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畛河「洛阳瀍河电影院您还记得吗」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75更新:2023-03-23 15:50:21

最近在网络上频频出现的洛阳老照片,其中一张最夺人眼球,那就是:瀍河电影院,“庆祝建国36年”的横幅,说明拍摄于1985年,时间也不算太长啊,图片拍摄时间距离我们有33年啦…上世纪八十年代,能用彩色胶卷,也算不简单,因为那个时代,我们还都在玩儿“黑白”,不舍得购买彩色胶卷....

这是2月2日下午我们拍到的瀍河电影院,东关大街51号是他现在的门牌号,展示号牌的水泥柱子是电影院的西出门,电影“撒演”后观众的必经之地,门帘变化不大,展示电影海报的拱型窗户还在,“瀍河电影院”几个大字虽然被刷了红色涂料,但还能辨别,写错的“瀍”字,印证了那个时代一次不被承认的文字简化…

老伙计们都应该记得:“瀍河电影院”是洛阳城最东最“差”的电影院,城乡结合部在这里最为明显,以电影院为界,西是市民、东为菜农。让当时市里年轻人不喜欢、嫌弃到这里玩儿的主要原因是内设装备:长条木头椅,洛阳独一的这个长条椅子,我们一般都在政府办公室、医院见到,没有扶手隔断,让人特别扭。矜持的姑娘们都感觉:电影院里有这“装备”真算是够奇葩了,来晚了,您很有可能找不到位子…

“瀍河电影院”的历史不算太长,应该是解放后所建,为啥盖在这个“偏僻”的地段?岂不知,这里在清朝、民国时期可是商贾云集之地,热闹得很啊。影院西端乃清代翰林院大学士、诗人林东郊的宅院,这里有“文庙”,有“孔子入周问礼乐碑”,这里有市场…最“合拍”的是:这里有“麦地”被看中、被利用,盖了面朝北的电影院。更有奇:这里有一个露天的舞台,有钱人拆了后房当舞台演戏,这得算啥“高级票友”了吧?当今喜欢戏曲的票友,谁人能比此富贵人“傻乎乎”的胸襟…

瀍河电影院虽然老城人不太“待见”,可当时在该区几十年的文化生活中却发挥了重要作用,演戏、演电影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年轻人谈恋爱,这里乃小伙子向姑娘献殷勤的重要“基地”,尽管长条椅子让俩人“别扭”,但买不到电影票你仅能选择这里。瀍河区开大会、节日庆典演出这里也必须是首选…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变迁,电视机的不断进入家庭,电影院业萧条了,瀍河电影院也和全国其他影剧院一样,走向萧条、没落。昔日辉煌不再,留下的仅仅是这道面墙啦,门前地面明显抬高,舞台已毁,成为“收垃圾”人的宝坻,有人想利用电影院这块宝地开饭店,不知为何,收拾了一半,撂下啦…

看如今:电影院对面是“瀍河区垃圾站”,臭烘烘的味道,怎么能在这里开饭店?商贾都已“逃窜”,剩下的是买菜的小贩,开店的都嫌弃这里“太背”,“下园口”已替代了这里的繁华,唯一被利用是:文化局在后院盖了家属楼,总算是让“可怜巴巴”的员工居有所居啦…

寻觅、拍摄“河洛文化”,感悟先人遗迹,感叹前人精神与奋斗经历,车人悟:瀍河电影院这里应该是“文化人的圣地”,电影院拆了不可惜,无非是断了老哥们、老嫂子们甜蜜的回忆,可“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碑”乃全国独有,碑文记录的是:“孔圣人向老子请教周朝的礼制,向周大夫学习了贵族的音乐”的真实经历…开发成文化公园这里早有计划,但迟迟未见动工,招商的信息也如云烟飘舞,“圣地”依然还在洛阳文化人的心里,破破烂烂的囧状显示着我们的不在乎…期待依然渺茫,遥遥无期的等待,伤了多少文化人的心,也削弱、磨灭了大家对孔圣人、对老子的崇拜,对洛阳这块圣地的自豪…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