饰演李大钊的演员诸多张桐最受认可得益于他对人物的敬畏之心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56更新:2023-03-22 08:34:18

近期,许多观众对饰演《觉醒年代》中李大钊的张桐,没有入选27届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的提名,纷纷鸣不平。

它说明了观众对张桐演技的认可,对张桐成功饰演李大钊的肯定和褒奖。

自然,这是观众审美情趣的一种体现,也是可喜可贺的参与意识。

演员张桐

实际上,张桐用他为观众奉献的一个个成功而生动的屏幕人物,就是一尊尊奖杯;尤其是张桐对艺术的执著与真诚、对他所饰演人物的敬畏之心,还增添了这尊无形奖杯的含金量和生命力。

再对比影视剧中的李大钊形象,数张桐饰演的最佳,也最受观众认可。这对一个青年演员来说,足矣!

《亮剑》中张桐饰演的魏和尚与李幼斌饰演的李云龙

观众对张桐的认识和认可,是从他饰演《亮剑》中的魏和尚开始的。

尽管,这部剧中的李幼斌、张光北等大腕是夺人眼目的明星,紧紧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但初出茅庐的张桐依然用他的出色表演,显示了一个青年演员的存在和实力。

他徒手杀死几个鬼子的彪悍和敏捷、他在危难中救出团长的忠诚与英勇、他死于土匪之手的遗憾与痛惜等等生动情节,成功塑造了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八路军战士形象,使《亮剑》成为经典抗战剧的因素之一。

演员张桐

按说,张桐本人的气质与“魏和尚”这个人物,反差极大。他是理工大学毕业,身上带有浓厚的“理工男”的内向与严谨,后在法国学习电影艺术,又被熏陶出一种法兰西的文化情调。他温文尔雅,待人和善,微笑中散发着由衷的真诚和爽朗。

《亮剑》中张桐饰演的魏和尚与李幼斌饰演的李云龙

那么,张桐是如何适应角色需要,用演技展示他性格的多面性呢?

接“魏和尚”这个角色时,张桐得知他饰演的是一位八路军团长的警卫员,不禁产生了一种敬意,进剧组后看到这位团长的饰演者竟是他仰慕已久的李幼斌,又增添了一份敬畏和庆幸。

所以在整个拍摄中,张桐就是怀着双重感情紧跟在李幼斌的鞍前马后。戏里,他忠心耿耿地护卫着团长李云龙,认真执行团长的每一个命令;戏外,他毕恭毕敬地求教于李幼斌,学习大师对角色的理解与处理。

《亮剑》中张桐与李幼斌

好在这部戏给他的戏份很多,让张桐有了充分的学习机会,并热蒸现卖地表现他的演技里,有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情节,尤其是魏和尚与李云龙死里逃生那场戏,足足10多分钟,张桐把自己的全部感情都交融其中。

夜里,鬼子突然袭击八路军团部,使新婚的李云龙措手不及,他为了保护妻子秀芹不愿撤离,“魏和尚”一掌将李云龙打晕,背起来就跑。

待李云龙醒来后,看“魏和尚”还背着他,就命令立即放下。

“魏和尚”轻松地劝慰道:

俺在少林寺练的就是这个耐力,背个人不算啥。

其实作为演员的张桐并不轻松,他没有走过山路,更没有背着人走最这么远的路,他很吃力。是对这部剧的敬畏、对这份缘分的珍惜,促使张桐突破了自我极限,一口气负重跑了两公里,即使导演叫停了,他还没有止步。实在没力气了,张桐才瘫倒在地,把李幼斌摔到山下.....

《亮剑》中张桐饰演的魏和尚与李幼斌饰演的李云龙

接下来的戏更为感人。

李云龙和魏和尚被鬼子包围在一个农家小院,子弹已经打完,李云龙又患病了,形势十分危急。

为了打破紧张的气氛,“魏和尚”对奄奄一息的李云龙说:

团长,你这病好治,俺在庙里的时候,我师傅就得过这病,是俺侍候了一个月,吃些草药就好了。等咱安顿下来,俺给你讨个方子,抓些草药吃,几天就好啦。

李云龙冰凉的心里涌进一股暖流,把憋了好长时间的话在生死之交时说了出来:

和尚,你给老子做警卫员委屈不委屈?凭你那身功夫,又有几十次战斗经验,当个营长都可以。

魏和尚憨厚地笑了笑说:

团长拿俺当兄弟,俺这条命就是团长的,给多大的官咱也不干,情份比啥都重要。

这番对话,是戏里战友和兄弟之间的交心,又像戏外父子俩炽热的亲情。

《亮剑》中张桐饰演的魏和尚和李幼斌饰演的李云龙

所以,在此后的戏里,当魏和尚被土匪杀害后,李云龙不顾违反纪律,率兵攻打土匪老巢,并亲手宰了杀害魏和尚的凶手。

观众看到这里,为魏和尚的死潸然泪下,为李云龙的义气叫好。

在戏外,李幼斌与张桐的情谊始终保持和延续。李幼斌看好这位正直和坦诚的年轻人,热心为张桐铺路搭桥。

张桐在此后饰演的多是军旅英雄或绿林好汉,他们增长着张桐的演技,也强化着张桐对艺术的敬畏之心。

这些经历为张桐主演主旋律大剧《绝命后备师》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电视剧《绝命后备师》剧照

电视剧《绝命后备师》是为纪念长征70周年,推出的重点剧目,它表现的是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为掩护主力红军突破湘江,与数十倍于红军的国民党军浴血奋战的故事。全师6000余人的牺牲,书写了中国革命史上一段惨烈的篇章。

师长陈树湘是位传奇将军。参加过北伐,大革命失败后跟随毛泽东到井冈山,因为勇敢机智,担任中央警卫部队的负责人,成为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的“保护神”。

