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八佰初看感动落泪细品如鲠在喉的一部电影」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289更新:2023-03-22 04:20:48

4166字14图,阅读大约需要11分钟

先说一下我本身的情况,我对历史和战争的研究并不深入,所以在没有任何了解的情况下单纯去刷,觉得《八佰》还是一部不错的电影,但看完之后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对电影的表述及整体观感,便大打折扣。

1 谈判桌上的悲凉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黄晓明饰演的特派员说的那几句话,“所有战争的背后都是政治,不要把这场壮举沦为一场更大的笑话。”“布鲁塞尔会议延期了,也可以说是提前结束了,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帮助我们。”

这是一场“表演战”,观众不限于上海南岸租界区,更是布鲁塞尔会议上的各国政要。弱国无外交,将士们拼死抵抗想要为谈判赢得一些优势,但现实却冰冷得让人心疼。谈判结果永远是综合实力的体现,战场上赢不了,谈判桌上也不会赢。

电影没有回避这些,烈士的牺牲显得更加寒凉。我觉得这一点是《八佰》这部电影中,区别于其他战争片最深刻的一点。

2 触动我的几点

(1)电影中的电影中的高光时刻我觉得有三段,跳楼、护旗、过桥。有多少人被迫参战,有多少人家破人亡,战争的残酷每看一次,都会难过一次。租界的歌舞升平和租界外的战火燎原,电影中体现了多次。这种对比,让人看时,疼得很。

(2)电影里体现的是众生相,有奋勇杀敌不顾生死的将士,也有贪生怕死的士兵;有为了利益出卖情报的汉奸,也有怀有善良之心的外国友人;有对战局悲观失望的特派员,也有抱有必死之心坚持点燃希望的八佰壮士。

(3)电影中有两句台词,王千源饰演的羊拐对姜武饰演的老铁淡淡地说:“送你一程。”还有最后谢晋元用最后一口气喊:“全体过桥。”这两句台词,听后瞬间泪奔。

1 中国在二战中的牺牲

西方学界通常忽略或轻视了中国在二战中的牺牲,尽管中国在战后得到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直到近年,牛津大学教授芮納·米特(Rana Mitter) 著书《被遗忘的盟友》,才全面为中国在抗战中的贡献而正名。

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约百万的主力部队而使其无法北进苏联与德军汇合,覆灭了德国与日本打通欧亚大陆的战略合作构想。

其它人可以忘记,我们中华儿女绝不可忘记,那段伤痕累累却信仰不变的历史。

2 师长孙元良及背后的国民政府

电影描述了抗日军人与日军悲壮的战斗故事,但是可能大家都不知道,这支孤军隶属于国军88师,其师长孙元良是抗战史上著名的逃跑将军。本来国军统帅部是命令整个88师留下来组织抵抗,但是孙元良上下活动,居然让国军高层同意只留下一个营做象征性抵抗,最后才有了谢晋元率400孤军坚守四行仓库。

孙元良

在四行仓库激战的时候,88师师长孙元良竟然扔下部队孤身逃跑到南京。有这样的将领,就算是普通士兵英勇百倍也注定是失败的结局。偏偏孙元良这样的逃跑将军在国民党政府官运亨通,从师长到军长一路升迁,几年之后竟然升任了兵团司令!

为什么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共接收的同样是一个积贫积弱的烂摊子,为什么却能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这些问题其实都指向一个答案:民国的统治集团出了严重的问题。

在国民党执政期间对贪腐的宽容是空前绝后的,同样国民党政府自下而上的腐败也是空前绝后的。正常情况下政府官员贪腐多少还要偷偷摸摸,但是国民党政府却创造了一个空前绝后的纪录——政府出台政策帮助官员去洗劫老百姓财富。国民党政府内部贪腐泛滥成灾却无人管束,原因就在于政府的高层统治者更是变本加厉,肆无忌惮地偷盗国库。

宋子文担任行政院院长11个月时间,国民党政府流失4亿多美元外汇以及370万两黄金,这些黄金与美元绝大部分流入到权贵官员的腰包。民国时代人民的苦难固然有历史积贫积弱的因素,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民国统治集团严重不负责任,国家领袖更是严重不合格。

宋子文

举三个例子,第一,1933年8月30日,蒋介石亲自给准备围剿苏区的国民党将领下令,要求军队对苏区人民进行无差别屠杀!堂堂一国领袖,竟然对自己的子民下屠杀令!这种领袖对国家与人民可有半点责任感?

第二,1938年6月9日,为了阻挡日军攻势,蒋介石悍然下令在黄河花园口决堤放水,此举造成上百万百姓被淹死,流离失所灾民上千万。蒋介石以水代兵不过阻挡了日军三个月而已,日本媒体愤然痛骂蒋介石这是反人类的暴行——能被日本法西斯怒骂反人类,蒋介石也算是历史上独一份。

第三,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宋美龄对大陆人民百般仇恨,竟然请求美国用核武器攻击中国!

