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啊爱情保质期不详花束般的恋爱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317更新:2023-04-09 19:41:43

“我们认识两年了,百分之百开心的两年。今后也会继续这么下去的。我的人生目标,就是和小娟维持现状。”娟伸手把麦搂近了,两人依偎在一起。

2022年2月22日,日本爱情电影《花束般的恋爱》(以下简称《花束》)在中国内地上映后,赚取了不少观众的眼泪,成为当年的爱情神作。影片讲述了娟和麦这对百分百合拍的文艺青年从相遇到相爱,最后无奈分手的故事。

影片由日本当红青年演员菅田将晖和有村架纯主演,也是导演土井裕泰和编剧坂元裕二的首部大银幕合作作品,豆瓣评分高达8.6分,跻身豆瓣电影TOP250,有“文艺青年的罗曼蒂克消亡史”之称。

得益于主创团队的通力合作,观众自然而然地沉浸在男女主人公麦与绢的恋爱中,因为目睹了一段亲密关系“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而唏嘘不已。

花束般的恋爱

花束みたいな恋をした

2021 | 日本

导演

土井裕泰

主演

菅田将晖 有村架纯等

一、时间作喻:限定花期

《花束》的片名让观众不由地联想起一个经典命题——爱情是否具有保质期?

在1994年王家卫执导的《重庆森林》中,答案不言自明:爱情就像凤梨罐头一样会过期。凤梨罐头是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产物,打下了流水化生产的烙印。但无论科技多么发达,也只能延长新鲜水果的可食用期罢了。

与之类似,《花束》中的许多物件是某种“物象化的情感表达”,因为“物遵循消费逻辑,如同时尚”。无论是鞋子的样式,还是书架上的藏书,都巧妙地为二人彼时彼刻的关系亲疏做了无声注脚。

以鞋为例,一模一样的两双白色匡威帆布鞋,是文艺青年志趣相投的证明。在二人步入职场成为卑微打工人之后,两双款式不同的商务皮鞋悄然取代了帆布鞋的位置,意味着二人所处轨道渐行渐远。

具体的物件辅以多次出现的时间标识,通过建构某种流动叙事,让观众沉浸于五年来二人情感的流变,同时反映了作为日本美学特色的物哀文化。“心有所动,即知物哀。”物哀文化与日本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心态息息相关,强调被感知的物与感知主体之间的共鸣。

二、空间移转:流动之河

视听奇观固然具有不可小觑的冲击力和吸引力,但在爱情电影中却需要谨慎使用。生活流叙事具有平实、真诚的特质,倘若运用得当,往往能够产生奇效。

作为概念的“生活流”,由德国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在专著《电影的本性》中提出:“‘生活流’的概念包括具体的情境和事件之流,以及它们通过情绪、含义和思想暗示出来的一切东西。”

不同于许多国产爱情烂片频繁运用车祸、堕胎、出轨夺人眼球,《花束》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设置和刻意制造的三角纠葛。影片自始而终,贯穿着一种质朴又不失趣味的生活流叙事。

我们可以对《花束》的故事大致进行三段式划分:

其一,麦和绢偶遇后发现极度合拍,他们都喜欢押井守导演、蘑菇帝国的歌曲、今村夏子的书籍、穗村弘的诗歌,都遗憾错过了天竺鼠展览,对“剪刀石头布”有一样的规则吐槽,几番了解之后成为男女朋友。

其二,离开校园步入社会,绢还保留着学生时代的那股浪漫主义,而麦则在职场的拷打中倍感压力,转向现实主义。二人逛书店时,娟正打算和麦分享一本文学新作,却发现麦手中捧着一本《人生的胜算》。

其三,二人交流越来越少,几番争吵之后决定和平分手。由于租期问题,分手后反而度过了一段快乐时光。

我们可以将二人同居的出租房视为一个典型的爱情场域。麦和绢确定恋爱关系之后,充满私密意味的公寓成为最主要的叙事空间。

麦和绢近乎雷同的兴趣,强有力地构筑了一方精神天地,对外界的种种信号予以屏蔽。事实上,热恋情侣的共享空间是表象,时间共享和情感互通才是本质。

三、情感氤氲:现实渗透

爱情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近年来,《换乘恋爱》《半熟恋人》《心动的信号》等恋爱综艺引发了人们的诸多讨论,爱情当中的拉扯、煎熬、浓情与蜜意,总能牵动观众的心。

