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春琴抄「春琴抄幼年失明中年毁容才貌双全的她何以成悲剧女主」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62更新:2023-04-09 18:20:13

在日本文学史上,有一位天才作家同时成为了恶魔主义与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川端康成夸其作品“华美,犹如绚烂之极的牡丹”。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美和艺术的探索、强烈的矛盾冲突,以及夸张的猎奇剧情。但无论是描述混乱的两性关系,还是人物扭曲的内心,他的文字都呈现出一种极致的美感。

这位天才作家,就是谷崎润一郎。

作为一个女性崇拜者,谷崎润一郎喜欢塑造美艳且强势的女性角色,描绘男性受虐的情节及另类癖好。日本唯美主义作家永井荷风曾说过:“在现代明治的文坛上,谷崎润一郎氏成功地开拓出一片谁也没能插手,或者说谁也不曾想插手的艺术领域。其作品的最大特点之一是:由于肉体的恐怖,而产生出神秘的幽玄。”

同名小说《卍》所改编的同名电影剧照

“幽玄”最先由大西克礼提出,意指“日本人对幽暗、暧昧、模糊、神秘之趣味的审美追求与偏好”。谷崎把这种日式审美称为“阴翳”,他在《阴翳礼赞》中指出,“美,不存在于物体之中,而存在于物与物产生的阴翳的波纹和明暗之中。”

而作为谷崎转型后的第一部作品,《春琴抄》则充分体现了谷崎对“阴翳之美”的迷恋。不管是男女主角二人最后的失明,还是彼此之间暧昧不清的关系,都符合《阴翳礼赞》中的美学标准。在《春琴抄》中,谷崎把虐恋和日式的“阴翳之美”写出了深度,也写到了极致。

较之于早期混乱的情欲描写,《春琴抄》打造了一个唯美的纯洁爱恋。春琴是个才貌兼备的富家女子。但因毁容而心灵扭曲,因失明而生活不便。父母让学徒佐助侍奉她的日常起居。偶然一晚,春琴发现偷练三味线的佐助颇有天分,于是就让他随自己学艺。

后来二人虽日久生情,并产下一子。但春琴却自持“师徒”和“主仆”的身份,否定了彼此的恋人关系。对此佐助也无怨无悔,为留住春琴在自己心中永恒的美,不惜自毁双目。从此,二人继续以师徒、主仆的名分,共度余生。

春琴与佐助的病态关系源于扭曲的内心。而这内心的背后,隐藏着极度的自恋和自卑。这种渴望从别人身上获取“关爱”,却拒绝承认的行为,其实是一种病态型人格的行为表现。

那么,春琴在爱情里的病态表现到底有哪些呢?

01、春琴在爱情里的病态表现:与佐助扭曲的恋人关系

佐助自14岁开始一直侍奉春琴。起初,春琴只把他当仆人。日子久了,春琴在生活和情感上对佐助愈发依赖。佐助也从一个“牵手仆人”成为了春琴的“关门弟子”。

“师徒游戏”让春琴忘记了失明的痛苦和孤独,也让她找回了失明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渐渐地,两人成了真正的“师徒关系”。春琴开始展现她的施虐倾向,借着授业的机会享受打骂佐助的愉悦。

在大家的眼里,春琴与佐助的关系扑朔迷离。一方面,他们形影不离。除了佐助,无人能让春琴满意。另一方面,他们的主仆关系过于严格,缺少人情味。不管怎样看,也不像是一对情窦初开的恋人。

后来,春琴未婚先孕。不管大家如何旁敲侧击,她都闭口不谈孩子的父亲。她表示自己打算终身不嫁,同时斩钉截铁的严词拒绝与佐助的婚事。

很多人都不明白春琴,为何明明与佐助相爱,却偏偏矢口否认?为何爱他极深,怕他离去,却又一次次地虐而待之?

