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 日军装备「八佰中的日军武器装备和真实情况出入到底有多大」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2更新:2023-03-22 06:40:54

老周

摘要:应该说《八佰》中对中国军队的军服和枪械,道具方面做的很到位,而日军的武器装备道具,就要明显差了一个水准,和真实情况出入还真有点大。

图1:《八佰》中中国军队的军服和枪械还是很到位

【头条号首发】

应该说《八佰》中对中国军队的军服和枪械,道具方面做的很到位,而日军的武器装备道具,就要明显差了一个水准,和真实情况出入还真有点大。

图2:剧中出现的日军装甲车

图3:日军狭小的坦克炮塔

图4:九八式牵引车结构图

图5:九八式牵引车

接着就是飞机登场了,在真实的四行仓库之战中,还真有架日军飞机出现,不过只是架侦察机,而且忌惮四行仓库楼顶的高射机枪,只盘旋了一圈就飞走了。而在影片中,日军这架飞机可是大杀器,连番扫射,导致守军死伤枕籍,最后守军步枪、轻重机枪外加机关炮全部开火,才将这架飞机击退,总算没上演一出步枪击落飞机的神剧桥段。

从外形看,应该是日本海军的九六式舰战,也就是舰载战斗机,1936年定型装备部队,是日本海军在二战中第一种全金属单翼战斗机,在当时来说算得上性能比较先进的战斗机,也是1937年淞沪会战中日本海军的主力战斗机,所以很对路,一点问题都没有。

图6:片中出现的日军飞机

图7:九六式舰载战斗机

毛病出在机身上的“报国212”,以及“帝国生命号”的字样。“报国”是战争期间日本民间集资购买再捐赠给军方的飞机专用的名号,而“报国”后面的数字,是指捐赠的第几架,212就是捐赠的第212架,而“帝国生命号”则是表示捐赠人或者公司,说明这架飞机由帝国生命保险株式会社(就是今天的朝日生命保险公司)。员工集资捐赠的。

图8:片中日军飞机上的“报国212”字样

图9:真实的“报国212”号九六舰战

1938年才出现的装甲车和飞机提前出场,而真正在淞沪会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影片中却没有表现。当时日军在重庆、宜昌、长沙、汉口、芜湖等长江重要口岸都常驻有军舰,本来中曾计划在江阴设置沉船封锁线,来个关门打狗,将在长江流域的日军战舰封闭在长江上予以围歼,结果这一计划因为汉奸把计划泄露给日方,导致日军舰队在江阴封锁线完成前就匆忙冲出长江口,连同原来在上海以及台湾的第三舰队主力全部集结在上海外海,总共包括4艘巡洋舰、13艘驱逐舰、12艘炮舰在内三十多艘战舰,另外还有3艘航母和1艘水上飞机母舰搭载123架舰载机负责航空火力支援。这些军舰的舰炮火力和航空火力支援对于日军在淞沪会战初期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而其中的主力战斗机就是九六式。

所以,中国军队对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可谓恨之入骨,动用飞机、鱼雷艇、岸炮甚至蛙人携带水雷进行自杀攻击,几乎用尽了所有办法,可惜还是没能将其击沉。

图10:停泊在黄浦江上的“出云”号

对于日本海军舰艇的助战,影片没有丝毫提及,还是有些不应该。

最后回到地面战斗,片中进攻四行仓库的主要是陆军,还搞了个第5旅团第68联队联队长和谢晋元在阵前骑着马像骑士那样对话。实际上,68联队此时正在沪西苏州河一线进行强渡作战。

图11:片中进攻四行仓库的是日本陆军

在市区的基本上都是海军陆战队。不过在日本海军创建之初,并没有海军陆战队的编制。日本1886年颁布的《海军陆战队概则》中,更是明确规定日本海军不设立海军陆战队,仅在必要时,舰队指挥官可将舰员临时组织起来,发给武器参与陆上作战。

从1894年甲午战争开始,日本就开始派军舰常驻上海。1897年,上海小车工人示威,日军从“大岛”号军舰上抽调20名水兵登陆,保护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虽然人数只有20人,但这是日军在上海派驻地面部队的开始。

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日军见局势危急,下令驻扎在天津的日本海军“爱宕”号炮舰派出数十名水兵,携带步枪火炮进入北京东交民巷,参与使馆区的防御。这支被称为“海兵队”的临时编组的海军陆战部队在此后的作战中几乎被全歼,但对阻止义和团攻入使馆区,保障使馆区的安全发挥了很大作用。此后,从军舰上抽调水兵参与陆上作战就开始成为日本海军一种常态,在1904年到1905年的日俄战争,以及1914年日军进攻青岛德军的作战中,日本海军抽调水兵组成的陆战部队表现都相当抢眼。

