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看战国历史的转折白起是哪一集「长平之战看战国历史的转折白起」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53更新:2023-03-22 23:22:04

(仅以最近看的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的剧情来带给我的感触。)

在这场战役中参战的兵力接近百万,而死伤人数过半

于是秦国便派间谍散布廉颇投降的谣言并扬言秦不怕廉颇,怕的是赵奢(曾大败秦国)之子赵括。之后赵王也听信了,换下了廉颇,让赵括来接手。而在此时,秦国也默默换上了四大战将之首的白起为统帅,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切断赵军粮道,把赵军包成了饺子。赵军被围困40天后投降了,最后赵军的20万大军也被坑杀了。

在剧情里白起请求王上如何处理降兵,发放粮草。最后收到的却是一份空诏。我想就在这个时候白起已经心寒了。最终没有别的办法面对赵国的降将全部坑杀,遗之了240名的童兵,也是体现出白起的恻隐之心,并不是要杀敌如麻,心如铁石那般的人。自此之后赵国的45万人全军覆没。白起一战封神,赵国的百姓大部分失去了父亲,丈夫,儿子。这也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剩下的就是时间的问题了。

这里本来白起想一下攻进邯郸,但是秦昭襄王听信了范雎的谏言,让白起撤兵了。至此之后白起再也没参加过战役以病假为由,之后秦国作战屡屡受挫,秦昭襄王最后赐死了白起。

在这里讲讲范雎,范雎是个小人,在剧中他承认过,他是一位眦眦必报,知恩图报之人。他在历史上也真的是成也恩人,败也恩人。

在因为白起不出战,范雎派了好友郑恩率领2万人马前去支援,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报恩,但是在秦军的军衔制度上的是,都是凭借战功才当上的大将军,这时候秦国的郑安平,敌人是赵、魏、楚三国联军,其中赵国的军队由平原君赵胜统领,魏国的军队由刚刚“窃符救赵”的信陵君魏无忌统领,楚国的军队由被“毛遂自荐”请来的春申君黄歇统领,也就是说资质平平第一次上前线的秦将郑安平所面对的是“战国四公子”中的三个,两军交战后,郑安平果然就很快就中计导致他手下的秦军两万被联军十几万包围。2万秦军投降了。

在当时的政治策略上有连坐的,他是由范雎推荐的,秦国因此出了降兵是当场处斩。秦王念及范睢功高,不忍伤害其感情,于是下令:“有敢于议论郑安平事的,一律按郑安平的罪名治罪。”但是郑安平留在秦国的家人还是被灭了九族。

知道这件事之后范雎负荆请罪,秦昭襄王这次选择原谅了范雎。关于坑队友这件事情上范雎真的是被坑了2次,之后的王稽,身为河东郡守却与诸侯私通,事败后被赐以弃市重刑。两件事的结局,无疑给中庸沁心的范雎一个响亮的耳光。

虽然在“刑不上大夫”的理念庇佑之下,范雎也是终日忧心忡忡郁郁寡欢起来。在剧里面是讲述的范雎被赐死的。

新的战争格局已经打开。

战争的残酷,每个朝代都有有名的文臣,武将,当时有赵国的廉颇蔺相如,秦有白起范雎。

一文一武,掌握着秦国的军政大权。但是两个人素来不合,白起看不上范雎那些小人手段,范雎也害怕白起盖过了自己的风头,得不到秦昭襄王的重用,两个人势同水火,最后在邯郸之战战败后,范雎怂恿秦昭襄王杀了白起,一代战神就此陨落。

加上一个贤明的君主。懂得如何用人,君王之道,用人之道,剧里面秦惠文王和秦昭襄王的对话让我很是感触,谁又说小人不是忠臣之臣那,我想这里指的就是范雎。历史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他的忠心又是天地可鉴的。

真的好佩服秦国从弱小变成强国,一统天下。

看历史学习人物的长处,以自省。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只能尽量做到完美,伟大的历史人物也是如此。我想最后的秦国之所以统一六国是从最初秦人血液里流露出的抱负,没有人喜欢战争,战争只是为了更加的和平,统一全国的信念由此在秦人的心中生根发芽,随着一代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最终在秦始皇那里一统天下。真的做到了当时秦惠文王所说的 “家家灯火为秦国而点亮”

以王安石的话结尾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