其实春琴与佐助这种扭曲的恋人关系,源自于她的“病态型”人格。心理治疗师卡伦·霍妮在《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中指出,“病态型人格”是一种人格障碍,是指心理或情绪偏离正常的人格。它与正常人格在爱情中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关注自我的安全感,而后者会同时关注双方在爱情里的感受。

而在《春琴抄》这个故事中,不管是对恋人关系的否定,还是对佐助毫无顾忌的打骂,都是春琴在“不安”的心理驱使下,抵御内心对外部世界的不确定。她在感情中的表现,不是真正的成熟之爱,而是一种“病态”与“扭曲”的自私表现。

那么,春琴的病态人格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出身优越,才貌双全的她,何以成为了一个内心扭曲的悲剧女主?她的悲剧对我们又有着怎样的启发?

02、春琴的病态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春琴对爱人病态式的表达源于内心强烈的不安与自卑感。她的扭曲,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所导致的。

1、因身体残疾而自卑

春琴女从小娇生惯养,性格难免有傲慢骄横之处,但是她言行举止亲切和蔼,对下人也关怀备至,兼之生性活泼开朗,与他人及兄妹相处和睦,一家人都很喜欢她。

可惜,原本可爱,待人和蔼的春琴,却因双目失明,变得性格乖僻。她心情忧郁,极少开朗说话,也难得一笑,总是沉默寡言。

失明后的春琴,虽事事依赖佐助,却认为向他人求助是一种屈辱。她不愿意承认自己需要别人,不愿意把自己置于别人的恩惠之下。她极力地否认,自己对佐助只能索取,却不能付出的事实。

想得到温情的她,只好刻意地突出自己的支配地位。让佐助觉得,应该为自己接受她的帮助而感到荣幸。

正如书中所言,“佐助并没有感觉伺候春琴是一件苦差事,反而感到十分高兴,将春琴那种特殊的任性刁难看成是对自己的撒娇,理解为是对自己的一种恩宠。”

另一方面,身体的缺陷让春琴变得自卑与敏感。任何人对她的轻视和质疑,都会挑起她的怒意。在这个过程中,春琴渐渐有虐待倾向。她对佐助琴技上的苛责,也并非真心为了他好,只是借由贬损他人,来获取优越感。

2、因等级悬殊而纠结

《春琴抄》这个故事所发生的背景,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大阪。当时的大阪人在婚姻问题上比东京人更要讲究门第、财产与排场。

因此,像春琴这样出生于旧式家庭的千金小姐,自然也不肯把矜持骄傲的个性抛弃。虽然在心理和生理上都需要佐助,却无法摆脱封建观念的束缚与世代为奴的佐助光明正大地在一起。

谷崎润一郎在书中写道:“春琴非常厌恶自己和佐助会被别人视为一对夫妇的样子,所以严格规定主仆之礼节、师徒之规矩,甚至连说话中极其细微的遣词用语都规定得十分琐碎。佐助偶有违规之处,即使弯腰低头认错道歉,她也决不轻饶,总是没完没了地责备其不懂礼貌。所以新来的门人不知内情,从来没有对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怀疑。”

一方面,她爱着佐助。另一方面,她对与低贱的男人发生肉体关系心怀羞耻。她害怕别人嘲笑自己,因为眼疾而自降身份与奴仆结合。对她而言,这是一种莫大的侮辱。于是,由于这种心态的反作用,才对佐助采取冷若冰霜的态度。明明相爱,却矢口否认,并故意虐而待之。

3、惧怕佐助舍己离去

从表面上去,春琴一直在关系中处于优势。可实际上却正好相反,比起佐助惧怕自己,春琴反而更害怕佐助会离开。

当佐助模仿她闭上眼睛练习三味线时,春琴有种被羞辱的感觉。她认为佐助在故意嘲笑她,看低自己。归根到底,她始终害怕佐助对自己的爱是出于同情,更害怕某天佐助突然对自己厌倦了,开始嫌弃失明的自己。

春琴一边渴望爱,一边拒绝承认对佐助的爱。因为害怕佐助离开,所以才一直用高压高强的手段来控制他。只有在遭遇不测时,春琴才会说出心中最真实的想法:“佐助,你永远都不要离开我好么?”

