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皇帝溥仪初下江南参观南京总统府嫌弃蒋介石的府邸太小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59更新:2023-03-22 13:51:10

“我还以为蒋介石的总统府有多大呢,原来这么小啊。”

清朝灭亡后,溥仪不再拥有皇帝身份,监狱改造十年后,受周恩来总理推荐,溥仪开始为新中国工作,作为中国公民身份的溥仪得以展现他的文采和学问。

在一次由周总理安排的“下江南”的参观学习中,当溥仪来到位于南京总统府参观时,竟然当众嫌弃蒋介石的总统府太小。

蒋介石的总统府可不小,据记载占地约有9万平方米,只是观景也需要转上大半天,那为何溥仪会作此感叹?这一切就要从溥仪的出身说起了。

清朝末帝

1906年,溥仪出生于醇亲王府,作为亲王之子,溥仪本就拥有无数风光,但命运不让他止步于此。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太后将溥仪指为继位人选,同年,慈禧病逝,三岁的溥仪被父亲醇亲王载沣自封摄政王,扶持上位,成为清朝皇帝。当时的清朝已经处于苟延残喘的阶段了,溥仪的继位也是其父想要把持朝政的阴谋。可以说,溥仪的傀儡之路是他父亲的私心造成的。

做一个傀儡皇帝对溥仪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他只需要在紫禁城里面吃好喝好、认真学习诗书礼乐,把国事的决策权统统交给摄政王爱新觉罗·载沣就好了。也许溥仪是聪明的,他所有的表现都符合载沣所需要的在位者形象,所以溥仪才没有成为载沣野心上的弃子。

但爱新觉罗·载沣的所有宏图大志在1912年破碎。辛亥革命后,受人民拥护,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北洋政府推选袁世凯作为临时大总统上任,袁世凯展露出自己的野心:称帝,他逼迫溥仪签下了退位诏书,大清亡了。

退位之后,因为当时的南京政府和满清皇室签订了和平条约,溥仪仍旧生活在皇宫之中,吃穿用度和之前没有什么改变,所以年仅6岁的溥仪还没有意识到时局的混乱,照旧过着自己的皇帝生活。

1917年,张勋率兵冲进京城,当时的大总统是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黎元洪,袁世凯死后,由黎元洪接任大总统之位。张勋将黎元洪赶出了京城,重新恢复了溥仪的皇帝之名,这就是著名的宣统复辟事件。

但清朝灭亡是大势所趋,以张昭为首的这些守旧派终究难成气候。很快,张勋节节败退,溥仪再次被赶下位,这时的溥仪已经十三岁了,明白皇帝身份可以拥有的权力,以至于后来北京政变,冯玉祥将他赶出紫禁城后,为了恢复地位,他决定离开北京,去寻求日本人的帮助。

日本人对中国一直虎视眈眈,真的会好心出兵帮助溥仪?

“监狱”生涯

当然不会,日本当时正愁找不到侵略中国的理由,溥仪的到来让他们豁然开朗,打着这个废皇帝的名号入侵中国不就正好。于是他们哄骗溥仪,愿意帮助他重新夺回地位,重振大清王朝。两边同时打着利用对方的念头,可谓是十分和谐。

日本在国际上以溥仪为由,开始了中国的侵略。后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创立了“满洲帝国”,让溥仪称帝。溥仪又开始了他的傀儡生活,日本人是想借溥仪之手,完成对中国的政治侵略。

为了稳住溥仪,日本对溥仪的照顾面面俱到,还将溥仪之前的皇妃们接了过去。在日本人的安排下,溥仪整天沉迷于歌舞酒会,对日本的企图毫无察觉,等到发现自己被限制了自由也为时已晚了,他的几次逃跑都以失败告终。

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取得全面性胜利,日本宣布投降,满洲帝国覆灭。溥仪在日本人吉冈安直的安排下,带着侍从打算逃往日本。但在沈阳机场被苏联红军抓获,被带回了苏联,在苏联度过了五年监狱生活。

由于溥仪曾经是大清皇帝的身份,即便在监狱里,苏联方也给予了他一定优待,安排专人管理他的饮食起居,因此溥仪在苏联的监狱生活十分清闲,也不需要参加劳作,每天念经送佛、算卦。溥仪十分担心苏联方会将他送回中国,溥仪认为自己一旦回国,一定必死无疑。

