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秒懂百科「白毛女震撼回归60年来坚持完美只为续写不朽传奇」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14更新:2023-03-22 23:09:31

▲1955年,周总理和三位白毛女(从左到右:王昆、松山树子、田华)

1955年10月,中国贸易代表团赴日访问期间,周恩来邀请松山树子赴京参加国庆庆典。宴会上总理将演歌剧《白毛女》的王昆和演电影《白毛女》的田华介绍给松山树子,并表达:“下次带着《白毛女》,大家一起来”。

▲《祗园祭》剧照

1964年9月,松山芭蕾舞团第二次访华演出。22日起,松山芭蕾舞团在首都剧场演出《祗园祭》,周恩来三次观看演出。

1964年11月3日,松山芭蕾舞团在人民大会堂三楼小礼堂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国家领导人演出芭蕾舞剧《祗园祭》。演出休息时,舞团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

1971年,周恩来赠送给舞团一整套《白毛女》的服装道具。直到去世前,周恩来一直亲自安排松山芭蕾舞团的访华演出,松山树子曾回忆:“从第一次见面时起,我就感到再没有像周总理那样博大精深的人了,他具有能看穿一切的敏锐目光,还具有人类最重要的素质:热情与温和。”

▲1978年邓颖超和四位白毛女(从左到右:王昆、松山树子、邓颖超、森下洋子、田华)

1978年,松山芭蕾舞团访华,带来剧目《天鹅湖》。在人民大会堂的招待会上,中日“白毛女”再度重逢,只不过这次赴约的不是周恩来,而是邓颖超。她说:“恩来走了,我来代替他”。

2017年访华演出前,森下洋子已经69岁了,她希望在她还跳得动的时候,穿着1971年周恩来赠送的演出服,在中国的舞台上再诠释一次“喜儿”。

当时正值清明节,相当于日本的“彼岸”之日。清水哲太郎表示,这样一个感怀先人的时刻,想到自己继承了先父遗志,将对芭蕾舞剧《白毛女》的努力延续了下去,让人十分感慨。

松山芭蕾舞团的练功房内仍挂着周恩来和邓颖超青年时的照片,以及“昔日之恩,无以为报”八个大字。1971年访华时,森下洋子第一次见到周恩来,那时她刚继松山树子接任“白毛女”。周恩来叮嘱她不忘“挖井人”,森下洋子把这句话记在了心中。

尽管行程紧张,2017年5月访华演出间隙,松山芭蕾舞团特意前往淮安——拜谒周恩来纪念馆和故居。

在互赠礼品的环节,周恩来纪念馆向松山芭蕾舞团赠送了周恩来剪纸像,而松山芭蕾舞团捐赠了周恩来当年提供给松山芭蕾舞团的白毛女演出服。

清水哲太郎回忆起16岁时,曾在人民大会堂见到周恩来,周恩来拉着他参观大会堂的后台和化妆室,给少年清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森下洋子也在一旁介绍了周总理所赠“白毛女”服装,虽已破旧,仍是珍宝。

在第15次访华演出的日程敲定后,日本松山芭蕾舞团便迅速进入了紧锣密鼓的排练当中。为了此次演出的顺利进行,他们已经准备了数月之久。

彩排不仅仅是一次次排演,更是松山芭蕾舞团对于《白毛女》的重视与热爱。举手抬足之间,喜儿的一生历历在目,令人不胜唏嘘。

排演结束后,新《白毛女》导演清水哲太郎继续为演员们排练,从列队到抬手的高度,清水哲太郎细心地一一指正,力求完美。

排练中,清水哲太郎感到演员情绪不到位,冲到饰老百姓的演员前高声说到:“大春回来了,情绪,情绪!卢沟桥事变已经发生了!日本开始侵略中国了!情绪、情绪!”。他也转向“大春”,戳着他的“八路军”袖标说:“这是什么,这是责任,责任!”。

情绪到位是感染力的核心

也是表演艺术的要求

在这一点上

表现得最明显的就是松山芭蕾舞团的两代白毛女。

第一代“白毛女”松山树子1955年在天安门城楼看阅兵时,激动得泪流满面。她后来回忆:环顾四周,城楼上所有的中国人都很开心,只有她热泪盈眶。她想,这或许是因为:她演过《白毛女》。

第二代“白毛女”森下洋子称自己在中国最大的发现就是——无论何时,这里的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从此之后再有表演,她就想象着喜儿那双更加明亮的眼睛,拼命地跳着。

舞团成员经常骄傲地说:“演出时请看最旁边的那个演员,这个角落里的演员也一定像主角那样情绪饱满,这是松山芭蕾舞团的传统。”

清水正夫与松山树子选择《白毛女》时,松山芭蕾舞团曾被贴上“赤色标签”。

中日关系紧张时期,有人劝说松山芭蕾舞团团员退团,主办方不支付给他们演出费或交通费。艰苦环境中,清水夫妇从未动摇。

为艺术与爱坚守一辈子,这就是清水一家

有着匠人的精神,

更重要的是还有一颗匠心,

一辈子很长,也很短,

在这段日子中不辜负自己,也不负生命。

本周六(12月12日)晚21:40

凤凰卫视中文台《皇牌大放送》

《相逢为君舞——日本松山芭蕾舞团访华全纪录》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