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的谍战电影从继承者到创造者的媒介内容呈现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更新:2023-03-22 21:54:30

新世纪以来,我国影视行业进一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谍战电影也以不同于以往的创新表现形式进一步完善。

为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其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突出表现为人物形象塑造,题材选择以及情节设置等多个方面。

电影媒介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时空观念的限制,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在继承传统中积极寻求创新的主题内容,表达方式以及呈现视角。

视听语言是影视作品内容构成的最基本单元,它能够通过多种元素同时调动受众多个感官进而向受众传达影片的内容信息。

新世纪以来的谍战电影不仅在视听语言上更趋于完善,同时在色彩运用和场景设计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首先,新世纪以来的谍战电影相较于传统的同类型影片在镜头语言运用演变上越来越多的采用运动镜头去营造场景代入感和节奏感。

电影《密战》中,在梁栋追击乔装打扮的林翔时,激烈紧张的背景音乐伴随围追堵截时的运动镜头,恰如其分的将观众带进了追捕的氛围中,具有极强的代入感。

《悬崖之上》中导演采用4k蓝光拍摄手法,在影片开头运用了大量的运动镜头去拍摄谍战人员乘降落伞在丛林中降落的场景,360度反转的镜头角度巧妙地模拟了四位谍战工作人员降落过程中与树枝发生摩擦导致强烈的视觉效果,远景俯拍与主观镜头交替使用,既将观众置于上帝视角去俯瞰整体环境又具有极强的现场代入感和紧张的节奏感。

其次,媒介内容表现场景设计更趋仪式感。在影片《秋喜》结尾处呈现的是到处庆祝新中国成立的场景,在晏海青与夏惠民约见的地方挂满了红色的丝带。

晏海青在与夏惠民的较量中身负重伤,最终向前倒在了一片红色的丝带海洋中,画面可见之处到处都是鲜艳的红色。

镜头一转,秋喜以一身鲜艳的红色穿梭于人来人往的欢庆队伍当中,道路左侧是摇旗呐喊的民众,右侧是整齐划一的解放军队伍整装行进,秋喜彷佛也重获生命一般在锣鼓喧天的氛围中载歌载舞,共同庆祝新中国成立。

《悬崖之上》中,观众可以清晰的观察到剧情发展从始至终基本都处于“黑夜”或者黯淡之中。

直至片尾,当一行人成功完成“乌特拉”行动,周乙带着孩子与王郁相认时,天边才微微泛起霞光,此时整个世界都笼罩在黎明的晨曦中,宛如正义终将战胜黑暗的无声诉说。

此外,媒介内容表现色彩语言也更趋鲜明化。色彩在影视作品中的恰如其分地使用往往能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对整个电影的主题呈现进行阐释。

以2021年上映的《悬崖之上》为代表的谍战电影,对场景的塑造尤为成功,导演张艺谋在他的诸多影片中尤擅长于场景营造和气氛烘托,常常游走于极端与极致中间。

该电影整体环境处于大雪纷飞的冬季,雪从头到尾下个不停,冰天雪地的环境中任何的声音都显得尤为明显,生与死的较量也时时牵动着观众的心。

在如此肃穆萧瑟的冬季,人物的服装也是近乎统一的黑色系风格,容易让观众联想到死亡、恐惧、黑夜、阴暗与惊悚,这一切都与这个死一般的季节设定相呼应,也与他们此行的命运相挂钩。

影片中的大雪从始至终下个不停,似乎要将整个客观世界中的一切都淹没或是封存,哪怕是夜晚灯红酒绿的哈尔滨都市也显得格外的凄凉,冷寂。

白色场景的设计既象征谍战人员情感的纯粹性同时也是电影场景中悼念亡者常用的色彩。

在这皑皑白雪的印衬下,革命英雄们伺机而动,行动受阻时,他们鲜红的热血成为了打破这死寂季节里唯一的“色彩”,他们无惧牺牲,用鲜血和信仰勾勒出了正与邪,善与恶的边界,也以炽热的情感为这冷寂的世界增添了一丝暖流,某种角度来看同样打破了现实与历史的禁锢。

我国谍战电影佳作不多,一方面是因为谍战类型影片缺少好的故事架构,编剧无法将该类影片的核心精神价值输出与历史故事做到很好的结合,另一方面是因为谍战电影发展至今模式已较为固化,缺少创新,无法赢得市场和观众的喜爱。

新世纪以来,谍战电影紧跟时代潮流,把握现行趋势,在保持创作初心和商业价值之间逐步探索,积极寻求类型融合,相继涌现出了新的活力。

电影《悬崖之上》作为我国谍战电影时隔多年的又一力作,其自身更是做到了艺术性与商业性的恰如其分的有机融合。

在情节设置方面更是通过每一处细节呈现了环环相扣的剧情设置并巧妙的将高质感的美学画面与紧张的情节设置相匹配,共同辅助于厚重的爱国主义主题表达当中,完成了一部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的谍战大片。

