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深处》「深度解析百花深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6更新:2023-03-23 04:54:18

如果说,瞬间即永恒;

那么十分钟,足够年华老去。

《十分钟,年华老去》是2002年戛纳电影节的开场影片,是一家英国公司斥巨资邀请15位国际顶尖导演,为展示当代世界电影的最高艺术水准打造的短片合集。

简单地说,就是15个国际大导每人拍十分钟同题作文。

PART ONE

《百花深处》是《十分钟年华老去》系列短片中惟一的中国作品。在这种情况下,咱们怎么能丢面儿呢?

用十分钟的时间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并不是一件容易事,陈凯歌在《百花深处》中展现了精熟的叙事技巧和深厚的文化情怀。

“短片编剧从人物开始创作是最好的办法,优秀的短片剧本总是以人物为中心的。”影片通过冯先生与搬家工人的行动,以富有象征意味的符号化意象,延展了表达空间。

影片中存在着两个世界,或者说是两个空间。一虚一实,一真一假。冯先生眼中/理想中的世界是虚,是幻想,是一个在影片所在当下不存在的世界,搬家工人眼中的世界是实,是当下的现实中的真实的世界。冯先生幻想的世界是曾经的真实,搬家工人所在的世界存在着价值观上的虚幻。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两个世界孰真孰假,何处真何出假,其最终评断者是荧幕前的观众。

虚虚实实的环境中塑造出两类(准确的说是三类)人物。有人糊涂,有人清醒,有人对清醒糊涂避而远之。糊涂的人却清醒,清醒的人最荒唐。

一类是以冯先生为代表的尚未走出传统的现代化社会的边缘人。冯先生被定位为一个“疯子”:一个成年男人,穿着红色的小学生校服,戴着小黄帽,外表却罩着一件灰色大衣。一口京片子,行事客客气气,日常翘着兰花指。

去掉灰色大衣,冯先生的打扮颇像朱墙黄瓦古代建筑(很像化了雪的故宫呢),灰色外衣是现代化建筑所用的钢筋水泥的颜色。这副打扮除表示传统建筑被现代高楼取代,旧日城市被罩上灰色外衣外,更是在表达传统生活方式在现代化城市化建设中的失落。

京腔京韵兰花指,谦和有礼讲规矩。冯先生举手投足间尽是传统文化的淳朴风雅。冯先生身上具有浓厚的老北京气质。他更像是生活在时代发展结点之前的人,是与现代文化互不认同的人,是传统文化的坚守者。

另一类是以搬家工人为代表的现代人。他们身着统一灰色工装,开着大卡车,不拘小节,行止粗糙。可受金钱驱使。他们是现代文明的建设者。

相比于冯先生的墨迹、小心,他们似乎更风风火火一些,但这风风火火中必然存有粗糙的部分。是否意味着现代文明飞速发展,各方面资源配置日渐优化,效益最大化成了发展的需要,但这样的发展中却缺少了传统生活模式里的一份精致。

PART TWO

冯先生与搬家公司的因搬家相遇,故事就开始了。

搬家搬家,从旧家搬进新家,从一个时代迈进另一个时代。这个搬家的故事正是发展中的中国的故事。影片揭示的是发展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小问题。

冯先生让搬家工人搬着幻想中的家具,这些家具做工精致,摆放讲究,主人十分珍爱。可它们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存在的。

幻想的世界是过去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现在的世界。没把家具搬回来意味着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失落了传统的具有美感的生活方式和代代传承的优秀文化。

影片开篇一个小男孩说:“爸爸,我的电脑呢。”说明当代生活中我们有了相对丰富的物质财富和先进的科技,也侧面告诉观众,在“搬家”(发展)过程中,我们更看重的是科技发展带来的财富(而不是文化传统)。

冯先生具有多重身份,他是现实中的疯子,也是当代社会的老北京人。作为一个疯子,他是社会的边缘人,作为一个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老北京,他又是现代社会中的边缘人。

影片想表达的核心似乎不是加强针对边缘人的社会关怀,正如陈导塑造冯先生这样一个角色绝不是为了让观众看一个疯子如何荒诞;而将视点聚焦到“边缘人”出现的内在动因——传统文化(包括传统生活方式)的边缘化。

冯先生幻想中的世界是一套按照传统生活方式运作的世界,包括讲究的器物摆放、谦和大度的处事习惯、渗透在生活中文化艺术,是一种诗意的,有人情味的生活。

当冯先生幻想中的花瓶被打碎,我们能听见清晰的瓷器碎裂的声音,冯先生面色凝重,恍若黄粱梦醒;搬家工人也有惊愕的表情。这说明在搬家的过程中两个群体都意识到了旧物件的损毁。搬家工人在意的是冯先生的态度,冯先生却是实打实地心疼这些旧物件。

这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搬家状况十分相近,旧物损毁年轻人不屑一顾,老人却心疼的不得了。发展中弄丢了旧的文化,年轻人朝前看无动于衷,老人却十分怀恋。

尽管搬家工人把冯先生的家具弄坏了,冯先生依然坚持把钱给搬家工人。表面上是冯先生大度且遵守规则,进一步思考,似乎也意味着冯先生所代表的人群对城市飞速发展的妥协。

冯先生看得见搬家路上(发展路上)的坑,搬家工人却看不到。搬家工人忙着将车挪向正轨,冯先生却在坑边捡起了房檐上的旧铃铛。社会的发展尚需去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失落的文明终将被找回。冯先生欢呼雀跃,跑向大槐树,喊着“搬新家喽!”工人望向大槐树,屏幕展现出一副国画风格的旧时北京四合院的景象。虚虚实实,这景象是冯先生眼中的世界,是过去的生活图景,谁敢说,它的某一部分不会出现在未来?

这是冯先生看到的,似乎也是搬家工人看到的。在一系列闹剧结束后搬家工人理解了冯先生这个当代社会边缘人眼中的世界,建设者与传统文化坚守着达成了和解。这也是屏幕前的观众看到的,真正的建设者是荧幕前的观众。

PART THREE

荒诞就是先让你笑,然后大笑,最后恐惧你所笑过的一切。

陈凯歌的《百花深处》正是于无声处听惊雷,用轻飘飘的羽毛把万钧之力拍在观众心上。跟着闹剧笑,剧终沉思无限,回味无穷。

社会发展靠经济,但创造经济的主体是人。人需要情感的依托,经济的发展需要根基。

如果说工业化带来的经济增长是一种迅捷的刚性的力量,那么传统文化的千年积淀则是历史风尘中经久不绝的柔性力量。(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冯先生身上有一股子阴柔气质了)中国文化讲究一个“和”字。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刚柔相济,才能“和”。用经济保障发展速度,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用文化凝聚人心,增强人民幸福感。发展才能持久平稳。

误入百花深处,沉醉不知归路。

这里有梦中的故园,这是对未来的祈望。

青砖黛瓦,秀水青山,檐子上的铃铛和着风的声音叮叮当当,穿街越巷,夹杂着历史的风尘。

本文由 飞猫鱼电影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