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小姐「白小姐|女性电影中的交互镜像与自我救赎」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37更新:2023-03-23 01:54:28

女性电影中的交互镜像与自我救赎

引子:拯救了现在的她人,便是救赎了过去的自己。

《白小姐》是一部典型的韩国现实主义影片,由女性导演李智媛执导,故事选材于真实事件,讲述了一个关于拯救和自我救赎的故事:一个女人的过去是一个罪犯,因此她不向别人敞开心扉。但后来她与一个遭受家庭暴力的破碎的孩子建立了友谊,并决定从残酷的世界中拯救女孩。一个对女人怀有感情的男人,试图用自己的方式保护她。

导演李智媛在片中着重向我们展现了三个残缺的家庭,分别代表了残破家庭中的三个分支,一个是由男主所代表的正向价值观家庭,男主双亲早逝,他与姐姐相依为命,并最终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了一名刑警,主持正义。二是女主代表的一类家庭,父亲去世,母亲在生活的重压下逐渐迷失,开始自暴自弃式的酗酒,并且会在酒后无意识时虐打自己的女儿。母亲最后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为保护女儿,主动将女儿送到了福利院。三是金智恩的家庭,父亲沉溺于享乐,未尽任何责任,导致女孩母亲离开了父女二人,父亲另寻他人,与现任女朋友一起肆意虐待自己的亲生女儿,并且一直盼望着女儿早死,以便摆脱“累赘”。这三种家庭无一例外都是残破的,但是处于家中监护人地位的各人用不同的行为方式决定了孩童的未来,这三种家庭也许不能代表全部的残缺家庭,但是这为我们展现了三种不同的态度,在类似镜像事件中存在着不同的应对法则。监护人肩负着责任和义务,要对自己的孩子负责,他们理应为孩子去创造出一个光明的未来和快乐的童年,而不是因为自己的过错而去伤害孩童,更不该用抹杀孩童的生命的动机和目的来掩饰自己犯下的错误。

男主在片中曾说过一段话:“这个国家土地也没多大,被父母家暴的孩子就有几十万人,保护孩子的设施却比社区的ktv还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归根到底是现代韩国人对于婚姻的轻视态度,没有能力,没有耐心的父母本就不应该去养育下一代。《白小姐》这部影片为我们呈现了两种维度上的“缺失”,一种是最直观的家庭中父母的缺失,另一种是女性电影中男性主体的缺失,前者在前文中已有分析,而后者,在女性电影中已经是一种惯例式的符号性的缺席,从另一个角度入手,女性导演所擅长的细腻情感的刻画也本就不适宜安置于男性主体的身上,在女性电影中,男性更经常被用于展现一种最质朴的同样也是一种刻板的思维定式,即粗枝大条与行事冲动。

回归电影本体,《白小姐》是一部典型的女性主义电影,叙事节奏较为平缓,这在表面上看起来与“虐童”这一较为深刻黑暗的内容似有不符,但实际上却带来了一种冷静客观的视角,《白小姐》并非是一部带有极强主导意识的批判性电影,导演只是尽力地去完成一个故事,把故事的全貌展现在受众眼前,让受众去自己评断,在三个家庭去选择正确的一方。在影片的最后,白小姐警告金美恩不要越过那条隧道,在这个画面中形成了鲜明的光线对比,无论是二人脚下所踩的一条明显的阴阳分割线还是二人所处的环境中的光线比,导演用这种方式直白的向我们揭示了一种处于母性深处的保护欲望,虽千万人而吾往矣。

一影一话 谱人世虚实

俱是覆舟风雨 书字可抵愁

终南影话 电影小组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