长征开始后,几十万国民党大军四面围剿,为了保障红军主力摆脱敌人,中央成立后备师负责阻击,陈树湘被任命为后备师师长。

张桐在《绝命后备师》饰演的师长陈树湘

演好这个人物自然是这部剧成功的关键,经过反复筛选和比较,张桐成为饰演陈树湘的不二人选。他有文武兼备的气质,有将军所需要的外形优势。

张桐接手这个神圣的人物后,依然怀着敬畏之心,研究相关资料,到实地考察,使内心贴近了剧中人物。

所以,张桐一出场就有一股红军将领的英武气势。他把招募新兵、安抚家属时所体现的长者风范;把与数倍敌人周旋、并将敌军紧紧吸引在身后时的足智多谋,演绎得惟妙惟肖,富有看点。尤其是送三位小战士离开险区那场戏,更是催人泪下。

张桐在《绝命后备师》中饰演的师长陈树湘

那是狙击任务的最后关头,面临的将是全军覆没。为了留下三十四师最后的血脉,让他们把寄托着全师灵魂的花名册交给党中央,师长陈树湘决定送走三名小战士。

张桐郑重叮嘱三名小战士一定要活着出去,一定要把全师的花名册和6000名战士的遗愿报告给中央,眼神之恳切、泪水之真诚、台词之坚定,感动了这场的演职人员,也感动了观众。

《绝命后备师》剧照

与敌人周旋,就是在大山里迂回穿梭,或长途跋涉,或日晒雨淋,还有不间断的爆破,是极其艰苦的战争戏。张桐不但身先士卒,还不断地鼓励参演人员:

在这里我们不是一个普通人,而是肩负着英雄的使命,我们面对的不是磨难,而是是磨练。

正是把磨难当做磨练的敬畏之心,使张桐把最后一场戏演得炉火纯青。

陈树湘负伤后,被敌人抬在担架上去庆功,不愿做俘虏的陈树湘撕断露在外面的肠子,自杀身亡。

这场戏表演的空间很小,张桐用坚韧的眼神、有力的手掌,依然把这位传奇英雄演绎得壮怀激烈,感人肺腑。

张桐获飞天奖最佳男主角

正是凭借对“陈树湘”这一角色的成功演绎,在有张译、张嘉译、吴秀波这些优秀演员同时提名的第31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的激烈竞争中,张桐脱颖而出,成为首位获得此奖的80后男演员。

张桐在《觉醒年代》中饰演的李大钊

2018年,大型献礼电视剧《觉醒年代》筹拍,这是一部汇集党的创始人和文化精英的大剧,选择演员、特别是选择饰演李大钊、陈独秀这两个主角的演员,成为当务之急和能否成功的关键。

导演张永新眼光很毒,也想启用新人,他在浏览了张桐演过的大量角色后,慧眼识珠地选择张桐饰演李大钊。

从外形上看,起初许多人不看好张桐,张桐自己也有因为过于敬畏李大钊而产生了畏难心理:

李大钊先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开天辟地”的一个伟大人物,怎样让这个人物既符合历史,又生动鲜活,我觉得太难了。

张桐在《觉醒年代》中饰演的李大钊

在导演的一再邀请下,又经过张桐自己反复地思考,他决定去啃这块“硬骨头”。

一到剧组,张桐就沉下心来,研究有关李大钊的一切资料,最后用鲁迅先生的两句名诗归纳李大钊的精神和形象: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就准确地抓住了李大钊性格的两面,即李大钊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旗帜鲜明和立场坚定;在人民大众面前的亲如一家和无私豁达。

张桐在《觉醒年代》中饰演的李大钊与于和伟饰演的陈独秀

于是,张桐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李大钊。

在军阀面前,张桐把李大钊的勇士形象饰演得无所畏惧;在进步青年面前,张桐把李大钊的导师模样饰演得和蔼可亲;在工人中间,张桐把李大钊的孺子牛精神饰演得尽善尽美;在家中,张桐把李大钊丈夫和父亲的情怀演绎得柔情似水。

如李大钊与铁路工人过年那场戏。张桐展现了李大钊与工人一起包饺子的幽默与随和;展示了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与精确。

尤其是李大钊夫妇在北大校园的那场戏,张桐更是把自己的演技发挥到极致。

他先是表现李大钊在妻子面前的轻松与愉悦,眉开眼笑中展露一个“小丈夫”的孩子气;继而又放声痛哭,释放李大钊对妻子的愧疚与歉意。声声哭、滴滴泪直抵观众的内心,赢得多少感动!

《觉醒年代》中的李大钊、陈独秀、胡适

剧中李大钊、陈独秀、胡适是三位主要人物,有共同的志向,也有不同的选择和性格的差异。张桐用敬畏之心把李大钊拿捏地十分准确,使李大钊既有别于陈独秀,又不同于胡适,用一系列剧情使李大钊成为最接地气、最爽直、最真诚的领袖与斗士,也成为观众最喜欢的人物。

影视剧中,饰演李大钊的演员不少,但在丰富性和准确性上,张桐当属名副其实的一个。

张桐在《觉醒年代》中饰演的李大钊

正因为如此,张桐饰演的李大钊才得到了观众的特殊看好,为他没进入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提名而鸣不平。

也因为如此,正在热播并受到好评的《光荣与梦想》中的李大钊依然由张桐饰演,也让其他剧中的李大钊扮演者相形见绌了。

其秘诀正如张桐的内心自白:

我是抱着一颗敬畏之心和谦虚之心来诠释李大钊的,我把我的灵魂敞开,去迎接另一个灵魂的到来。

这颗敬畏之心就是含金量最高的奖杯,这样的灵魂就能使张桐走得更稳、行得更远......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