谍战电影因其特殊的场景呈现,往往需要搭配其他类型电影的元素才能更好的赢得观众。

如《猎》,《白狼行动》、《秋喜》、《东风雨》等各部影片都在不同程度上融入了战争、动作、喜剧、警匪、爱情等诸多元素,为整体剧情增加了新鲜感和可看性,由此产生的类型融合电影具有更大的主题呈现和表演空间,从而增强了影片的表现力,能够满足不同受众的观影需求。

影片《猎》又名《谍战玫瑰》在大的战争背景下夹杂了我党打入敌人内部的速记员李娜与国民党军官何中华的爱情故事元素。

《白狼行动》不仅融入了令狐小天与钱浅的爱情故事元素,同时由于二人乖张的性格以及未经正规训练的本真状态,相继引发了一系列笑点,整部影片充满喜剧元素。

《秋喜》在广州战争背景下夹杂着秋喜对晏海清的爱慕之情。《东风雨》(2010)以珍珠港事件为背景夹杂着男女主角安明和欢颜的爱情纠葛以及郝碧柔对安明的淡淡情愫。

《悬崖之上》中夹杂了亲情,爱情,战友情等多重情感线索,片中互为情侣的张宪臣与王郁,王楚良及张兰双双演绎爱情元素,同时张宪臣与王郁又育有两个孩子,因而更多了一重亲情在里面。

市场往往是检验作品成败性的最好例证,从类型融合作为电影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在市场上获得的良好反馈可以看出,诸多电影元素相融合往往能使类型单一的影片产生更好的商业效果,这不仅仅是该类电影发展的趋势,也是电影媒介传播内容在新世纪以来的一大进步。

罗兰·巴特曾说:“对人类来说,似乎任何材料都适宜于叙事:叙事承载物可以是口头或书面的有声语言、是固定的或活动的画面、是手势,以及所有这些材料的有机混合”。

因此,“语词与图像都是表情达意、传播信息的媒介,也是叙事的工具或手段”。

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产业改革萌芽出现起,有关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也在逐步突破传统的宣教功能,趋向于以打破传统类型电影桎梏,不断完善自身以适应市场需要,这也使得新世纪以来的谍战电影在视觉呈现上更趋向于奇观化。

所谓奇观,“就是非同一般的具有强烈视觉吸引力的影像和画面,或是借助各种高科技电影手段创造出来的奇幻影像和画面”。

“奇观化”是电影产业逐步发展所带来的产物。影片《悬崖之上》中,故事情节发生于“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当时正值雪花飘零的冬季,不时的穿梭于大街小巷的特务与到处缉查的街头景象在导演手中巧妙的与动作片的类型元素相结合。

肆意飘零的雪花伴随频发的车战以及屋舍中不时传出的的枪声等场景设置,都巧妙地给观众带来了观感上的流动性和一定程度的新奇感,一方面表现了敌后战争的残酷,另一方面也满足了观众的观影需求,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当下受众对于观影快感和刺激性需求。

《风声》中对豪宅裘庄的影像呈现,一开始便通过多组镜头语言逐一展现客观环境,漆黑的夜晚,插翅难逃的环境设置等都很好的营造了阴森恐怖的环境氛围,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可看性。

倏尔美酒佳人,歌舞升平,倏尔刑具加身,场面血腥,在短时间内各种画面的切换更是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这些影片足可表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的谍战影片,在革

命叙事方面很好地平衡了商业性和思想性,人文性与娱乐性的表达。

新世纪以来的每一部国产谍战电影所要重点表现的内容侧重点均有不同。如《悬崖之上》与《风声》虽时间背景趋同,均是以"抗战"为背景,但《风声》斗争的对象是日本敌对势力及汉奸特务,表现的多是如何一步步识别队友,清除内奸等情节。

而《悬崖之上》中则突出表现了我国谍战人员为完成任务大义凌然,视死如归的精神,与敌人展开周旋的情节表现较少。

其次,两部影片的故事核心不同。《风声》侧重于双线身份甄别,注重表现潜伏人员的特工素养及危机处理技能等。

《悬崖之上》重在对特工人员精神情感的塑造及思想感召力的渲染。但从票房等结果可以看出两部影片其实都很好地实现了商业性与历史性的双向结合,展现了新世纪以来谍战电影的新的变化和趋势,实现了在大的革命历史背景下讲好故事的巨大突破。

通过呈现敌人对革命英雄的严刑拷打,逐步残害直至牺牲等情节,谍战电影进一步融合了暴力美学等表现形式,但又很好的缓和了单一赤裸的血腥场面,代之以肉体上的折磨与心理上的摧残,更能令观众印象深刻,影片效果不减反增,且受众观影体会更加深刻。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