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十三郎》「哀感顽艳的南海十三郎|现场」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742更新:2023-03-23 03:38:30

周六晚上(4月16日),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我终于目睹了久闻其名的《南海十三郎》。说来惭愧,《南海十三郎》一直如一个江湖传说般神秘绝美,之前我竟从未想到要去看看这部电影,这本是很容易抵达它的途径。大概是我比较顽固,小伙伴山石子是闲暇时要用TVB剧作伴音的人,对我几次普及推动,终于,在她特地从沈阳来京看话剧的这一回,我买了和她同场的《南海十三郎》。

新近落成的天桥艺术中心。

高天流云春风劲,吹不化沧桑历史的浓稠底色;戏被人记得,大多因为它悲谶般的预言每每应验。

戏多鉴古,剧场却是现代的好,高洋上的剧场走进来,令人眼前一亮。

据说开演后仍聚集了很多人买票,我来得早,看到的是这大海报前人们在互拍和自拍。《南海十三郎》的观剧体验是一个“满”字:太多的内容、历史的洪流、个人的遭际,粤剧唱腔、粤语台词,看得人脑中心中都沉甸甸的,这绝非一个惯常的周末夜晚式的消遣。引领了许多年流行文化的香港给我们呈现出了另一番不同的浮生世情画卷。除了有种初看时在语音和字幕不停切换的忙碌感之外,演出所展示的人事我们一点也不陌生,它是如此地接着地气,竟比我们平常所知晓的生活更接近生活。《南海十三郎》说的是粤剧金牌编剧江誉镠的人生故事:他从广东南海江太史公家自由顽皮的十三公子,而成为粤剧名伶薛觉先的御用编剧,战争爆发他编戏慰劳将士,却抵不过媚俗同行的淫曲艳舞,战后风气依然如此,他不为行业所用,疯癫寥落,最终倒在香港寒冷的夜街。编戏的人也成为戏剧的主角,人戏合一到如此地步,不由得不让人心中异动,身上凛然。我想起《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言说荣国府的那一段奇文:“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这说的不就是十三郎嘛?

他出生在名门富户,是天生的痴情种子;他得意飞扬只在青少年时代,之后就是漫长的贫苦孤独,但丝毫不改一身孑然傲骨,何种境况下也不肯和世俗妥协,更不会为庸人驱策,他是奇优名倡的最佳代言。

在北京演出之前的观众见面会上,谢君豪先生不肯剧透,希望大家到现场观看。其实情节是怎样的故事还重要吗?如果不身临其境去感受,故事只是平淡的叙述,而夹杂其中的诸般况味才是真正撼动人心的部分。演出开始后,群演者在台上演说剧情,一个劫案电话让警队出动,警员用手电四下照射寻找报案人。此时剧场右前侧的入场门处突然一阵骚动,我回头看到黑暗中一个蓬头垢面的乞丐一样的人出现,6排边座的观众纷纷伸手想去触碰他。十三郎就这样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是谢君豪20年未曾旁落的角色。昨夜是本剧第140场演出。

扮演唐涤生的潘灿良让我想到了孙道临先生。

20年之后,十三郎还是这样轻灵跃动,是翩翩公子?是顽皮少年?他表演的圆润气质让观者惬意舒服。

谢君豪是香港话剧团最年轻的首席演员,虽然1997年就斩获金马奖影帝,但舞台才是深深吸引他的所在,“舞台就像我一人站在悬崖边上,前面是无尽的空间,我用最大的力气喊出去,听见声音回来,我享受这个回音。”

1980年代,北京人艺《茶馆》访港,做剧院领位员半工半读的谢君豪被于是之、蓝天野、英若诚等人的演技迷倒。所谓同声相应,有的人是为舞台而生的。

尽管演出时间长得已经快要让观众错过末班地铁,但大多数观众留在难得的谢幕时间里享受这个气场。

观众大概不会想到真正的香港金牌编剧杜国威此时走上舞台。

高志森导演也亲临现场,加之剧中薛觉先的扮演者、粤剧名伶新剑郎,今晚真是香港舞台艺术精英的荟萃之夜。

北京首演完美收官,4月22、23日,上海美琪大戏院再见!

4月14日晚上,蔡正仁先生在长安演出《撞钟分宫》,第二天,资深观众山石子到我们的办公室做客,被安排写了一篇看蔡公的观后感。读了山石子的文章,我们有种感觉“每一次演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能够看到,是不须与人分享的收获,所有的况味都在心中了。但看了好戏,还是想和更多人分享,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此言信矣。

如需转载请联系主编微信【339410986】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