然而,一旦情况转危为安,她又再次把佐助当做“仆人”和“学徒”吆喝,丝毫不会流露出半点爱意。因为只要不让佐助知道自己对他的爱意,不和他确认关系,那便不会有被拒绝与被抛弃的一天。

最后,父母的骄纵与佐助的放任也让春琴错过了纠正的机会。原本骄纵的春琴,在佐助逢迎与逆来顺受下开始变本加厉。她与佐助的病态关系渐渐成为了一种稳定的相处模式。

故事的最后,春琴一直自私地享受着佐助的呵护与照顾,却终其一生都不敢去承认自己对佐助的依赖和爱恋。

03、春琴的悲剧对我们有何启发?

假如失明是上天的失误,那惨遭毁容便是春琴自己一手造成。春琴的专横,任性和处处树敌,不过是为了发泄内心的愤恨。通过折磨佐助,她找回了对外在世界的掌控感。

倘若春琴能够接受自己的眼疾,接受佐助身份卑微的现实,让自己的待人接物稍微圆融谦虚一些,也许便不至于惹人讨厌,惨遭毁容。

另一方面,春琴为了掩饰身体缺陷而带来的自卑,一直封锁着自己的内心。她想爱而不敢爱,敢爱而又不敢认。她的悲剧也直接导致了佐助的悲剧。佐助一生都抛弃自尊地仰慕春琴。这种扭曲的爱既让人感动,也让人痛心。

尽管谷崎润一郎在《春琴抄》中努力把二人的虐恋描写成“唯美的纯爱”。但从这段扭曲的病态关系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唯美纯爱”不过是春琴单方面的自私索取和佐助一厢情愿的想象。这两个看上去“乐在其中”的当事人,但却让旁观者“毛骨悚然”。

因为一个成熟的爱人不该只享受“被爱”,还应该拥有“爱人”的能力。我们追求的并不是一种相爱的假象,而是一种真实的亲密关系。爱情不该是一种单向的付出,而是一种双向的受惠。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成为一个成熟、合格的恋人呢?

1、正视自己的内心,接受自我的不完美

“病态型人格”的春琴过度关注自己。她一边轻易地抛弃身边的人,一边害怕身边的人离开自己。但是,因为逃避自己的内心,不愿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春琴才会一生都处于不安之中。

阿德勒曾说过,“自卑能毁灭你,也能成就你。超越自卑,你将成为内心强大的自己”。面对人生中突如其来的不幸与变故,我们需要学会理解和接纳。当我们开始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理解“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时,我们便能以一种坦然的心态,去面对生命中突如其来的变故。只有发自内心地认可自己,才能让自己不幸的阵痛后得以疗愈 。才能挣脱舆论的枷锁,拥有爱自己与别人的能力。

2、在亲密关系中要敢于表达自己的需求

尽管无视内心脆弱能让自己看上去“很坚强”,却在无形中让自己变得扭曲与压抑。

所以,不要认为向伴侣求助就是低人一等,不要因为过强的自尊心而拒绝向伴侣求助。因为成熟的关系是彼此都能互相欣赏、支持和依赖。

3、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爱意

春琴因为害怕失去,故而隐藏自己的情感。

并且通过控制虐待,掩盖自己的真心。

由此至终,佐助都未能在她的身上感受到恋人的关怀和爱意。

事实上,一段优质的亲密关系应该能让彼此都感受到爱。

而一个成熟的恋人也从不会吝啬向对方表达爱。他不但可以尽情地享受爱情,也能让恋人充分地感受到自己的爱意。

春琴与佐助的虐恋让我进一步地意识到,在爱情里,付出永远不是最难的。珍惜、理解,并回馈对方的付出,才是最难的。

因此,不要像春琴一样把恋人的付出视作理所当然,而是要及时给予回应。

不要刻意隐藏对恋爱的爱,而是要及时地告诉对方:

我看到了你的付出,也感谢你为我做的所有付出。

正如美国心灵作家芭芭拉所言,“爱可以用来伤害,也能用来治愈”。

当你选择了爱的时候,你便不会觉得孤独。

而当你学会如何去爱和感受爱的时候,你便成为了人生的赢家。

参考资料:

谷崎润一郎,《春琴抄》谷崎润一郎,《阴翳礼赞》卡伦·霍妮,《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