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周恩来回延安在陕首映明日正式登陆全国各大院线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42更新:2023-03-23 17:04:56

献礼新中国七十华诞 重温一代伟人深情牵挂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周恩来回延安》在陕首映,明日正式登陆全国各大院线

该片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委宣传部、陕西省委宣传部共同摄制,陕文投(影视)公司等单位联合出品,将于5月15日正式登陆全国各大院线。

四年精心筹备再现峥嵘岁月,独特视角突破重大题材创作

电影《周恩来回延安》以1973年6月身患重症的周恩来总理在特殊历史时期肩负历史使命,怀着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回到延安的历史事件为叙事中心,通过周恩来总理的独有视觉回顾了中国革命在延安时期13年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四个时空交错进行的艺术手法讲述了周恩来在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将历史与现实打通,创新而巧妙地串联起了延安人民、北京知青、身边工作人员等人物群像。该片是陕西省2018年重大文化精品项目。

这部影片历经4年的精心筹备,期间,影片出品、摄制方和主创团队,深入采访了周秉德等总理亲属,以及总理秘书赵炜、警卫高振普等工作人员,从多方面了解当时的历史,进一步了解总理的工作、生活及个人思想等细节,为创作做准备;深入采访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全国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的多位专家,详细了解相关史实,为创作做好铺垫;收集整理了大量与周总理本人以及“回延安”这段历史有关的文献资料,包括图书、影像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史料等;召开专家座谈会、创作座谈会等主题会议,对影片主题、内容、创作手法等进行全面、细致的讨论。剧本进行了十余次修改。

与以往重大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着力刻画领袖群像相比,影片首创以周恩来总理个人视角及情感动线为情节推动力,以历史闪回、时空穿越的手法贯连了民主革命时期的延安革命、新中国特殊时期的延安建设和当下的新延安,回顾和展现革命战争时期“延安精神”的形成、国内建设时期“延安精神”的延续,最终回归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回顾历史,着眼当下,遥望未来,体现在“延安精神”的引导下,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信念的激励下,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共同筑就大国崛起之路。

电影《周恩来回延安》根据知名作家曹谷溪文学作品《周总理回延安》改编, 70多次成功扮演周恩来总理的特型演员刘劲亲自执导并担任主演,携手唐国强、卢奇、黄薇等实力演员,演绎一代伟人对人民的深情牵挂,讲述周恩来总理时隔26年回到革命圣地延安的短暂22小时,讴歌中国共产党与人民血肉相连及不忘初心、不懈奋斗、砥砺前行的伟大精神。

电影艺术手法深情细腻,一众实力派演员连抛“催泪弹”

与以往重大历史题材作品重点反映历史事件不尽相同的是,影片在重现历史的同时,主打情感牌。

一是周恩来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国家领袖与延安干部、百姓、知青的深情,感怀延安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牵挂老区百姓生活依然艰难,希冀延安干部和知青为革命圣地的发展做出贡献,坚信祖国必然强大。

二是周恩来作为一个普通人和革命战士与延安的老邻居、老朋友,为救自己牺牲的战士小曹、陈友才,小曹的母亲曹大嫂等的深情,追忆与延安老友的旧日岁月,怀念为自己牺牲的战友,牵挂为革命失去家人的老大嫂。

捧起金黄的小米饭,想起当年初进延安时在曹大嫂家吃的第一顿小米饭,“延安的小米养育了中国革命”;登上宝塔山远望清凉山,想起为掩护自己而牺牲的陈友才和小曹,托付延安干部一定要找到烈士的墓;看到延安百姓吃不饱,与延安干部举杯为誓,要让粮食产量翻一番,让延安百姓过上好日子;见到朝气蓬勃的知青们,鼓励大家扎根延安、建设好延安……

饱满的情感始终贯穿影片,情感的起伏推动着剧情发展,影片泪点接二连三,深情画面接踵不断,以情感人成为本片最大的亮点,陕西本土实力演员演技爆发,与刘劲飙戏抛出颗颗“催泪弹”。

主创团队也聚集了业内优秀人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肖怀远,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杨胜群担任总顾问,张和平担任艺术总监,吴卫东和刘劲共同执导,于守山担任总策划,黄金城担任制片人,刘劲、唐国强、卢奇、黄薇等实力出演,著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王青伟和羊君担任编剧,制片团队、后期制作团队均为创作过多部重大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专业团队,还有十余位资深党史专家、重大题材专家、影视评论家等顾问把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