《花束》的开头便是一出戏剧性十足的“换乘恋爱”:麦和绢各自和“新人”在咖啡厅闲聊,无意间看到一对青年男女听音乐时分享左右耳机,正打算上前劝说,意外地发现对方是自己的前任。

这一充满巧合感的重逢,交代了男女主角当代文艺青年的身份属性。

影片编剧坂元裕二以精巧叙事见长,有“剧本界的岩井俊二”之称。在剧本创作遇到瓶颈时,他开始给两位主人公写日记,《花束》的骨骼和血肉就此成型。得益于他对细节的精密把控和编织,谱写了这一充满“小确幸”和遗憾之美的恋爱乐章。

麦曾对绢袒露心声:“我的人生目标,就是和你维持现状。”但“维持现状”并不容易,需要抵抗来自社会的诸多因素的侵扰。与实际的物质支持相比,文艺的精神慰藉显得有些绵软无力。

情感氤氲的同时,现实这头猛兽也在伺机而动。

“燃尽症候群,指来自人际关系、工作等方面的慢性压力堆积所致的疲惫和情绪上的消耗感。”在日本,年轻人要面临来自就业、职场和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巨大压力,不婚、不育、不买房成了一些年轻人的无奈选择。日本NHK的纪录片《纪实72小时:年轻人的求职青春》就讲述了满怀憧憬离开校园的年轻人如何被现实社会狠狠地泼冷水。

四、记忆盛放:哀而不伤

为了生存,为了和娟“维持现状”,麦拼命工作。过往以图书、电影为四梁八柱的精神栖息地已悄然崩塌,绢以“无趣”为由放弃稳定工作的做法更是让他难以理解。

但绢所追求的生活,其实也是被制造出来的。娟消费文艺品为的是追求自我愉悦和身份确认。在此过程中,却成为商品所代表的符号的拥趸,丧失了独立性。

二人在价值选择层面的差异无法弥合。在分手时刻,麦提出了二人进入婚姻的建议,娟明确拒绝,最终二人感情结束。

影片流淌着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分手后,麦在查阅地图时意外地发现他和绢的快乐瞬间,寓意二人逝去的美好成了某种永恒。

再相遇时,二人心照不宣地背过身去,挥手告别。他们默契地扬起了手,他们都没有回头,这一幕戳中了无数观众的心。

相较乌托邦式的幻想投射和“灰姑娘”神话,《花束》描摹的爱情更加写实,既有小王子呵护玫瑰花般的深情,也不乏现实之网笼罩下的苦苦挣扎,因而引发了许多观众的共鸣。“花束般的恋爱”有两层含义:热恋或许终会如花朵般凋谢,但那束美好的恋爱之花仍在记忆里盛放、不朽。

结语

大部分男男女女都曾经遇到麦和绢同样的抉择:

当同频共振的两人渐行渐远时,是选择躲进婚姻的“港湾”,还是下定决心转头离开;

当来自物质的压力让感情岌岌可危时,是怨天尤人日渐消沉,还是积极沟通共克难关;

当夜深人静内心苦楚而眼泪翻涌时,是拥抱取暖,还是相背而眠。

因此,《花束般的恋爱》拥有值得称道和借鉴的爱情电影创作“秘方”。看似日常叙事的背后乃是精致的情节架构,凭借细腻动人的恋爱细节和充满现实意蕴的时空组合,让观众在电影院留下了泪水,引发人们心灵深处的触动。

作者/介拾

95后,天秤座,INFJ,南方人。

爱吃凤梨,爱喝甜牛奶,爱自得其乐,

爱看《重庆森林》和《太太万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平台发布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公众号立场)

在“空镜solo”,你与电影有了交集

头条 | 公众号 | 百家号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