了解过真实的历史,可能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共产主义”这份伟大的信仰在那个时代为什么能直捣人心迸射出无比强大的感召力量![1]

3 真实战斗情况

查阅一下史料,从参战幸存者的回忆中,我们能得到的有价值信息点是:日军的进攻并不猛烈。10月27日到10月31日这四天中,日军发动的冲锋次数并不多,战斗不是惨烈的拉锯战。守军伤亡不大,牺牲者不超过10人。这样的伤亡数字,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出现电影中展现出那样激烈的战斗场景的。

四行仓库遗址

以前我们总说,“战争永远比电影更残忍“,但这一次恰恰相反,是电影严重夸大了战争。更悲哀的是,硬骨头的中国军人被一群软骨头送上了战场!而在把谢晋元及423名勇士送上绝地,又让他们屈辱的被俘之后,国民党还不忘吃一口“人血馒头”,把这一壮举拍成了电影,吹嘘自己的“丰功伟绩”。八佰壮士很壮烈,国民政府很无耻。

4 四行仓库战斗后续

按照计划,谢晋元等人撤入租界后,会通过沪西返回部队就行参加战斗。可租界当局却迫于日军的压力,强行将八百勇士解除武装,羁留在一块空地,用铁丝网围住,由白俄兵看守。对于八百壮士的处境,国内外爱国人士十分着急,想尽各种办法,但最终因各种原因,未能救出谢晋元等人。而另一方面,汪伪政府在南京成立后,汪精卫为了讨好日本人,不断用高官厚禄诱降谢晋元。可每次去,都被谢晋元呵斥一通。眼看各种奸计未能得逞,汪精卫就使出更加卑劣的手段。

1941年4月24日清晨,谢晋元像往常一样带兵操练,已经被汪精卫收买的郝鼎诚、龙耀亮、张文清、张国顺四人,故意迟到,待谢晋元走上前询问情况时,四人从身上掏出匕首,蜂拥而上……一个小时后,谢晋元终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年仅37岁。

谢晋元

5 整体战斗总结

综上所述,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完整面目大致如下:四行保卫战是蒋介石打给租界列强看的;租界列强不高兴,蒋介石便赶忙令八百壮士停止抵抗,撤到租界;以英国为首的租界当局,为了不得罪日军,把八百壮士视为俘虏,拘押四年,施以各种凌辱、残害,直至珍珠港事件。

1 导演行为

导演管虎在微博中,他贴出一张合影,配文:“1937年,全线溃退情况下、下令留守上海四行仓库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88师师长孙元良之子——秦汉先生!”

这已经被可以相互佐证的历史材料所证实,管虎以一种歌颂英雄的姿态去吹捧孙元良,我有理由相信是因为秦汉在台湾影坛的地位,可能还想拿一下金马奖项吧。之前管虎还力挺过台独分子戴立忍,让我觉得十分愤慨,一边赚着中国大陆老百姓的钱,一边做着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不能忍。

2 改编情节不合逻辑

(1)编造国军杀害俘虏的情节。但历史上真正杀俘练胆的是日军。

(2)编造中国老百姓私刑吊死日本平民的情节。有一个被删掉的情节大概是:在租界里,阮经天饰演的日本平民,爱好和平,平时说中国话,在围观四行仓库战斗时喊日语阻止日军杀中国人,然后被周围的中国老百姓群殴吊死。

而历史上能找到的原型是,会日语的中国人杨荫榆,拒绝为日本伪政府工作,多次用日语救助被日军施暴的中国人,然后被日军杀害。

日本战败后留下很多遗孤,在那个困难贫乏的年代,中国老百姓收留抚养大量日本遗孤,这些遗孤长大后大部分回了日本,大多数养父母也都很支持,毕竟那个年代日本比中国发达多了,都希望自己辛苦养大的孩子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中国老百姓整体上真的很善良。

电影中编造的国军杀战俘、老百姓私刑吊死日本平民的情节,即等于为日军在不久之后制造的南京大屠杀开脱罪责。以后日本右翼分子也可以拿这样的片段为日军在中国的暴行进行辩护。这才是最不应该肆意改编的根本原因。

(4)最后电影里谢晋元营长让杂牌军断后,国民党正牌军过桥,先不谈真实历史是基本比较安全地进入租界(虽然最后成为俘虏),即使是改编,也要根据人物的性格来合理延展,这种把不是我本部人马弃之断后的行为,我估计谢晋元营长知道后,也要从棺材板里跳出来吧。

(5)电影着重强调的是:八百壮士唤醒了事不关己的上海人民。但当时的上海人民对支持抗战早有共识,根本不需要唤醒。这么拍否定了全民抗战的历史,丑化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形象。

之所以现在《八佰》这部电影评分还这么高,是因为它打的是爱国主义的旗号。而爱国主义,是最容易引发共鸣的,尤其在当前的国际大环境下。

不管电影有多少争议,但它确实让人们重新聚焦到四行仓库那场战斗,再次回顾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战争之中无人可做选择,人人被迫卷入历史的洪流。

愿天堂没有战火,愿所有曾经守护我们国家的英雄们得到安息,愿生者勿忘那段惨痛历史,珍爱和平,砥砺前行。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