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赌片鼻祖「香港赌片兴衰史千王之王2000后他们都老了」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91更新:2023-03-22 10:44:39

上世纪七十年代,香港工商业发展迅速,带来了富裕的同时,也导致了香港的贫富差距极为严重。

在此之前,不少港人的生活状况虽然窘迫,但内心还是有一种安贫乐道、蔑视赌博的心态。

但是,因为六合彩、赌马等活动的兴起,一部分人通过这种方式一夜暴富,让很多底层的人红了眼。

“一夜暴富”的心态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是很多人心中都有的一个念头。

于是,不少香港人将希望寄托到了这些东西上面,赌博也成为了最有诱惑力的活动。

处于高速发展期的香港电影也没有忽略这一点,于是便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赌片”。

这些“赌片”见证了香港电影的崛起,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香港电影一起落寞了下去。

01

初出茅庐

要说赌片的开端,应当追溯到1972年。

那个时候,也正是香港赌博风气兴起的时候。

那年,一位名为张曾泽的导演拍摄了第一部赌片《吉祥赌坊》。

要说这部电影有多老呢?

从海报上可以看出来,那时候的字还是从右往左看。

而且在各大视频网站上也根本搜不到资源。

而正是这部电影,掀开了香港赌片的第一个篇章。

1970年,导演张曾泽拍摄了一部名为《路客与刀客》的电影,并且获得了当年金马奖的最佳导演、优秀剧情等奖项。

正是因为这部电影,他被邵逸夫看中了,并且一下和当时如日中天的邵氏签了6部电影。

到了1972年,他就拍下了这部《吉祥赌坊》。

《吉祥赌坊》剧照,那时的午马还很年轻

这部先河一样的电影,在李小龙《精武门》和《猛龙过江》的围攻下,依然取得了超过百万票房的成绩。

位列当年电影票房排行榜第十三位。

凭借这部电影,张曾泽在邵氏里面有了自己的地位,并且还被捧为“邵氏新贵”。

随后,张曾泽趁热打铁,又拍出了两部赌片,分别是《恶霸》和《大老千》。

但是这两部电影并没有获得像《吉祥赌坊》一样的成绩,而是相对平庸。

每个搞艺术的人心中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坚持和艺术追求,据传,张曾泽在邵氏呆的并不开心。

因为机械化、工厂化的拍摄,十分注重盈利的做派让张曾泽感到十分不舒服。

在完成了合同上的6部电影后,张曾泽选择了离开邵氏。

张曾泽的赌片和后面王晶的“英雄式赌徒”相差很大,他更多的揭示了赌博带来的危害。

“我收集了很多方面的资料,并且也访问了许多内行人,希望能把老千行骗的阴谋揭示出来,一则可以增强影片的娱乐色彩,另外也许可以给人提高警觉。”

在张曾泽之后出现的,是一位叫做程刚的导演。

1976年,一部名为《赌王大骗局》的电影上映。

本以为可以靠这部电影一举打开香港的赌片市场,但是却好巧不巧遇到了许冠文的巅峰作品《半斤八两》,导致票房平平。

也正因如此,使得赌片的大爆发又拖了几年。

总的来说,七十年代的赌片还是十分良心的,没有一味的去美化赌徒形象,也没有给人很强烈的“可以通过赌博暴富”的感觉。

更多的还是写实类的拍摄,揭示赌局骗术的题材。

02

横空出世

大家对于王晶很熟悉,但是他的父亲王天林,则是老一辈更出色的导演。

导演杜琪峰是王天林的徒弟,周润发更是被王天林一手捧起来的。

1980年,王天林提议将赌术再次搬上舞台,好在竞争激烈的电视剧中能有一席之地。

TVB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且邀请了谢贤、任达华、黄霑等人共同参与进了这部电视剧。

大家都知道谢贤的外号是“四哥”,而他这个外号,正是出自这部电视剧。

那时候的TVB还没有现在的主演、配角一说,而是每部戏都由大腕去带新人,而任达华正是因为这部戏,被谢贤等人打造成了如今的演技派。

而这部电视剧也明显的借鉴了好莱坞的一些经典电影的模式,比如《骗中骗》,《教父》等。

这部电视剧可以称得上是经典,收视率也居高不下。

年轻时期的任达华

第二年,趁热打铁,TVB基于《千王之王》的故事架构拍摄了一部电视剧《千王群英会》。

不仅仅找到了周润发饰演男二号,王天林还自愿担任导演执导,专门指导杜琪峰,手把手把他带了出来。

这两部电视剧,填补了当时香港荧幕上关于“赌片”的空白,虽然也有其他赌术题材的电影,但是却没有一部能够如此优秀。

但是,在此之后的近10年时间,香港“赌片”再无经典。

03

赌神高进

关于周润发,在我印象中除了小马哥之外,最令人难忘的就是在《赌神》中饰演的赌神高进了。

黑西服、黑风衣、大背头、长方形的巧克力随意抓到“3”的能力和无时无刻的微笑,无一不是他十分有个性的标签。

而正是1989年王晶执导的电影《赌神》,让香港影坛的“赌片”市场发生了天翻地覆般的变化。

赌神

卢冠廷 - 赌神 电影原声

赌神的成功,不仅仅是明星的阵容,而是它的剧情。

“高进”经历了由神到人,再由人到神的一个过程,尽管在片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扮演了一个白痴,但是在赌桌上依旧能够展现十分神奇的赌术。

