片。全世界本土电影票房排行榜只有三个国家例外,中国大陆、日本和印度、土耳其和西班牙还成。

韩国电影,我记得2019年《复联4》当时还有过新闻,中日韩和土耳其是没有被好莱坞大片打败的电影市场(那年印度本土电影都输了)。

Netflix进入韩国,投资扶持,中国网友不是很羡慕“文化输出”嘛。结果只用了三年的时间,韩国电影已经沦落到土耳其和西班牙的情况,再这样发展下去也快了。

美国用不到十几亿美元的投资破坏欧洲大众电影,又用十几亿美元吸干了韩国电影。

起初戈达尔只是从艺术角度去反对好莱坞,因为套路化的美国电影只有商业价值,背离了电影艺术价值本身。 后来,戈达尔开始研读教员的书。

1967年,他在阿尔及尔发表声明称:世界上有四分之三地区的电影是按照美国的角度,美国的标准来制作电影……用美国叙事方式来叙述一个故事,所有影片彼此雷同,经济上的帝国主义变成文化上的帝国主义。

这时,你说艺术它重要吗?重要个der啊,像2022年票房前10榜单那些好莱坞大片,它们有个什么艺术,《瞬息全宇宙》有个什么艺术,其实还不是商业大片。

最后就是欧洲三大电影节,电影艺术性再高,但是一看欧洲本土电影市场嘛——

当然,电影号称第八大艺术,只有满足市场的商业大片也不行。电影还是要兼顾艺术的,问题是怎么搞艺术?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就像艺术片完全没有文化交流也不正确。

人粗早期因为文化传播的困难,还有文化平台搭建的困难,古时经年累月的大规模人类活动就不讲。近现代以来,这种文化交流以奖项(也就是制定行业标准)为中心,然后落后国家地区去拿奖。

最后再通过这些奖项和标准向全世界的同行,全社会的舆论发散的一个过程。

而且,落后国家地区上至官方,中间媒体和下面群众又都是认同的。但它有两点,一是行业标准是人家制定的,通常就是美国和西方;二是其它行业不论,单就文化艺术来讲,还是那句话艺术到底什么标准?

诺贝尔文学奖,欧洲三大那么多拿奖的文艺片,有艺术高的也有艺术低的,但是行业标准,定义权都是他们的。美国人直白,奥斯卡也很直白。公司背后的公关重要,电影在它那里市场重要,现在政治正确也重要,连艺术都不重要,你能如何?

说到底,还是我们没有自己定义行业标准的奖项。现在依托于工业的流行文化,还有依托于科技发展的传播平台,已经完全占据中国的本土市场。短视频平台,流媒体平台都一定性的走出去。

但在文化定义权,还有艺术性定义上还是没有从上到下,由内而外都认可的奖项。

当初华语三大奖,2010年后内地电影的发展就超过港台电影,但电影艺术上还是金马为尊,它能定义电影艺术,内地的奖项就变得很被动,内地电影,内地电影人也非常被动。

偏偏内地电影奖项在艺术,商业和奖项评选各方面,至少从目前全世界电影节评选规则上面看。虽然金鸡不是像欧洲三大的艺术奖项,但和奥斯卡、包括衰落不成样子的香港金像比较。

它的评选过程,评选标准,还有评选结果,不服众的地方仍然太多了。

电影节背后又是一个国家对于电影行业标准的风向标,这又扯是我 们官方对于电影,还有流行文化定位的问题,目前的症结还是在这里,也就不太好展开讲了(讲都不好讲,那还讲什么)

最后,好莱坞那一套开始横扫世界,但是时间长了,加上美国和西方社会环境的变化,这个文化思潮变成“回旋镖”了,自己也栽进去了,比如《月光男孩》《黑豹》,韩国《寄生虫》再到现在华裔的《瞬息全宇宙》。

这些导致现在奥斯卡的争议越来越大了,电影节公信力也变得越来越低。

我们还没有建立电影行业评选标准,奥斯卡变得越来越无聊。日本电影和香港电影衰落,韩国电影也快了,倒是早就没有商业电影的欧洲三大电影节,目前都还是全世界电影人艺术的殿堂。

第八大艺术,最后还是艺术永生,有意思!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