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片大渡河「电影大渡河勿忘我的编剧面对人生总能保持平和的心态」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18更新:2023-04-10 14:20:54

————记老作家鲁琪

1980年夏,读完大二放暑假期间,我观看了长春电影制片厂刚刚摄制完成的新片《大渡河》。这是由著名导演林农与王亚彪执导的一部战争片,主演是刘怀正。那是“文革”之后问世不多的几部战争片,我注意到编剧是鲁琪,并记住了这个名字。1982年表现十年浩劫普通人悲剧的故事片《勿忘我》公映,由著名导演于彦夫执导,方舒主演,编剧是鲁琪与刘畅园,我对鲁琪这个名字印象更深了。

《勿忘我》剧照

后来,我在阅读东北现代文学资料时了解到,鲁琪当时担任黑龙江省文联副主席、党组书记。1924年12月16日,他出生于奉天盖平(今辽宁盖县)大孤山。1941年在凤城县中学毕业后,他在1942年赴伪满洲国首都新京(长春)王道书院文科读书。其间,他开始文学创作。

大学毕业后,我到长春日报社副刊部做编辑。此前《哈尔滨日报》副刊有一个专栏“我与哈尔滨”,专门刊登曾在哈尔滨生活、工作过的名人的回忆文章。参照兄弟报纸,我们副刊也设了“我爱长春”专栏,并向在长春留下足迹的名人广为约稿。我想起鲁琪曾在长春读书与写作,就给他写信,请他支持赐稿。很快,我收到他在1984年2月28日的复信:“承蒙邀稿,盛情难却,怎奈当前工作繁乱,实在写不出什么好的‘文章’来。强凑一篇,你看如不适合,就掷还给我,千万不要勉强。”

我记得,在编鲁琪的稿子时,我的确有些为难。栏目叫“我爱长春”,本身就有局限性,他在长春时,生活在日本侵略者统治之下,哪里会有爱呢?我只好对稿子做了部分修改,总算通过了。我在给鲁琪寄样报时,很担心他对修改他的稿子不高兴——以往发生过这类情况,便在附上的信中再三表示歉意。

几天后,我又接到鲁琪的回信:“报及信均见。你太客气了,有什么值得致歉意的?那篇小稿我早已忘记了,只是你信中提及我才想起;再说也不算什么好文章,寄与不寄,都没什么。谢谢你的关心,有机会来哈,望到文联一见。”

一个那么有名气、有地位的大作家,却是如此谦逊大度!说实话,看完信我当时真的很感动。于是,我决定,去哈尔滨一定去拜访这位老作家。1986年春,我到哈尔滨公出,借机到黑龙江省文联拜访了鲁琪。那时他已经62岁了,担任黑龙江省文联主席,花甲之年仍然在领导岗位上忙碌着。他的个子高高的,身材瘦瘦的,说话很和气。他说他家就在单位院内的宿舍楼,请我到家里做客。

在他家坐下来之后,我们聊起来,他的夫人刘畅园忙着沏茶倒水。

鲁琪告诉我,他的原名鲁启智,曾用笔名华青、风原、华原、都都、江星等。1944年春,由于他写的作品有反满抗日倾向被日伪当局逮捕入狱,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才得以出狱,随即参加革命。1948年他到东北农村参加了土改运动。1949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后,他历任多家报社、文艺期刊、广播电台编辑,黑龙江文联编创部部长、副主任,黑龙江省文联副主席、主席、党组书记,中国作协黑龙江分会主席、名誉主席。他还是黑龙江省委第五届委员,黑龙江省第七届人大常委,中国文联第五届委员。

在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生涯中,鲁琪著有长篇小说《诡秘江湖》,中篇小说《春耕的时候》。创作的新诗有《旧边城》、《秦始皇》等。此外还有多篇文章发表在《华文大阪每日》、《新满洲》上。1944年创作了《狱中诗抄》、《窗》、《解》、《十月空杯》、《边城之歌》、《老人》、《囚徒》等。1949年以来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炉》,诗集《北大荒》、《北大荒的故事》等。粉碎“四人帮”以来,他先后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大渡河》、《勿忘我》、《沦落人》、《绿川英子》、《荒野女孩》,电影文学剧本集《东京之梦》等,短篇小说集《妻子》,并在各地报刊发表了一些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品;出版诗集《一个朝鲜小姑娘》、《姐妹唠嗑》,发表长诗《祖国,你吩咐吧!》、《荒原三首》、《乡土的歌》等。

“如果不是在1955年被打成胡风分子,以及后来历次政治运动的冲击,我本应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回顾大半生的经历,鲁琪感慨地说。我由衷地佩服老作家,历经磨难,依然保持着创作的激情。不过,因为担任省文联主要领导职位,他写作的时间被挤占不少。

在1993年调到南方工作后,我与鲁琪就没有了联系。

2017年8月22日,鲁琪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4岁。我想,他能如此长寿,极有可能与他面对人生总能保持平和的心态有莫大的关系。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