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与日本在中国的侵略行动日益频繁和深入,日本海军终于意识到需要建立一支具有较强陆上作战能力的正规陆战队。

图12:由水兵组成的海军陆战队

1927年,北伐战争开始,日本海军于1927年3月派遣“天龙”号巡洋舰掩护来自本土吴、横须贺、佐世保三个镇守府的特别陆战队共计3个大队在上海登陆,与驻防上海的“利根”号巡洋舰上的临时陆战队共同组成“联合陆战队”,总兵力约1400人,这支联合陆战队在上海阻止北伐军进入租界,以及1928年5月在济南阻止北伐军进攻的“济南事变”中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北伐战争结束后,日军没有将这支部队解散,反而在1928年6月从这支联合陆战队中挑选精锐,正式组建“上海陆战队”,隶属“遣支第一舰队”,这也是日本海军第一支常设的陆战队。

上海陆战队成立后,日军便觉得有了可以在上海大捞一把的本钱。因此于1932年1月28日向中国在上海的驻军发动进攻,以为能够一举解决上海守军,占领整个上海。但遭到了驻防上海的十九路军顽强抵抗。十九路军不仅击退了日军的进攻,更一度对日租界展开反攻。日本海军只得于1月31日紧急从本土抽调陆战队增援上海。中国也派出由最精锐的87师、88师和教导总队组成第5军赶赴上海参战,双方在上海展开激战,日军见战局不利,于2月调动陆军第9师团和第12师团在上海登陆投入战斗,最后双方于3月达成停战协定。

图13:一二八淞沪事变中在上海街头的日本海军陆战队

在这场局部战争中,日本海军陆战队的表现显然不尽如人意。但是日本海军还是注意到了这支部队的价值——如果没有这支陆战队,日本在上海的租界很可能在陆军到达之前就被中国军队攻占,那么就将使日军陷入巨大的被动,而且日本数十年来在上海的苦心经营也将付诸东流。

日军认为上海陆战队表现不佳的原因是没有装备足够的重武器,因此1932年10月日本海军发布《海军特别陆战队令》,将上海陆战队升格为与海军镇守府平级的“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编制包括5个步兵大队、1个炮兵大队和若干直属部队,总兵力达到约4000人,装备120毫米榴弹炮8门,75毫米山炮、速射炮等32门,战车、装甲汽车约20辆,而且士兵主要武器不是日军最普遍的三八大盖,而是更有利于巷战和近战的德制伯格曼MP-18冲锋枪,也就是当时中国俗称的“花机关枪”,火力远比三八大盖要猛烈。

图14:大量装备冲锋枪的日军上海特别陆战队

片中也几次出现穿着水兵服的海军陆战队,但这是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的海军陆战队军服,藏青色水兵服在地面作战时,实太显眼了,所以1933年开始换装全新的海军陆战队制服。这种制服颜色为青褐色,采用大翻领和横向大肩章样式,军官戴黑色领带。这可比陆军马鹿的军服洋气多了,正如《亮剑》里楚云飞穿上小翻领美式军装时的感慨,连呼吸也自由了。

图15:片中的日本海军陆战队还是穿着1932年时的水兵服

图16:1937年时的日军陆战队军服是这样的

图17:日军陆战队军官的军服

虽然《八佰》在日本陆军军服上还是比较用心,全是立领和肩章样式的昭和五式,但海军陆战队的军服就是大BUG了。

从上面的介绍来看,日军上海陆战队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中表现不佳,但却马上从中吸取了教训,并很快就在编制、武器装备和军服等方面进行了改进。而中国军队却还死守着一二八淞沪抗战的一套战法,没有任何反思和改进。尽管早就提出了“先发制敌”的设想,但战前准备却几乎是空白,没有组织营团级主官和参谋人员到实地观察地形和进攻路线,没有派遣侦察人员详细侦察(连哪里有铁栅栏都不清楚,以至于36师在唐山路遇到铁栅栏障碍,整整一个营死伤殆尽),也没有事先组织动员上海市民当向导,利用上海市区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弄堂小路渗透穿越日军防线,更没有安排精干突击队事先便装潜入日军战线背后,就是一味猛冲猛打,白白浪费了基层官兵的勇敢,很多伤亡如果事先准备周密完全可以避免。因此,中国军队投入了五个师又两个旅,近六万人,对日军上海特别陆战队六千人,围攻了整整十天,都一直没有成功。

十日围攻的失利,固然有日军火力占优的原因,但中国军队战前准备不利,战术呆板,也是重要原因。直接指挥十日进攻的张治中,9月初被撤职,此后再也没有执掌兵权。但淞沪会战初期未能一举消灭日军上海特别陆战队的事实,已然无法改变。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