为了留在苏联,他甚至提出了加入苏联共产党的请求,但苏联方没有做出回应。

1950年,溥仪被引渡回中国,被关押在了抚顺战俘管理所,接受思想、劳动改造。在中国的战俘管理所,溥仪失去了他的优待,不会再有人照顾他的起居,这对素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溥仪来说可是天大的困难。

可监狱不会适应他,只能是他去适应监狱生活,他和其他战犯同吃同睡,每天要学习和劳作,这是溥仪从未体验过的。整整在监狱里改造了近十年后,溥仪彻底与他的皇帝身份分道扬镳,他学会了料理自己的生活,洗衣服、做饭、浇花、种地。

1959年,建国十周年,毛主席决定特赦一批改过自新的罪犯,溥仪正在名单之中。拿到特赦单的溥仪热泪盈眶,苏联五年,回国十年,溥仪终于结束了他近十五年的牢狱生活。

按理说,出狱之后,溥仪会过个普通公民的生活,但他却进入了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这是为什么?

“皇帝”的雷言雷语

在经过十年思想改造,深刻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溥仪对新中国十分拥护,政府对他也十分宽容,专门给了他一封介绍信,让他出狱后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得到了第一份工作。最开始,溥仪被安排负责院里的卫生,因为工作态度十分认真仔细,就被转到了繁殖温室工作。

在植物园工作两年后,在周总理的安排下,他成为了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的专员。溥仪作为清朝末帝,对清朝历史的了解可能比专家还要详细。在一次游览故宫时,溥仪发现了故宫的后期修复将多处摆设错误,最令人啼笑皆非的便是指出故宫博物馆把光绪的画像挂错了,上面挂着的画像是他的父亲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无论是溥仪自己的文采还是他对清朝历史的了解,毫无疑问他是适合这份工作的。

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的邀请下,溥仪所属的机关进行了南下的参观活动。古有帝王下江南,溥仪也下了回江南。南下之行他们一行人最先到达了南京,作为民国政府的根据地,溥仪心里升起了对比欲,他想看看,继大清之后的统治机构是什么样子的。

于是一行人浩浩荡荡来了南京总统府,总统府的规模很是气派,其中的建筑更是囊括了近代中西两种风格,整个总统府划分成了好几个区,所有建筑设施一应俱全。众人将整个南京总统府转了一遍,最后来到了蒋介石的办公室。

溥仪面对一眼就能看全的总统办公室,发出感慨:“总统府原来这么小啊!”

溥仪想说的应该是总统办公室,他的发言使得同行人啼笑皆非,“自然自然,总统哪里比得上您这位皇帝啊,哈哈”

早期的皇帝生活让溥仪有了相当高的见识,他见过巍峨的紫禁城,在大殿之上受朝臣参拜。但溥仪却缺少一个在位者的格局和思考,这也是为什么在大清亡了之后他会去寻求日本的帮助。

之后,南下之行他们来到了井冈山,余晖之下,这个错落有致的山城给了溥仪很大的震撼。他再次感慨道:“原来井冈山上竟然有那么多房子,怪不得毛主席会在这儿建立革命根据地!”

他的无知之言再次引起了众人大笑,在陪同参观人员的说明下,溥仪方知自己又搞错了,井冈山在革命初期的确是个山沟沟,仅有几间山中村民的土房子,后来毛主席将此作为革命根据地,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才慢慢建设起来。

南下之行先后闹出了好几个笑话,溥仪在回到北京之后便更加努力去了解中国革命事迹。

结语:

古有明君、昏君、平庸之君,后人通常以他们在位时的政治情况进行评价。中国皇权制度数千年历史,经历了王朝的几更几迭,最后终了于清朝后期。

作为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一生有过许多角色,高高在上的皇帝,受思想改造的罪犯,为新中国添砖加瓦的历史专员,前半生身不由己,后半生自食其力。

他做过一些错事,但也为对日本的审判立了功,中国的革命战争、抗日战争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溥仪也仅仅是其中的一小环,不应该为所有的事情担责,中国政府给予他的宽容政策也是希望由溥仪带头,撕掉封建标签。

这位失业的皇帝最终使以一名中国公民的身份离开人世,享年61岁。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