往高了说,《赌神》这部电影代表了整个赌片市场的巅峰,也引领了整个香港电影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

《赌侠》、《赌圣》、《赌魔》等等,一切能够放在“赌”的词缀,几乎都被拍了个遍。

而《赌神》的衍生剧《赌圣》和《赌侠》,更是将周星驰从一个展露头脚的小人物变成了叱咤风云的一代巨星。

大家对于“双周一成”都很熟悉,但是在赌片届,也有着“双周一刘”的称呼。

在当时那个年代,赌片市场近两亿的票房都来自周润发、周星驰和刘德华,而其中一个亿都来自周星驰。

可以说,赌片成就了周星驰。

当然,也可以说是王晶成就了周星驰。

那时候市场上赫赫有名的赌片,均出自王晶之手。

搞笑戏份的创意、情感和内容的拿捏,都是王晶导演的过人之处。

但是,在王晶的手里,赌片故事中的主人公全部被“过度神话”。

众所周知,赌博是百害而无一益的东西,然而在王晶的电影中却被英雄化,这也是在这个“赌片大爆炸”时期最大的缺点。

不过在大爆炸阶段过后,迎来的就是赌片的自省时期。

04

引人向善

除了《古惑仔》以外的所有黑社会题材电影,全部都是以主人公的悲剧作为结尾,后期的赌片也一样。

吃喝嫖赌四个字,赌放在了最后面,因为它是四样东西中最害人的。

其他三样不会让人一夜之间失去所有,唯有赌博,可以让人顷刻之间失去所拥有的一切。

看《赌神》等系列电影就可看出,动辄几百万的赌金,到了最后甚至上亿的赌注,让人们不禁会对这样潇洒的生活产生向往。

当然,他们只看到了赢的人的快乐,却没有看到输的人的凄凉。

80年代末90年代初,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赌博一夜之间输光一切从而跳楼自杀,人们意识到了赌博的危害,王晶也一样。

在那个时候,王晶一改早期“英雄化”主角的套路,反而走起了更加写实的路线。

从《赌神3》到《赌圣3》,主角失去了种种特异功能,赌术都变成了骗术。

片中的赌徒们也都落了个凄惨的下场。

为了能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刻的意识到赌博的危害,在1989年,王晶拍摄了一部名为《至尊无上》的电影。

在电影中,在里面扮演职业赌徒的刘德华,最终落得个自己和女友都惨死的悲惨结局。

随后,导演杜琪峰拍摄了《至尊无上2》,在电影中,里面拥有高超赌术的人,无一不是以悲剧收场的。

刘德华饰演的鸡翼也同样悲凉,女友惨死在对手的手下,自己更是被灯管打瞎了双眼。

在片中,没有一个镜头不在诠释着赌博的危害。

90年代开始,赌片便被拉下了神坛,没有了花里胡哨的炫技和超能力,回归真实,让观众们认清了现实的残酷。

直到1999年,王晶找到了周星驰,想要通过其他的手法来诠释赌片,并且想要通过这部电影捧红林熙蕾和张家辉。

导致我以前看的时候一直以为周星驰才是主角。

但是周星驰只参与拍摄了6天,无法忍受粗制滥造的剧本,他离开了剧组。

这部电影正是《千王之王2000》。

自这部电影之后,香港再无赌片。

05

随着港影一起沉寂的赌片

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话:小赌怡情,大赌伤身。

很多赌徒都用这句话为借口,来开展自己的赌博工作。

然而,不论大赌小赌,只要是赌,就停不下来。

赢了一块钱就想赢十块钱,赢了一千块就想赢一万块。

以为自己摸透了规律,殊不知,庄家永远不可能输。

赢了的人想再赢,输了的人想翻盘,不输到倾家荡产,谁也不会收手。

越来越多的人认清了现实,赌片的题材最终还是不再受观众的欢迎了。

1980-2000这20年间,各种各样的题材也都被拍了个遍,很难再寻找到一个新的角度去拍摄赌片了。

并且,随着香港的回归,越来越多的影星选择了来到内地发展,其中就包括四大天王、周润发、周星驰、成龙等人。

慢慢的,港影老了,没有优秀的新人出现,大家也在啃着以前的老本。

那一代人最终还是老去了,然而随着他们老去了不仅仅是赌片,还有香港电影。

1、搜狐网:《赌片的没落,终究是社会进步所致》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